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东战时邮政使用的业务单式,见到的有以下几种: 一、挂号业务单式 1943年,胶东战时邮政开办挂号业务的同时就使用了挂号单据。单据用土黄色的土纸黑色石印,字体为楷书。从已知的实用品上可以知道,挂号单据的使用范围包括了战邮业务中的信函、印刷品、汇款等。  相似文献   

2.
集邮者主要收集和研究邮票,也收集和研究盖过邮戳的信封和其它邮政单据,因此,集邮者应当是最善于使用邮政业务的一个群体。当前,使用邮票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收集、研究中国邮政汇兑的各种邮品,也曾多次组集参展和获奖。虽然有人认为,汇兑印纸是一种取款凭证,而应归于“收费票”或其中的“信用票”。但印纸或其它邮汇单据,都体现了中国邮政业务的一个单独部分,是值得认真对待的。现向邮友介绍一件跨越解放前、后的贴用加盖”银圆”汇兑印纸的汇票(图见封二)。 先说汇票,这是中华邮政的一种双联式普通汇票,正面有浅蓝绿色底纹(由连续紧密排列的“中华邮政”  相似文献   

4.
集邮是一种个人收藏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收藏的对象是一件件邮品。集邮爱好者在邮品的寻觅收集、探根求源过程中,虽然付出种种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和乐趣。近年来,笔者常收到一些素不相识的集邮者的来信,其内容大多为要求协助鉴别某种邮品真伪或有无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涉及基础邮识的问题。所谓基础邮识主要包括①邮政知识:即邮政历史、邮政法规、邮政业务、邮政资费、邮政用品等与邮政相关的各种基本知识;②集邮知识:即集邮是什么、集邮集什么、集邮怎么集、邮票和封片简等各种邮品以及编组邮集的基本知识;③相关事物知识:即与各种邮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文化历史、专业、背景等基本知识。事实上,每位集邮者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邮品的逐渐增多,邮识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更会日益感受到邮识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邮政总局同意,暂时沿用中华邮政的挂号单据,共有3种:(1)挂号收据(图1);(2)快递挂号收据(图2);(3)三联挂号单据中的收据、执据。有的省局在沿用时将“中华邮政”四字加盖黑色覆盖,抬头改为“中国人民邮政”或“中国人民邮电”(图3)。图4是一件沿用较晚的单据。图5是新中国邮政印制的三联挂号单据中的收据、执据。  相似文献   

6.
凤岗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邮人,尤其难得的是,他也是在邮政界罕见的一位邮学家。我有幸与凤岗有"三同之谊"——同庚出生、同年考进邮局、同为两岸创办邮政博物馆之人。  相似文献   

7.
    
自从邮票诞生,便有人动了"集"的念头,有的觉得集起来好看,有的觉得集起来有趣,有的觉得集起来有用……一枚枚地收集着自己喜爱的邮票,便成了集邮者。 随着邮政的不断发展,集邮者不再满足于邮票的收集,他们将视角放眼到邮政通信所产生的封片简戳和一切单据,收集的对象扩展到与邮政有关的物品。他们开始对邮品进行整理和研究,在促进集邮活动发展的同时,记录了邮政史、集邮史。  相似文献   

8.
正马年到,邮友的新年寄语飞驰而来,令大家备感亲切。没啥好说的,《集邮博览》唯有快马加鞭,用心做好每一期,回报读者的厚爱!寻邮:邮政、邮史、邮集、邮票、邮市、邮人……赏邮藏大观。找乐:栏目互动、特色增刊、邮品赠礼;邮学团、会员"欢聚"、讲座沙龙……开心邮乐。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12,(1):57
博览"邮乐"——集邮者的轻松驿站,精神神家家园。有空来坐坐围绕集邮、邮政、邮票、邮市、书信、驿站、邮人、邮政网点等的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体现可读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邮政部门自1949年以来,每年仅发行一至二枚普通邮资片。而从1998年5月16日开始,开创了普资片发行的新时代,且呈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仅在1999年一年之内就连续发行了八枚,其迅猛之势,令邮人始料不及。由于发行品种多、频率快、数量大,公布发行之日,往往不能准时到位,也很少为普资片刻制纪念戳,这样加大了邮人收集首日实寄片的难  相似文献   

11.
吴斌 《集邮博览》2011,(8):60-61
笔者收集到一枚实寄的“邮政礼仪汇款通知”单。从汇款单的书写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份“沈阳市于洪区××小学六二班卢×”汇100元捐款到北京奥申委的汇款单据。  相似文献   

