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萍 《中国广播》2008,(5):39-40
五十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突然来袭,让中国人有些措手不及,有关灾害的新闻报道更是铺天盖地、直入高潮。各大媒体将最新、最重要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受众,既增强了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也使得社会大众广泛关注这一灾情,积极参与到抗灾的行列。雪灾过后,政府和民众都在总结抗灾的经验和教训,新闻工作者同样也在反思报道中的成功与不足。笔者认为,这次新闻报道有三大亮点,也存在三大遗憾,在此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与同行切磋,以促进今后的灾隋报道。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1991年的特大洪涝之后,农业灾害的报道问题不能不成为新闻界亟待研究和探讨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一、灾害报道是农业经济报道的一个经常的主题,灾害报道的现状却显示出科学组织与安排的不足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不断与灾害斗争的过程。因此,农业灾害报道应该成为农业经济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事实上,农业灾害报道本来也是农业经济报道的一个经常性的主题。当抗灾成为党委和政府在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的时候,抗灾报道也必然成为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那么,农业灾害报道的现状又如何呢?实践对这个  相似文献   

3.
张思凯 《青年记者》2010,(18):44-45
与经济领域的其他新闻报道不同,由于国家和国际能源形势的日趋严峻,能源新闻报道也被赋予了独具色彩的三大属性,那就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统计显示,10年间中国因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逾2万亿。当不可抗拒的灾害发生时,提前半小时的准确预报和实况报道都可能避免巨大人身及财产损失,中国气象频道对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直播报道,能在第一时间向后方有关部门传输重要的灾情信息,为抗灾防灾抢得先机。但是灾害性天气现场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一是节目制作环境特殊,二是偏重于指导防灾抗灾工作。还直接导致对现场直播技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与经济领域的其他新闻报道不同,由于国家和国际能源形势的日趋严峻,能源新闻报道也被赋予了独具色彩的三大属性,那就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正当全国人民准备喜迎春节之时,我国南方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笔者对“南方雪灾”期间出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了分析和比较,归纳出这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党报在抗灾报道时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冻雨转雪 从1月22目以来的一个星期,每天早上四点多赶到电台上早班,从各地不断发来的冰雪给当地造成损失的消息,无时不刻地提醒着我,一场前所未遇的冰冻灾害正在形成。虽然身心俱疲,咽喉炎也加重了,但职业敏感和职业素养使我意识到,在这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及时地组织报道有关抗冻防寒的各种资讯,更有责任“要把灾情原原本本地告知广大群众,把广大干部群众抗击雪灾的动人事迹宣传出去。”要有效地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抗击灾害的措施和成效,增强广大干群抗灾的信心,一同把雪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正当全国人民准备喜迎春节之时,我国南方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笔者对"南方雪灾"期间出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了分析和比较,归纳出这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党报在抗灾报道时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门户网站也蓬勃发展,其中,新浪、腾讯、网易以其各自不同的新闻报道和推送等特色成为了国内门户网站中的佼佼者。本文从三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分析国内主流门户网站的报道特色、受众群体和社会影响,指出网络新闻报道的优点与不足,以深化对网络新闻报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08,(4):31-32
2008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据官方统计,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广大网民既是新闻报道的受众,也是新闻事件的评论员,一些热心网友还与职业记者一道成为抗灾新闻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雪灾等灾害面前,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力,体现社会责任心。他们不仅采用滚动播出连续报道、出版专刊、专辑等方式及时传递党和政府抗灾的决心,鼓舞广大救灾、受灾群众战胜灾难的勇气,还针对社会中流传的各种谣言、鼓惑人心、混淆是非的言论进行澄清和引导,特别是果断停播停发一些广告收入可观的节目和栏目,用来加强赈灾救灾信息与典型事迹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抗灾,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永恒主题.灾害报道作为新闻题材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常常是新闻传播媒介的“座上宾”.由于灾害性报道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与延伸性等固有特征,因而,它对读者和听众具有更大的“共同兴趣”值,其关心与注视的程度是超越阶段范畴和区域限制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以回顾《宜昌日报》改革开放16年来灾害新闻报道为切入口,深层次地探讨灾害报道“量”的掌握与“度”的引导艺术,鼓舞群众增强抗灾自救的信心,增强复苏经济的凝聚力,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精神赞歌,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传播符号。正如某位外国哲人所说:“SpeaksoIknowyou.(说话,使我可以认识你)。”在我国,人们也常用“文如其人”比喻文字和语言可以揭示人们的思想。这些都反映出语言具有直接表达思想的特性,它能使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跃然纸上。语言有三大属性,即社会性、文化性和心理性。这三大属性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同时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又对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的心理或思维产生反作用。新闻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其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无法脱离语言这三大属性。主流媒体的报道语言必定要反映一个国家的主流的、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和文化。从语言的基本属性出发,新闻报道语言在社会、文化、心理上应把握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三大通讯社的新闻图表业务□筱棠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都非常重视新闻图表业务,把它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都设立了专门的新闻图表业务部门,开辟了新闻图表发稿专线,每天向为数众多的用户提供足够数量的质量上乘的各类图表。在西方三大通讯社中,...  相似文献   

15.
《信息通信导报》是每周出版一期报纸,这个"长周期"不利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和战役性报道的组织。但在这次抗雪灾的报道中,由于主管、主办单位重视,报社准备充分、组织周密,编辑记者和通讯员积极努力,确保了抗雪灾保通信新闻报道计划的实施。我们的体会是,在抗雪灾报道中,专业报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在突发性事件或重大自然灾害的报道中,只要专业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宇 《今传媒》2008,(4):16
CCTV4的新闻部门从1月中旬关注南方异常气候开始,直至2月14日,多层次、多角度报道了雪灾和抗灾情况.  相似文献   

17.
《记者摇篮》2007,(4):11-12
3月4日到6日,辽宁省、沈阳市遭遇1951年以来的最大的暴风雪,雪灾达到一级灾害标准。突发的雪灾,考验着辽宁省和沈阳市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也考验着新闻媒体的应变能力。作为省直四大主流新闻媒体之一的东北新闻网再次发挥独特的宣传优势,全力做好网络宣传,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网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国南方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灾考验了我国各级政府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也检验了新闻界面对突发灾害,如何发挥媒体作用,帮助受灾地区政府和群众的水平。回顾雪灾发生、发展、结束及灾后重建的整个过程,笔者发现,在灾害报道方面,如今媒体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与国外一些媒体的先进做法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济南军区某炮兵团新任领导班子上任后, 将新闻报道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常委“三大员”投入较大精力。短短半年时间, 全团在中央级报刊上见稿21篇,被军师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伯乐”政委团报道干事小张地方大学毕业,作风有些稀拉,性格较为内向,  相似文献   

20.
李玲  熊欣 《青年记者》2008,(8):78-79
2008年1月以来,一场又一场的暴风雪袭击了我国西北和南方的大部分地区。而在雪灾发生和抗灾过程中,我们的媒体所显示的环境监守功能、传媒效应和应急功能令人感到欣慰。在雪灾的促发和激励下,媒体真正发挥了其环境监守功能,并最大限度地沟通和引导了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