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转化“学困生”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试教育大潮的冲击下,学校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可以说是摆在每位教师而前最棘手的问题。他们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进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但我总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名“学困生”。因为他们也是人,囚此始终保持着“不成材成人”的原则,尽最大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量缩短差距。坚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浴缸里的鸟儿需要我照顾;我的朋友需要我打第三垒,想要我和他们一起开始新的冒险历程。”小作者布鲁克·罗杰斯在救助了一只鸬鹚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需要。人活着,如果能时时感到并满足来自他人的需要,这样的生命也许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主持人:雨 田  相似文献   

3.
贾如秀  李敬沛 《教育文汇》2003,(10):10-11,9
从知识的角度说,中小教师是智慧者,可从人际交往的角度说,他们中的不少人称得上是“弱势群体”。一说部分中小学教师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弱势群体”,理由主要有以下三条: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对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课堂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成绩差的“弱势群体”,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都要全心全意做好“弱势群体”数学学习的“服务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帮助他们确立数学学习的必胜信心,增强他们转化的“内驱力”,以实现“春风不教一木枯”的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情商”疑     
一 申城吹动“情商”风,这是我在去年的最后两个月里感受到的。 先是看见一家小学的黑板上写着EQ(“情商”的英语缩写);后有一位副教授向我要“情商”的资料;再是和一组研究生讨论问题,他们也提到“情商”,其中的一人实际上是在委婉地反驳我;还有一位教授对我  相似文献   

6.
盲人导行器     
蒋恒 《科学启蒙》2014,(9):85-85
在马路上经常能看到旨人握着指路棒在走路。我很想让他们“重见光明”,于是,我想发明一种叫做盲人导行器的电子装置,它是一种设置在鼻子上面的微型“模拟眼睛”。这种鼻子上的“模拟眼睛”能感受到电子波碰触到地面后传回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后进生的学习潜能?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一、心理重塑美术课上,适时适地地进行表扬,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你回答得很好!”“你的作业比上一次进步了!”……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对于缺乏自信的后进生来说,教师若能发现他们微小的改变及时表扬,这无疑是一滴甘露,能滋润他们干涸已久的心灵土壤,给学生一种被关注的温暖。而这种关注和表扬贵在持久与真实,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而不是有口无心地随便说,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优点的存在,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在进步。这样他们才会真正认可自…  相似文献   

8.
谭美碧 《今日教育》2008,(10):44-45
“啪!”我把教科书往办公桌上一扔,坐在那里生闷气。都说城里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我可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古灵精怪、“活泼”与乱动,且一乱就“离题万里”,东拉西扯半天都回不了主题,说笑的、打闹的纷纷而来,让人烦不胜烦……我这个刚由农村过来的教师看多了农村孩子的规矩与纪律,还真受不了他们这一套……真郁闷啊。我趴在桌上为自己的无能而心酸……  相似文献   

9.
韩冰 《成才之路》2010,(3):I0007-I0007
首先我想先澄清的是虽然现在“蚁族”大家广泛认为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但我却不愿意人云亦云,今天我想重塑“蚁族”的含义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现实写照,是初入社会不可逃避的现状,但“蚁族”不是弱势群体,是拥有较强生命力的族群.他们是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是未来真正推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初到异国他乡,常会遇上美国人说的“文化震撼”(cultureshock)。去年夏天,我第一次踏上东邻日本的土地,就时常感受到这种所谓的“文化震撼”,其中有三次给我印象尤深。  相似文献   

11.
快乐加油站     
吹牛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法国人碰面了。他们都爱吹牛,美国人说:“有一次,我钓到了一条鱼,有小船那么大。”法国人说:“那算什么呀,我有一次钓到了一条鲸鱼。”日本人不屑一顾地说:“我们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首次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在感到新鲜的同时,更感受到一年级小同学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有效注意时间短,无论何时他们总是动个不停,说个不停。如何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听我说的话、上的课,从而构建理想中的语文课堂,着实成了我常常冥思苦想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不断地努力着,将孩子看入眼中,放人心中,在“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的状态下,巧借各种“金点子”,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与高效。  相似文献   

13.
母爱无私     
世界上的万物都被人们喜爱着,而凡是被人喜爱的都一定是美好的。人们常常可以听到:“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是的,我觉得我的“妈妈”对我的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我尊敬我的“妈妈”。“妈妈”使我感受到了天底下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的母爱。 “妈妈”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数学教师,而在我眼里她却给了我许许多多金钱买不到的知识和做人的学问。正因她对我的数学做了课外辅导,才使我现在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一次暑假中(小学四年级读完时),我在她家进  相似文献   

14.
蓝福生 《留学生》2013,(11):24-24
今天上午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作为“干人计划”入选者之一的我非常感动。今天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人才”,出现了22次,这是政府对人才的渴望。习总书记说2000年的历史从来没有哪一届政府像现在这样渴望人才,作为“干人计划”的入选者、参与者,我能切身感受到。  相似文献   

15.
一、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使之喜爱数学 怎样才能使低段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呢?首先要抓住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去体会、去思考,从而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体会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一次,全校学生要开庆祝会,我便把学校要求告诉学生。如果每班按三列纵队坐,我们班每列坐几人?学生你一句,我一言,有的说用除法计算,有的问该怎样除。计算遇到困难,学生很着急。这时,我笑着对学生说:“明天我们就要学习除法计算了。”  相似文献   

16.
两年前.我有幸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为期四天.每天大概有七、八节观摩课程。所谓“千课万人”,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千课荟萃、万人共享。众多教学名师云集此次活动.其场景用“一师一堂课、一课一人生”来形容毫不为过。在四天的学习中.我充分感受到每位名师的教学魅力.享受着他们或大气、或诗意、或激情、或朴实的教学盛宴。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外出参观活动中,经过某初中某班教室时,贴在墙上的“语文学习一帮一”吸引了我,那鲜红的字体是那样醒目。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走近细瞧“,小老师→被帮助学生”首先跃入眼帘,下面整齐地排列着12对学生名单。为进一步了解其实施效果,我找到了该班语文教师。当我说明来意时,他无奈地说“:现在的学生个性太强,又不争气。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针对他们的学习的情况,合理地安排了一帮一的对子。他们却无动于衷,愿意给予帮助的人很少,肯接受帮助的更少,有的学生竟然悄悄地把名单撕掉。”从教师抱怨的言语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教师节”了。眼前的鲜花,勾起了我对第一次过“教师节”的回亿。那天清晨,当我走进办公室,看到桌上放着那么多漂亮的鲜花和贺卡时。情不自禁地欣赏起来,心情好极了。特别是那朵黄色的康乃馨,是那样的娇艳,让我好喜欢。第一节刚好是我的数学课,在“祝老师节日快乐”的问候声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那份天真的爱意。向孩子们表示了谢意后,我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再花钱买这些东西了,  相似文献   

19.
沈瑜 《班主任》2008,(10):33-34
一提起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我们通常都会产生怜悯、同情的心理,在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会不南自主地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很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很少思考怎样帮助他们才最合适,更不会去想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们。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施爱,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课。  相似文献   

20.
迟悟的师爱     
小时候,我属于班上的“弱势群体”,个子矮小身体瘦弱,排队做操总是站在第一个。记得五年级一次体育课上,李老师(他也是班主任)教我们跳“山羊”,我连跳三次都从“山羊”上摔下来,落得个嘴啃泥,引得周围同学哈哈大笑。我当时狼狈不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以后每逢上体育课,我总找借口“开溜”,迫不得己时,就一个人悄悄躲在队伍后面欣赏别人的精彩表演,生怕被同学发现后拉上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