12.
王志刚 《集邮博览》2008,(10):25-27
一般认为,世界第一套邮政用品是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的"马尔冒迪邮资封和邮简"这是从国家邮政系统的角度来说的。但是,在马尔雷迪封和邮简之前,邮政及相毗连业务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些类似邮政用品的单式、简或封,可称其为邮政用品先驱。一框邮集《世界第一套邮政用品》,主要展示了马尔雷迪封和邮简,也对其以前具有代表性的邮政用品先驱,作了展示。  相似文献   

13.
《上海集邮》2014,(2):4-4
2013年10月26日上海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王珏、周正谊等一行17人组团前往台湾,在台北与台湾中国邮票研究会联合举办邮展,参观台湾邮政博物馆;在宜兰与宜兰集邮学会交流邮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火车邮政创建于1903年4月13日,火车邮戳忠实地伴随着中国火车邮政走到今天,已有105个年头了。在105年的前半个世纪,国人很少注意收集、研究火车邮戳,只有在国外邮刊上才能偶尔看到一些有关中国火车邮戳的研究性文章。已故日本集邮者水原明窗所著《华邮集锦》一书,对中国火车邮戳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直到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企业金卡”已成为一个十分庞大的集邮品家族,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难以计数,集邮界虽对其评价不一,且贬多褒少,但追逐收集和热衷研究者大有人在,外国邮人也时有索求:因为它毕竟是一种邮政用品。收集企业金卡既易又难:说其易,是它价格便宜,随处可见;说其难,是它发行信息不畅难以收齐。以笔者的经验,按专题方式收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吴晓秋编著的《贵阳邮政史》已由贵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贵州省无邮政史专著的空白。《贵阳邮政史》全书分为七章:一、贵州古代邮传通信概述;二、20世纪初贵阳近代邮政的起步与发展;三、抗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14,(11):91-91
正本刊讯10月25至26日,英国皇家邮学会第五届中国年会暨邮学论坛系列活动分别在江苏省江阴、苏州两地举行。10月25日上午,来自两岸三地及英国、美国的邮学家、会员及邮友60余人相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共赴一年一度的"邮学盛宴"。年会主席王剑智先生致辞并作会务报告;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全国集邮联以及台湾、香港等各界嘉宾分别发言致贺。下午,邮学论坛在江阴国际大酒店举行,6位来自北京、英国、新疆、台湾的专家分别围绕"民信局起源"、"新疆邮政史"和"台湾邮政史"作主题演讲和报告。中国邮政文史中心研究员赵强以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7月5日,北京首都机场,一架南来的客机缓缓降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邮政博物馆馆长江庆星等一行三人,连同他们随身携带的馆藏珍邮一同抵京。2014年7月7日,"海峡两岸珍邮特展·北京"开幕仪式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隆重举行,为两岸邮政博物馆在大陆的首次联展拉开了帷幕,来自台湾和大陆的各界嘉宾及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至此,台湾珍邮第一次在大陆亮相,两岸邮品珠联璧合,共同在中国集邮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开幕仪式后,本刊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江庆星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10月9日,适逢第43届世界邮政日,上海市集邮协会举办的"邮政网络联天下方寸之间见天地——迎接党的十八大集邮展览"正式拉开帷幕。上午9时,邮展开幕式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中庭隆重举行。上海市邮政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必昌,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集邮协会会长王观铝,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邮协名誉副会长、少将李曙光,上海市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邮协副会长史秋琴,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邮协副会长李宣海,上海市干部保健局局长、上海市邮协副会长韩慰军,闵行区政协主席、上海市邮协副会长吴申耀,武警上海总队大  相似文献   

20.
《上海集邮》2012,(9):6
本刊讯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增进邮政、集邮者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丰富集邮者的文化生活,展示上海集邮人的风采,上海市集邮协会将于2012年10月9—11日在北苏州路276号邮政博物馆底楼中庭,举办"喜迎十八大召开展示集邮人风采"集邮展览。本次邮展为竞赛性综合邮展,包括FIP各类展品: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印花(税票)、促进类每部5框;青少年集邮类(10~1岁)每部1—5框;以及文献类、一框类。参展者应为上海市集邮协会会员,并通过本人所在基层邮协向市邮协报名。为给予后起之秀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本次邮展规定凡曾获得全国邮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