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偿补课已呈越演越烈之势,许多学生和家长无奈涉身其中。学生们提高成绩的初衷可能是一样的,但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家长们的心态却不尽相同。心态一:周瑜打黄盖型。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家长们一致认为,孩子考上大学才是正道。孩子成绩不好,遇到老师要求补课,家长自然正中下怀,反正家里再紧巴也不缺这个钱。既然学生、家长都愿意,老师谁不愿意名利双收?心态二:随波逐流型。有的家长看到那么多老师都在办班,又有那么多学生参加补课,自己的孩子哪有落后的道理,至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绩好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新闻回放 8月31日是新学期开学报到的日子,杭州某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教室里,坐着的却是许多家长,他们忧心忡忡、议论纷纷———因为这个班的老师换了。家长们还联名给校长写信,想和学校商量:能不能让原来的老师留下来?接着,“圆桌会议”从学校开到了杂志上:为什么要换老师?家长对新老师不放心怎么办?学生如何适应新老师?……家长和学校的辩论没有正反方,有的是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一时间谁都说服不了谁。我们调查了4所学校的100名小学生(二至六年级),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老师被换的经历。就让我们的调查数据,作为辩方C,也加入大讨论吧!辩题一:关…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家长对学校、老师不理解,对学生学习不关心.而家长们对学校、对老师也颇有微词.其实,学校、家长、老师的目的是一样的,即让学生健康成长.那为什么在共同的目的下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双方素质和环境的差异外,更多是因为缺乏沟通,缺乏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绞尽脑汁、费尽心力,而学生对此却无动于衷。家长和老师们付出的努力,往往和收到的效果不成正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家长:现在家长们越来越忙,让孩子学琴、学画、学识字、学算术。家长忙,孩子忙,也不知道这是喜还是忧。老师: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也是应该的,只是有一个适度的问题。任何事情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家长:如果孩子本人并不愿意学这些东西,而家长又认为这是孩子必须学习的,矛盾出现了,究竟如何解决?我认为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强迫孩子学他们不愿学习的东西。老师:孩子的意愿也并不  相似文献   

6.
学校实行“减负”以后,有些家长十分担心孩子放学后不回家,在外面到处玩。为此,许多学校都各显其能,为同学们组织了各类活动。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意为同学们创办了“课外活动俱乐部”,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学校副校长郑瑞芳老师说:“过去,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仍然是老师教,学生学。比如美术小组,大多是老师讲一讲美术知识,然后学生照着老师说的去画。因此,许多学生参加几次课外活动以后,就不爱再参加了。现在呢,我们把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学’变成‘学生讲、学生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每当我们向学生问起学习是为了什么对学习感兴趣么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会回答:不知道,他们说:家长让学的,学校、老师让学的,不学将来没饭吃,不能过好  相似文献   

8.
毕加 《班主任》2006,(6):30-30
一高二学生在网吧玩游戏时与社会青年发生冲突,被打伤,报110.学校知道后及时通知家长.家长到当地派出所后,态度十分蛮横,当着公安人员与学校领导面对孩子说:"我早就叫你出门时身上要带把刀,你就是不听,现在吃亏了吧!"听到家长的这些言论,老师们面面相觑,无言以答.  相似文献   

9.
现在常听有的老师说“:如今的学生,有的你越批评他,他越不听,批评以后还是我行我素,更有甚者,你批评他,他还有反感情绪。”的确如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在家里娇生惯养,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其中有些人把这种习气带入学校,对这些人的坏习惯,如果在班里全体学生面前始终板着脸大声训斥,其结果—定会适得其反。如果不当面批评,又不能引起他和学生们的注意。那么,如何处理得恰如其分,让学生高兴地接受你的意见呢?我认为:不妨幽默一次。“幽默”拉丁文的意思是“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师生之间常常需要这种“液体”来“润滑”,这可避…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快结束时,学校就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在学生中进行无记名抽样调查,结果让老师们失望的是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学业成绩稳步提高,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们可没少费心!那老师们为什么吃力不讨好?学生们为什么如此绝情绝义呢?  相似文献   

