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北京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裴雪涛说,他领导的科研人员已利用干细胞技术克隆出人体组织,并将开展人体器官克隆计划.但他强调,这绝不是开展克隆人研究.他担心人们将这一研究与此前引起轩然大波的英国批准克隆人胚胎的事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李鹏 《发明与创新》2003,(10):19-19
妇女解放运动发起至今,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虽然经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努力,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受妇女生理及科学技术的限制,妇女至今仍要经历十月怀胎及分娩的痛苦。分娩时,每个妇女的会阴都要被撕裂,都要发出声嘶力竭的叫喊声。而剖腹产则在腹部留下永久的伤痕,终归是个遗憾。“克隆”技术带来了生物界的革命。各种动物相继克隆成功。克隆人在生物学上、医学上和理论上已没有问题。只是受社会学和伦理学的限制难以实践和实施,人类自身对“克隆人”恐怕也难以接受。但是,“克隆”人体器官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首先,各种“克…  相似文献   

3.
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有助于解决目前人类器官移植中供体严重不足问题,其应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合法供体。为防止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法律应规定有权进行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打印主体应限于国家医疗行政主管机构批准的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应严格禁止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的买卖行为,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移植的使用范围应限于挽救生命或修复严重病损的器官,不允许被正常人用于"增强"人体机能。由于对3D生物打印的人体器官授予专利权将违反专利授权的道德要求,损害人类尊严,因而3D生物打印的人体器官不具有可专利性,不应对其授予专利权。  相似文献   

4.
明确人体器官捐献行为的法律概念与特征、捐献行为的法定形式以及捐献行为的有效与生效要件是法律规制的前提。建立捐献者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器官移植准入制度、人体器官捐赠的补偿制度与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制度是法律规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卢建平  江先文  何碧琼 《大众科技》2007,(10):215-216,199
明确人体器官捐献行为的法律概念与特征、捐献行为的法定形式以及捐献行为的有效与生效要件是法律规制的前提.建立捐献者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器官移植准入制度、人体器官捐赠的补偿制度与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制度是法律规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一边是人体器官黑市、犯罪和黑中介残忍的剥削,一边是患者绝望的等候——人体器官移植的巨大供需矛盾究竟该如何解决?罪恶的人体器官黑市2006年11月,河北石家庄的一个乞丐被人残忍杀害。尸体发现的时候只剩一具空壳,乞丐的肝、肾、脾、胰等器官全都不翼而飞。经过侦查发现,原来是几个人为了从买卖人体器官中获利,而把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12,(13):7-7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纳米技术和再生医学系科学家亚历山大·塞法利安教授领导一支研究团队致力于在实验室培养人体器官。塞法利安实验室培养出多种人体器官,如鼻子、耳朵、气管、动脉等。科学家认为,实验室培养人造器官必将能够应用于l临床实践,让器官捐献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人体的虚拟手术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现代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前沿技术。高质量的个性化虚拟手术需构建人体组织器官可交互的几何、物理和生理模型,仿真复杂手术过程,评价手术仿真操作对实际手术技能提升的作用。虚拟手术技术涉及多模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处理、个性化人体器官混合建模、复杂手术现象交互仿真、手术仿真评价等一系列前沿科学技术问题,可服务于手术机器人研发、远程协作手术、医疗器械研发等前沿领域技术的发展。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突破人体器官多维度多粒度虚实映射理论、个性化人体器官多尺度生理建模方法、人体器官生理信息模型库构建、智能三维虚拟人体交互仿真算法框架等关键技术问题,对提高我国虚拟人体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对推动手术研究与转化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被媒体称为"中国最有争议的科学家"的美宝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徐荣祥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宣布,他发现了"人类生命细胞再生物质",实现了人体器官损伤缺损的原位克隆复制和临床应用的成功,同时还完成肿瘤细胞系转变的研究。如果真如他所言,那么这意味着一项比干细胞克隆更先进的医学发现在中国诞生。然而,5年前,徐荣祥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自己的研究理论时已经遭到了15位院士的一致质疑。但是沉寂5年后,他却突然公布已经实验成功。然而所有的结果都未见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也没有获得任何学术机构的认证。徐荣祥能够提供的只是注册地为美国某小县城的5个专利。"组织器官克隆",这究竟是一个有待医学界认可的医学新大陆,还是又一个惊天大骗局?  相似文献   

10.
人体器官移植从动物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应用发展而来,其成功的前提是找到适应的器官源。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受制于器官获得与否以及经济上能否承担两个方面,而且受社会大系统中诸多因素影响,并且要求社会作出相应的调适,就此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文章基于这几方面内容,从技术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如何被社会认同和接受,即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人体器官芯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体器官芯片是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技术,也是一门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汇聚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物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吸引了来自政府、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被2016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列为"十大新兴技术"之一。人体器官芯片指的是一种在载玻片大小芯片上构建的器官生理微系统,包含有活体细胞、组织界面、生物流体和机械力等器官微环境关键要素。它可在体外模拟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功能特征和复杂的器官间联系,用以预测人体对药物或外界不同刺激产生的反应,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新药研发、个性化医疗、毒性预测和生物防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文章概述性介绍了人体器官芯片的起源、国际发展态势和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时期是增体重、长身高的时期,生长发育需要供给足够的营养素,即使成年以后,人体器官、组织也需要不断修补和物质更新。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9,(3):51-51
一位权威科学家声称,未来10年内,基因改良猪将生长出“人性化”的心脏、肺和肝脏,可用于人体器官移植。  相似文献   

14.
<正>在芯片上打造人体器官,听起来似乎太过玄幻。但是,进入21世纪后短短几年,生物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便成功将之变为现实。将人体细胞置于微流控体系中,通过调控培养环境,可以有效复刻人体器官的关键功能,进而用于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从肺、脑、心、肝的芯片,到肠、肾、血管、皮肤的芯片,器官芯片的种类越来越多,近年来又诞生了膝关节器官芯片。  相似文献   

15.
平凡而伟大的遺体捐献者捐献的器官让很多人获得了新生,但在目前的条件下,只能“即取即用”,不能长久地保存。智能人体器官养育器能根据人体器官存活的条件创造适宜器官存活的环境,给予器官营养,保证器官存活较长时间,给更多需要移植器官的人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6.
《青海科技》2014,(1):92-93
<正>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那么在接下来的100年内,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下面是科学家一些科技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能够变成现实的话,将会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体器官商店若不幸遭遇车祸或疾病,人们可以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用自身细胞培育的备用器官。科学家现在已经可以培育软骨、鼻子、耳朵、骨骼、皮肤、血管和心脏瓣膜、膀胱、气管。在未来大约5年内,科学家将能够培育出肝脏。  相似文献   

17.
私人领航员     
一位医生对从无到有造出人体器官的不懈追求可能会彻底终结器官移植患者漫长的等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虚拟微创手术的模型设计中,采用3DS MAX建立人体器官几何模型并保存为ASE文件格式,用Pro/E建立手术器械几何模型并保存为STL文件格式,并导入OpenGL.采用面模型在OpenGL中重建模型,并用纹理映射和明暗处理对模型进行渲染。  相似文献   

19.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新生入学后首学的必修基础课程.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非常复杂,名词繁多、晦涩难懂.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把用来制作各种人体器官和制造与人体生理环境(器宫、组织、血液、体液等)相接触的医疗用具和制品的材料,统称为生物医学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或生物材料(biomaterials)。生物材料是一种非药性的功能性材料,用于替代或修补人体有病或损伤的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