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田雯 (16 35— 170 4 ) ,山东德州人 ,清朝康熙初年考中进士 ,曾督学江南 ,督粮湖北 ,巡抚江南 ,于康熙二十六年 (16 87)至三十年 (16 91)任贵州巡抚 ,后官至刑部、户部侍郎等职。一生居官廉正 ,体察民情 ,且学识渊博 ,著述颇丰 ,对政治、文学多有建树 ,特别在巡抚贵州的四年任内 ,治黔有方 ,政绩卓著 ,深受贵州百姓爱戴。他把治理贵州的经验总结起来 ,写成《黔书》二卷 ,历述贵州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实为贵州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他的《黔书》二卷与他的《长河志籍考》十卷、《山姜诗选》十五卷、《古欢堂文集》十二卷等俱收入《四库全书》 …  相似文献   

2.
《黄安县志》十二卷清刘承启修 ,詹大衢纂。清康熙三十七年 ( 1698)刻本 ,十二册 ,半页八行二十一字 ,白口 ,四周双边 ,单黑鱼尾。首有康熙三十七年年遐龄序、康熙三十六年王燕等八篇序文 ,另有康熙四年原序一篇、《黄安县志》纂辑姓氏、凡例十六则。全书分十二卷十二门 ,即卷一沿革志、卷二疆域志、卷三田赋户口志、卷四蠲赈志、卷五学校志、卷六诸祀志、卷七风俗志、卷八职宦志、卷九选举志、卷十人物志、卷十一闺范志、卷十二艺文志。刘承启字光仲 ,直隶故城人 ,贡生 ,康熙三十五年邑令。大衢字涉园 ,湖北黄冈人。岳宏誉序文中言 :“今上…  相似文献   

3.
《康熙昆山县志稿》于1994年5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这部从未刻印过的手稿共20卷,成稿至今历时300余年。康熙九年(1670)六月,直隶宣府开平卫人董正位出任昆山知县,延聘邑绅盛符升和叶奕苞纂修县志。盛符升,世居昆邑淀湖,少补诸生,顺治十七年(1660)乡试中举,“殚心诗学”,康熙三年(1664)中进士,授内阁中书,移疾归里。叶奕苞,叶盛七世孙,昆山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被摈归后,与名流姜宸英、施闰章、陈维崧、归庄等流连觞咏,文采辉映一时。盛、叶二人应聘主修邑志后,参稽考订甚为详慎,不料,康熙十四年七月,董正位因昆山重灾积欠税粮而被劾离任,书未脱稿,盛符升又到他处任官,仅剩叶奕苞一人继续纂修。叶氏悉心搜  相似文献   

4.
据《清代文字狱档》考李驎的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世清同志撰《虬峰文集中有关石涛的诗文》,载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文物》杂志。文中说:“李驎或即卒于康熙四十六年冬。”此说与史实不尽相符。 汪文是根据《虬峰文集》刻成的时间,推定此集作者李驎的卒年的。从《虬峰文集》的字体肥瘦、大小看,各册参差不齐。卷十三收有丁亥所作诗,则集中收诗已至康熙四十六年。《贩书偶记》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此集刻于康熙三十九年,皆误。北京图书馆藏本后  相似文献   

5.
扬州诗局是清初除武英殿刻书外一个独特的书局,康熙四十四年奉旨设立,曾刊刻<全唐诗>等书十余种,近三千卷.该书局所刻之书,字体娟秀工整,用纸洁白光亮,着墨乌黑均匀,成为清代雕版史上的佳作和"康版"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一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康熙大帝玄烨第五次巡视江南,命江宁织造曹寅刊刻全唐诗,以翰林彭定求等十人分校。五月,曹寅在扬州天宁寺组建唐诗局,制定全书凡例,开始校刊,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月,全部刻成,"装潢成帙,进呈圣览"(《全唐诗进书表》)。编成共九百卷,收诗49403首,句1055则,作者2576人(不计神鬼怪等)。应该说,清编《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是一部颇具规模的断代诗歌总集,但在书成之始,已  相似文献   

7.
《康熙字典》是我国清代以“字典”命名的较有系统、规模、影响的字书。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集中大量人力,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纂。共42卷,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分十二集,从“子”至“亥”,按地支顺序排列,每集分上、中、下卷。字头按部首排列.共二百一十四部。主要依据明代《字汇》《正字通》二书加以增补修订,前后经过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而成书。  相似文献   

8.
清朝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全帙不知多少卷,只是著名藏书家陶湘曾于光绪二十九年收藏其京师、直隶、奉天、山西、陕西省等残本三十九卷,并在《清代殿版书目》中介绍了国外对这部地图的评价。这部地图是揆叙等奉敕经过实地测量而进行修刻的,自康熙四十七年开始,  相似文献   

9.
《佩文韵府》106卷是康熙年间分韵编排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共收单字10252个,按其读音分别归入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并注明出处,卷帙浩大,内容丰富,至今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佩文”为康熙的书斋号。因命名为《佩文韵府》。此书最早的版本即刊于康熙年间,在权威工具书中对其版本有这样几种表述:  相似文献   

10.
丁耀亢今存所著《丁野鹤集》,康熙刻本,内载《化人游词曲》一卷、《赤松游传奇》三卷、《杨忠愍蚺蛇胆表忠记》二卷、《西湖扇传奇》二卷,皆戏曲著作。单行本有《新修杨忠愍蚺蛇胆表忠记》二卷,顺治十三年写刻本,《中国书店三十年所收善本书目》著录。其子慎行跋《西湖扇》,称其父另有《非非梦》、《星汉槎》传奇,并已刊行。此二种剧作,今未见有书传世。耀亢字西生,号野鹤,晚号木鸡道人,或署紫阳道人,山东诸城人。顺治中由贡生官惠安知县。与董其昌、锺羽正、龚鼎孳  相似文献   

