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60年来我国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传媒性质认识的不同,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新闻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对这三个时期新闻报道方式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了论证。作者认为,事实与意义的关系,是中国新闻报道方式变化中的核心命题。中国传媒新闻报道方式60年来的变化,基本围绕着调适报道中事实与意义展开。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事件的演变和进程.改善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环境,调适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角色,不仅是公众信息需求的变化,也是新闻报道观念变化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传播体制改革、传播观念演变和传播文化嬗变的角度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传媒角色调适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媒体扫描     
60年来我国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陈力丹在《论60年来我国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一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新闻史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传媒作为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工具背景下的新闻报道方式(1949—1978);二是传媒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背景下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4.
关于明星的报道是近些年来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星新闻报道从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报道方式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明星"效益的背后隐藏着庞大的经济利益链条.在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媒报道明星屡屡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特别是"非公益性"信息的泛滥,不仅无益于传媒和明星的公众形象,也造成了社会道德的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5.
刘颖 《今传媒》2011,(10):124-125
新闻传媒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社会需要的角度都有责任彰显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目标的实现。这样的责任决定了传媒的形象以关怀的姿态向公众传递讯息。所谓关怀的姿态就是媒体对公众本身感受的体察和关切,对公众所思所感和生存状态的广泛关注。这样的理念所就要求新闻传媒必须具备的人文关怀精神。新闻报道是传媒向公众传播资讯和信息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更是不容缺失。人文精神是新闻传媒的工作重心,也是新闻报道形成人性化亮点的方式。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更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然而在传媒处处张扬着"平民视角"、"人文精神"的今天,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的"人文精神"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和具有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6.
正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实践证明:社会现象含有"负面"信息,但取材于"负面"信息的新闻报道,并非必然对社会产生负面效果。这是因为新闻采访报道是传媒的理性行为,蕴含着正确的是非曲直和道德价值的判断,记者采写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报道事实,传递新闻信息,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将正确的立场、观点、倾向寓于事实之中,使受众受到启发和教  相似文献   

7.
世代攻讦这类不同年龄的人群之间的口水仗屡屡发端于传媒."60后"、"70后"、"80后"、"90后"成为新闻报道主角的代称.划分世代靠什么?其中之一是靠独立的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8.
杨均 《新闻前哨》2020,(1):32-33
事实的客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在当前的传媒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能做到真实客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由于报道失衡导致新闻失实。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为了做到新闻报道的公正与平衡,势必要求我们解读新闻报道平衡原则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9.
一、非国有资本进入传媒的方式 非国有资本,顾名思义即国家资本以外的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国家政策的松动和传媒经济的发展需求是非国有资本进入传媒的动因.在具体操作中,非国有资本进入传媒产业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直接同报刊"合资"的,也有只同报刊经营部分合资的.  相似文献   

10.
传媒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它满足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知的权利”。新闻报道是传媒活动的核心,是关于信息的传播活动,从新闻事业的发展来看,新闻报道就是新闻单位基于公共利益,对事实或信息的传播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新闻报道,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相关事实进行实时性的报道,不仅还原了事情本身的自身过程和中心思想,更是站在"用事实说话"的角度来阐述相关事件的整个始末。针对新闻报道具备的多项特点来说,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从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基础性质,贯穿于整篇新闻报道的始终,对新闻报道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文以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作为中心论点,围绕新闻报道对真实性的相关要求作为本文的切入点,从而深入探讨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条件和必备优势展开研究,做到坚定不移地树立正确的新闻报道观,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社会真实性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晴 《采.写.编》2021,(11):50-51
人民群众的生活讲究"衣、食、住、行",外出的公共交通是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模块,交通新闻报道传输交通信息作为重要的新闻报道门类,有更高的时效性要求,要与当下的道路状况形成更加紧密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交通报道的价值.在新的传媒形势下,交通新闻报道策略也要与时代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突出工作的多元化与实用价值,展示新时期传媒工作的新创新.  相似文献   

13.
"客观"与"公正",是新闻界公认的报道原则,同时也是使新闻传播更具说服力和可信性的有效的报道方式.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公正,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不懈追求,也是广大受众的强烈愿望.探讨客观报道和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力求使新闻报道做到客观、公正,并能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是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从业者的一项基本的业务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一般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新闻报道是一个过程、一个系列、一个流程.这个流程中既有传递信息的要求,又有说明、解释、分析事实的意义和内涵的要求.这不仅需要记者创造性地认识新闻事实,而且还要能动地传播这些事实.创造性和能动性这两个方面也就是新闻报道策划的核心问题,其本质就是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充分正确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使新闻报道活动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落后于新闻报道策划实务界的实际状况.赵振宇先生的力作<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一书,作为首次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正好填补国内当下这一研究的缺失,可谓是正当其时,当仁不让的扛鼎之作.通读这本新书,最大的特色可归纳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指导下,作者凭籍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丰富新闻业务经验,在考察大昔新闻策划实例的基础上,阐释和抽象出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可谓从实践到理论,然后又把这一理论一以贯之地运用于当下新闻报道策划实践,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如果现在我们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传媒的主要职责是向公众及时报告新闻;传媒应当反映社会舆论;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新闻具有商品性;报纸要为读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晴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7.
精确新闻报道是将社会学研究方法和传统新闻报道方式融为一体的新的报道方法,主张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这种报道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80年代在我国出现并逐渐流行.由于精确新闻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报刊中的运用还不甚成熟,目前在报道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不恰当的调查方法或者欠缺经验的抽样方式等都会在一定程度干扰数字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使新闻报道看似精确,实则引领受众走入"数字陷阱".  相似文献   

18.
试论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审美愉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郎爽 《现代传播》2003,(4):31-3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的灾难性事件.媒体的报道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不仅了解事实的真相,而且也关注起媒体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的角度与方法.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审美愉悦性",是一个令人诧异的话题,却又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与通常意义上的"愉悦"不同,它更为深刻,更能突出人性的光辉.它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也是对生命力的追求.本文以近几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灾难新闻为例,提炼出灾难性新闻的美学要素,希望用这种美学的方法来为灾难性新闻报道提供可借鉴的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事实不能"被策划",新闻报道却需精心策划.任何策划都是从新闻事实开始,经摄影记者与编辑围绕事实进行思考,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二者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依托技术的数据新闻给传媒领域带来一股变革之风。将大数据引入到传媒领域并非只是带来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互动方式等的变化,也能在短时间内展现之前新闻报道不能达到的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当前,面对突发事件的频发,突发事件报道也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弥补其报道的劣势,进一步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