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大诗人,他多才多艺,具范兼熔,各体皆长,在边塞诗的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他的边塞诗,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而言,都是相当成功的。而且,创作时间较早,从盛唐边塞诗的发展轨迹看,还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可是,长期以来,由于他山水田园诗方面取得的卓著成果,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边塞诗的声誉,以致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2.
张榕 《现代语文》2009,(8):34-35
在盛唐诗坛中,岑参以其边塞诗著称,其边塞诗的创作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联。在其绝大部分的边塞诗中,都体现出了“好奇”的思想个性,除此之外,其边塞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选取了岑参的一首七言歌行和一首七言绝句(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进行赏析,主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大伴家持是日本奈良时期著名诗人,他创作了一些防人歌。从戍边这一内容来看,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在题材上具有一致性。但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个性气质、艺术追求不同,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在风格、表现手法、情与景的相互关系上又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同还是不同,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都是真实地反映现实,表现自我的思想情感,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来说,鲍照的边塞诗,较之前代,都有明显的开拓创新。并对唐代边塞诗派的兴起,有着导夫先路的开辟之功。本拟就其边塞诗的创作因由、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出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5.
边塞诗,即以边塞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或背景的诗歌。在唐代,边塞诗迎来了第一个高峰,大批诗人书写边塞风光,抒发壮志豪情。而在盛唐边塞诗坛中,王昌龄以其瑰丽奇伟的边塞诗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边塞诗共有23首,约占其现存诗歌总数的九分之一。这些边塞诗的创作离不开他进士及第前的边塞游历:"数年间(约开元十四年左右),他漫游西北边塞,到过泾州、萧关、临洮、玉门关一带,足迹可能远涉葱岭以西的碎叶。  相似文献   

6.
高适诗歌创作以安史之乱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了大批反映民间疾苦、抒发建功立业豪情的诗歌,成就最高的是他的边塞诗,诗风悲愤苍凉、慷慨激越;后期反映诗人消极遁世思想的诗作渐多,描写边塞风云和将士生活的诗作渐少,风格渐趋平和。  相似文献   

7.
李益是中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人生的壮年时代都是在边塞度过的,他的足迹遍及今甘肃、陕西、内蒙古、北京等地。他以自己的从军经历创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边塞之歌,他的边塞诗成为唐代边塞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8.
蒲霏  尹婷 《现代语文》2009,(10):34-35
在盛唐诗坛中,岑参以其边塞诗著称,其边塞诗的创作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联。在其绝大部分的边塞诗中,都体现出了“好奇”的思想个性,除此之外,其边塞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选取了岑参的一首七言歌行和一首七言绝句(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进行赏析,主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 述了在诗歌全盛时代唐诗的创作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顾等人参与的边塞诗派,他们凭借着各自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派在唐代众多的诗歌流派中,独树一帜,边塞诗人所创作的边塞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真情实感,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边塞诗的和,犹如异卉奇葩,给唐诗盛开的百花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边塞诗源远流长。它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各部落间军事冲突为题材的歌谣;秦汉帝国建立后,边塞诗得到进一步发展;到唐代,边塞诗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盛唐,可谓“高潮中的高潮,巅峰上的巅峰”(黄刚师《边塞诗论稿》)。盛唐取得这种成就的原因多而复杂,尤与当时诗人的创作心态密切相关。本文拟就边塞诗人的心态,对盛唐边塞诗的创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南朝陈代的诗歌受人关注的主要是宫体诗,它是梁代宫体诗的延续,以赏玩的笔调表现女性生活,成为陈代诗歌中的一支。然而陈代还有山水诗、边塞诗,二疏离了宫体诗的风格,前步竟陵八友山水诗的后尘,更多承袭的是谢朓山水诗中清丽的风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齐、梁诗的风格;后出自以军乐为乐的风习,在对边塞生活的表现中,呈现出新的诗歌面貌,从而奠定了唐以后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和风格。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但二者虽属同一题材,可在抒情方式、诗歌意境、写作笔法、诗歌形式等审美特征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唐代边塞诗主题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唐代边境战争性质不同认识的影响,人们历来对唐代边塞诗的主题价值有不同的评论.由于边塞诗是特定社会现实下产生的抒情诗,所以把唐代边塞诗的主题倾向定位于诗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代边塞诗因“南倭北虏”的独特边患形势而称为边防诗,包括以北方边患为背景的塞防诗和以东南海患为背景的海防诗两个系列。明代嘉靖时期作家唐顺之的边防诗正是存“南倭北虏”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因差赴北部边塞而作塞防诗,东南海上抗倭期间创作海防诗。唐顺之的边防诗创作是明代边防诗创作的典型代表,是明代边防诗创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在颓靡的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雄壮的审美风貌独具一格,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还艺术地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的见闻,以及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和将士誓死报国的豪迈情怀,充满英雄气概。与之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多写壮美、阔大,景物,豪迈的胸怀与壮美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诗人中,高适与岑参同属边塞诗人,都有从军边塞的经历,都有一种报效祖国的豪气,但一个仕途“通达”,一个生性“好奇”,他们用他们的真性情与极富魅力的妙笔写出了或悲壮或瑰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岑参是一位伟大的唐代诗人,是边塞诗的发扬者与集大成者,也是边塞诗人中最值得探索与研究的一位诗人,其边塞诗的创作动机一直是诗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就笔者平时的所学、所感,从岑参的身世简介、性格特点以及其代表作品入手进行分析,对岑参边塞诗的创作动机做一些自己的论述,旨在为岑参及其边塞诗的相关研究奉上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南朝吴均的边塞诗以游侠的豪迈意气和戌卒的忠君建功之念为核心,充分利用了边塞题材所特有的意象境界耒传达个人强烈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在南朝边塞诗作中独标一格,对于后世边塞诗的创作亦有不少启迪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岑参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诗中“粗犷”、“刚劲”等风格所反映的“阳刚”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美”之间是相互补充、互为解释的同构关系。借鉴西方美学理论对岑参边塞诗进行再认识,拓宽了诗歌研究的视野和角度。岑参边塞诗中的景色描写,直观地体现了崇高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