11.
正武英殿修书处是清代皇家刻书机构,专门负责内府典籍的刊印、校勘、装潢等事务。武英殿修书处的直接产物——殿本,不仅数量达数百种,而且代表了清代刻书工艺的最高水准,清人金埴评价康熙时期的殿本"在宋版之上"。(1)那么,武英殿修书处是何时成立的呢?对此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分别有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十九年、康熙二十九年、雍正七年(1729年)的不同观点。对于同一机构的成立时间出现完全迥异的数种说法,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文献记载的歧  相似文献   

12.
康熙对古代书家作品有着较为广泛的学习取法。《石渠宝笈》中著录了康熙临摹二王以降包括智永、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祝允明等名家书迹169件,其中临摹董其昌的作品最多,有63件。从这些作品的时间分布看,康熙从少年时代开始直到晚年,对古代书家作品的学习都不曾间断。《石渠宝笈》和《佩文斋书画谱》著录了较多康熙对古代书迹的题跋。通过对这些题跋的梳理,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康熙推重晋人书法,以二王作为评价包括董其昌在内的书家水平高下的标准,宗王喜董成为康熙重要的书法观念。同时,其在题跋中也表达了学书是为政余暇之事、书家当重人品修养的主张。康熙宗王喜董书法观念的形成,有书法发展时代背景和自身喜好的因素,也有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3.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14.
项旋 《历史档案》2018,(3):110-115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代皇家刻书机构,专门负责内府典籍的刊印、校勘、装潢等事务。武英殿修书处的直接产物——殿本,不仅数量达数百种,而且代表了清代刻书工艺的最高水准,清人金埴评价康熙时期的殿本“在宋版之上”。①那么,武英殿修书处是何时成立的呢?对此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分别有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十九年、康熙二十九年、雍正七年(1729年)的不同观点。对于同一机构的成立时间出现完全迥异的数种说法,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文献记载的歧义和后世对文献的不同解读。本文拟在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最新发掘的档案,确证武英殿修书处成立于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否定了雍正七年铸给“武英殿修书处图记”等同于武英殿修书处正式成立的通常看法,而厘清该问题,可以对武英殿修书处有更为全面、可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清代自康熙年间起,每次重大军事活动结束及遇有重要政事,均要将有关这一活动的谕旨、奏折等档案史料汇集起来,择其要者,编纂成书,称为方略或纪略,为此而专门设立的修书机构,称为方略馆。现有著述认为,清代方略馆初设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目的是为纂修“三逆方略”。但笔者认为,清代方略馆并非初设于康熙二十六年,而应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这是因为:第一,评定三逆方略》是清代纂修的第一部方略,这一部方略的纂修最早是在康熙二十一年提出来的。据《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①四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初十日,“福建造…  相似文献   

16.
《蒙古律书》及其后来的《蒙古律例》为清朝实施于其所辖蒙古地区的区域性法律文献。据载 ,第一部《蒙古律书》颁布于崇德八年 ( 1 6 43年 ) ,其后历朝予以增修 ,最后一次则是嘉庆二十年 ( 1 81 5年 )。该书汉文题名虽有“律书”“律例”之别 ,而蒙古文、满文题名却无 ,因之可将二者视为一部法律文献不同时期的版本。康熙六年 ( 1 6 6 7年 )《蒙古律书》封面以蒙文题写《康熙六年增订旧律书》,为康熙六年九月初二日理藩院题准在崇德八年《蒙古律书》的基础上进行的增修本 ,刊发于八旗外蒙古、众苏鲁克沁 (牧场 )、外藩蒙古地区。因其流传甚…  相似文献   

17.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十一月三日 星二 九月二十五日 睛阅叶盛《水东日记》四十卷本,六世孙重华明季所刻;有康熙庚申七世孙方蔚识语,补刊数页,并列目及俞仲蔚序。盖《日记》先刻于常熟徐氏,凡三十八卷。  相似文献   

18.
一、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县档案馆1958年5月27日,河南省许昌专区襄城县档案馆正式开馆。在此之前,我国还未曾有过县一级的档案馆。当时,馆内共接收档案7242卷,资料13670册。二、保存旧政权档案最多的县档案馆四川省巴县档案馆共有旧政权档案11万3千余卷,其年代起自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正月,止  相似文献   

19.
《午亭文编》五十卷,清陈廷敬撰。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山西泽州人。因《水经注》载“沁水经午壁亭”,而名其家曰“午亭山村”,世亦雅称之为“午壁”。顺治十五年进士,仕途亨通,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一年卒,卒谥文贞。著有《尊闻堂集》八十卷,后来又重编为《午亭文编》五十卷,交付门人侯官林佶手写刻印。成为清代著名的“林氏四写”之一、《午亭文编》问世以来,见之于国内各家书目著录的,主要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康熙47年刻本,其二为乾隆刻本(如《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人文集  相似文献   

20.
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清政府统一台湾、次年二月置台湾为府(隶于福建省,下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后,曾多次纂修台湾府志。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台湾地方文献者无不认为:台湾府志共有五部,“初作于康熙三十三年,观察高公拱乾成之”。(简称《高志》)①但近年上海图书馆新发现一部罕见的《台湾府志》,(以下简称《蒋志》)该志共十卷,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