11.
朱燕华 《小学生》2013,(5):18-18
现在孩子们的教育已不再单单是学校和老师们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们的通力合作。在当今社会,学校的老师们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孩子们面对的、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和老师们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但是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关系存在着隔膜、误解、矛盾,有时甚至是敌对。教师们总是抱怨家长们对孩子太过宠爱,不闻不问,或者不讲道理,或者家教方法不对。家长们也不愿意见老师,或  相似文献   

12.
在与学校老师交流时,经常听到老师们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这类的抱怨声,是学生真的变得比以前难管了吗?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个学校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上,老师讲《范进中举》,讲着讲着,听到有人在轻轻啜泣,接下来又发现有好几个学生在擦眼泪。教室里的空气凝住了,老师的心酸酸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学生为什么哭了?是课文太生动了,还是心里太难受了?是同情范进,还是为自己悲哀?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说:"我们现在就是范进的缩影,每天学呀学,考啊考,一切一切都是为了上好学校,考好大学。"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现在的教育到底是考学生还是考家长?如果说是考学生.那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有悖于教育发展规律的不和谐音符又如何解释。有些学校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教育的短期行为,在教学中,不愿花大量时间去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而是急功近利,大搞题海战,进行应试性的强化训练。以致于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家长成了陪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去冬晚上,在北门东中学的电化教室里,前半部就坐的是初一(3)班的学生,后半部坐满了本班学生的家长.六点整,随着电铃的响声,年级组长贺老师向大家宣布:“初一(3)班家长会现在开始.今天家长会的开法,先是请家长们听一堂运用电化手段的英语改革课.通过听课,亲自看一下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是怎样抓的;教师是怎样教的;学生,尤其自己的孩子是怎样学的.然后请家长给我们提出意见.下面请本班班主任李燕玲老师上课.”李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与同学们用英语互问晚安后,便开始了对学生家庭录音作业的检查.(初一的英语老师们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便在家长的支持下,每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学校、家长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考试分数=教学质量。社会以升学率高低来评价学校,升学率高则这所学校教学质量高,办得好。学校以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好坏,能力的强弱,成绩的大小。而家长呢?家长碰见老师问得最多的是自家孩子的考试分数。“这次考试我孩子考了多少分?”  相似文献   

17.
用真诚的心与家长沟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说起家长和家庭教育,校长们往往会罗列出不少的问题。同样,谈到老师和学校管理,家长们也常常有许多抱怨。怎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彼此间的不满甚至责怪,发自内心地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呢?2002年10月16日晚,我尝试着给全校1800多位学生的家长写了第一封亲笔信。信中,我敞开心扉,向家长介绍了自己和学校的情况,公布了自己所有的联系电话.非常诚恳地谈了对家庭教育的一些真实想法。其中写道:“亲爱的家长,人在中年,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买房买车,为了事业发展,我知道您一定很忙。但是不管多忙,也请您一定要挤点时间,在孩子身上花些精力,否则,即使…  相似文献   

18.
儿时的记忆中,家访是件普通而又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却似乎成了“稀罕物”。家长们在抱怨:老师怎么不家访了?孩子们在诉苦:老师只会请家长,向家长告状。那么,教师如何看待家访?家长是否欢迎家访?家访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什么作用?家访将以何种良性状态生存与发展呢? 本期我们将围绕上述有关家访的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家长们有时要到学校里找老师谈话,询问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有时也会请家长到校处理学生事务,因为没有专门的接待场所,所以,接待家长一般都在老师办公室里。办公室是个公共场所,在这里谈问题,一是会影响其他老师办公,二又因一些谈话内容的隐私性让家长尴尬,如牵扯到学生的成绩、错误、家庭状况等内容,有时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许多家长就只好与老师在室外会谈。为了改善老师和家长会谈的条件,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家长来访接待室,让家长和老师有一处共商教育之计的专门场所,提高了学校的服务水平。接待室内有配套的待客设备,家长在这里有地方坐,老师还…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