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归一应用题教学管见全椒县逸夫小学王盛怀归一应用题始终贯穿于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全过程,时常展示在教与学的面前。教师如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步入归一问题的轨道,对三年级学生尤为重要。所谓归一问题就是先求每份量,即单位“1”量,再根据每份量...  相似文献   

2.
<正>一、科学解题——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目的教学时,首先要教会学生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解决思路。一般而言,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目的一般步骤分四项: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  相似文献   

3.
关于“归一问题”的教学西吉县回民小学潘碧梅小学数学第七册应用题中的归一问题是正归一问题,它是由两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归一问题解法的特点,是要先求出一份(即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也就是先“归一”,再用乘法求出所要求的几份是多少,或用除法求出所要求的份...  相似文献   

4.
一、归一问题是用一般解题方法解答的应用题。在应用题中,归一问题所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一般涉及相关联的两种量,解题的第一步是用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一对数值,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多少份、求一份是多少”的知识求商,得出暂时稳定不变的第三种量,如某一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某一物体单位体积的重量等;第二步再按同类的数量关系求出应用题的问题。由于上述特点,特别先要求出平均每份是多少,得出稳定不变的第三种量,所以,传统习惯认做典型应用题,命名为“归一”。1963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只把归一作为“用一般解题方法解答的应用题”。这样处理,  相似文献   

5.
归一问题在小学教学中占很大比例,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小数和分数部分难以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要增加许多课时才能让学生听懂。作者通过多年教学,总结出了解决该类问题的捷径,教师易教,学生易懂。 此类问题的解法关键是看求什么,根据应用题所给出的条件列出关系式,用所求一方的已知数做被除数除以其已知一方对应的量,乘以所求未知一方对应的量,即为问题所求。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应用题简析及教学沈长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应用题”一节,设置了五道例题,主要是连乘连除应用题,归一和归总应用题。连乘应用题(例1)、连除应用题(例2),都是从所求问题出发,分别根据有关已知条件,寻求需知条件...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的教学内容是“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共有6例,包括归一、归总、计划与实际比较和相遇问题。各类应用题各有特点,解答也就有不同的规律和方法。归一问题要先求单一量;归总问题要先求总量;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则要从两者的比较中找到解题的方法;相遇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和”。例1-例4要求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解答。相遇问题可以通过两步计算解答,但求路程则要掌握两种解答方法。一、做好铺垫,促进转化教学中要找准新知识的起点,做好铺垫,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由最近发展区向现有…  相似文献   

8.
平均数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整个小学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统计知识的视角看平均数,它是一种重要的统计量数。然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问里,平均数常被看作一种典型应用题进行教学,通常认为它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认为算理算法就是“已知几个数,在其总和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牛顿问题”正如《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第4期中张维宁和刘正荣两位老师说的那样,是小学数学中非常典型的一类题型,笔者也认为可以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式,似乎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学生永远体会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学习的真正价  相似文献   

11.
四、应用题     
[知识导序 ]应用题一般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典型应用题归一应用题求平均数应用题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 )应用题工程问题应用题分数(百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 (百 )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  求这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特点、规律、方法[知识导练 ](一 )简单应用题●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 ,各种应用题都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由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组成 ,且两个条件都已明确给出。其基本数量关系如下 :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先分析题里的已知…  相似文献   

12.
归总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应用题包括连乘和连除的两步应用题,归一和归总的两步应用题。本节课教学的归总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最后一道例题,到这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已基本结束,要使学生达到一般的两步应用题都能解答,教好归总应用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以后学习三步应用题和反比例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自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回用题的能力和初步老养学生育联系、面变化地思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确定不芍课的教学目标是:(l)…  相似文献   

13.
数学建模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形成的一套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一个目标方向。小学数学应用题作为初级阶段的数学建模,在教学时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思考。一、应用题的解答过程就是数学建模1.应用题的问题来源于现实世界。小学数学应用题所呈现的问题情境,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并可以理解的自然和社会事件。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求平均数问题、归  相似文献   

14.
在分数应用题中,经常出现像这样的一句话:"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类应用题归成"比"字句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  相似文献   

15.
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在除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纳起来说,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求平均数应用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一类是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一、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就是已知几个不相等的数量及其相对应的总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如:育才小学五年一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植树,每个小组植树分别是84棵、76棵、82棵、78棵、80棵,求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 象这样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较为常见,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并且对刚刚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关于2015年新教材中解决问题及总体变化趋势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数学课程改革把应用题扩展为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小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应用意识;不仅要求小学生解决整数"简单实际问题",还要求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同时,在图形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六年制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应用题例3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1一17题.教学目的:在已学过的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分数应用题较为抽象,它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分数应用题之难,主要难在应用题里存在"量"和"率",这也是分数应用题最主要的特征。所以,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把握其特征,"量""率"而行,才能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一、"量""率"区分,把准分数意义1".量"的意义:自身的数值在平时的教学中,"量"是与"数"相对  相似文献   

19.
温志旺 《辅导员》2011,(14):26-27
在分数应用题中,经常出现像这样的一句话:"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我们可以把这类应用题归成"比"字句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重点、难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学生最"头疼"的难题。许多教师觉得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缺少可用的解题策略。所以,怎么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增强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面对的重要难题。其实这些困难是由于学生思维障碍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心怀"自卑""恐惧""厌倦"的心理因素,长此以往导致应用题学习困难。下面我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学习应用题,在教学中我们如何解决小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思维障碍谈点粗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