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祭"一词自古就有,但意义与今天不同。公祭的历史语义,有"国君之祭"、"朝廷宗庙祭祀"、"宗族共祭祖先"三种。古代公祭分别在国家(大)、地方(中)、家族(小)三个层面展开,所践行的是儒家中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社会伦理观念和长幼尊卑有序的礼仪等级制度。现代公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兴起,其内容和形式糅合了西方国家纪念性典礼和传统公共祭祀的思想与行为模式。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公祭的实践主体已逐渐由中央政府转向地方和民间,并开始朝着"公天下"的方向延伸。复兴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公祭在举办形式上仍需进一步改革,但这并不影响公祭本身的历史进步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浩劫,为纪念死难者,我国已设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是帮助我国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材料。以公祭读本纳入江苏省中小学必修课程为例,分析其编写背景、内容特色及其课程实施,阐释公祭读本对中小学南京大屠杀专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公祭是“慎终追远”的中华传统祭祀文化与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影响力随着网络在国内的广泛普及和网民数量的迅速增长而日益增强。网络公祭建构了一个连接历史、现实、未来的空间,通过声音、影像、文字等仪式要素和象征符号再现历史的空间,唤醒集体记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个人、集体、国家在这个空间融合共生。意识形态伴随着网络公祭空间共生共存,意识形态性是其本质属性,网络公祭空间的意蕴已然超越祭扫仪式的范畴,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报道,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上展出的国家公祭鼎的正面,用骈文体写成的铭文共160个字,魏碑简体字,内容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鼎浑然一体。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对遇难同胞的痛悼、祭奠,以及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和平宣言》,是第13份  相似文献   

5.
2005年3月23日(旧历二月十四),公祭纪晓岚仪式在沧县北村纪晓岚墓地隆重举行。沧州纪晓岚研究会组织了这次公祭活动。沧州文化界人士,沧州宣传、新闻、文化部门领导,沧州师专纪晓岚研究所,各地纪氏  相似文献   

6.
人民英烈生前的事迹是红色资源的重要来源,人民英烈的精神则是红色资源教育价值的精髓.在研究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创造红色资源的重要主体--"人民英烈"的研究,而公祭人民英烈制度是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一种重要途经.公祭人民英烈既升华了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又是红色资源教育价值转化的最高形式.目前我国尚缺乏形成制度的公祭人民英烈活动,希望党和政府对此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公祭     
12月l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日,也是首个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在南京首次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参加并做了重要讲话.公祭升格,意味着国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意味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已成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国松 《文教资料》2014,(33):46-47
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法律形式固化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决定》的出台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充分的法理依据,符合国际惯例。本文就国家公祭日的内涵,以及设立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学习》2007,(12):38-39
近年来,一直被束之高阁的国学忽然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并不断加快着复兴的脚步.先是将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把传统节日法定化、公祭孔子、公祭黄帝等呼吁屡屡见诸报端,打响了国学复兴的前奏,然后是易中天、于丹等人以现代人的思维重新演绎国学,开创了国学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烈士精神,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月30日上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市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烈士公祭活动,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致祭文、敬献花圈,以缅怀烈士功绩,继承烈士遗志,弘扬烈士精神。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莫锦荣带队参加公祭仪式,广西大中小学校300名师生代表瞻仰了烈士纪念碑。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野调查,讨论了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乐舞传统在近代的发明与延续过程.直到1957年,还是沿用清乾隆八年颁定的祭祀乐舞.1980年代复兴的祭孔乐舞已经转向观赏性.尽管2004年恢复的公祭采用了明代祭祀的传统元素,却完全是当代人制作的产品,应称之为"新"祭孔乐舞;家祭中的传统符号比公祭多.现代人发明祭孔传统的本质特征是重复、人为性和与过去建立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来安县各界代表于一九六五年四月三十日举行隆重的公祭大会,追悼四月二十九日为抢救落水学生而光荣牺牲的是实验小学教师曹宗舜同志。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南京市民和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一道,以最沉痛的心情,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是一堂历史必修课,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牢记苦难的历史,坚守和平的未来。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14.
王耀  闫志勇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6):F0002-F0002,F0003
2009年11月7日至8日,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部分国家孔子学院院长、国内外董子研究机构代表、董子后裔通过举办研讨会、重走董子故里、举行公祭活动、参观在建董子文化园等系列活动,走进董子故里衡水,纪念大儒董仲舒诞辰2200年,研讨董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此次系列活动由中共衡水市委市政府、中华孔子学会共同举办,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董仲舒研究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5.
《天津教育》2014,(8):2-2
《世界博览》2014年第7期 设公祭日:中国与世界反战,《新民周刊》2014年第17期 一个人的教科书,《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第14期 美国高校教改进行时,《民生周刊》2014年第8期 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转型,《看世界》2014年第8期 日本小学的生活教育课,《小康》2014年第4期 小学生也有“职业病”  相似文献   

16.
<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辽远的防空警报响起,又一次引起中华大地的震颤。半降的国旗,凝重的铜鼎,记录此地的庄严肃穆;撞响的和平钟,放飞的和平鸽,寄托此刻的和平祈愿。"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以国之名,遥祭历史,对话未来。国家公祭,以最庄重的形式哀悼逝者、教育生者。这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责任,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责任。作为一种仪式,它所表达的情感与传递的思想,远远超越纪念本  相似文献   

17.
闫隆斌 《教育》2011,(7):40-41
“清明时节拜黄帝,谷雨来时祭仓颉”,2011年公祭仓颉活动在陕西省白水县仓颉庙举行。在纪念这位汉字创始人的大会上,中国汉字网顾问、陕西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曹卫民感叹道:“汉字生态环境令人不胜担忧。”  相似文献   

18.
新闻背景4月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公祭仪式在北川老县城举行。在矗立的断壁残垣前,人们深深地鞠一躬,献上一朵白菊,沉痛地悼念遇难的同胞。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  相似文献   

19.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周庆元先生,今年49岁,三年前晋升为教授,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最年轻的教授。他是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秘书长,湖南省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一、植根语文基础,国学功底厚实周先生颇具文人气质,工诗文,娴对联,笔耕不辍。他每天写日记,数十年如一日,每有游历和感慨,必以古典诗词形式抒写情怀。其诗、词、对联,连专事古典文学的同行也常表赞誉。199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征集公祭炎帝陵祭文,周先生应征撰文,一举夺魁,被湖南省政府选用,由当时的省长陈邦柱在公祭典礼上诵读,并被镌刻于炎帝陵前供游人观赏。  相似文献   

20.
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于1958年5月20日因病逝世。23日,中共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公祭仪式。公祭仪式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和总书记邓小平等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李雪峰致悼词。悼词颂扬了赖若愚革命的一生,包括他在全国总工会工作期间,坚持党的工人运动方针,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对中国工会运动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然而,追悼会开过不到一个月,从6月19日开始,全国总工会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却对赖若愚进行了集中的错误批判。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自1957年开展反右斗争以后,党内的“左”倾思想发展,强调在整个过渡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