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讯,就是用电话、电报和电传等手段,把当时、当日或隔日发生的新闻,及时发往编辑部,以供编辑迅速处理见诸报端的稿件。其定义,可以这样理解:以很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特别重大的新闻和突发新闻。这种报道形式,最早是美联社记者劳伦斯·戈布赖特1865年4月14日创造的。当天,美国总统林肯遇刺,他发的消息是:特别重大新闻 !总统遇刺!国务卿西沃德追到袭击!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之后,美联社正式作出决定:快讯,可以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凡属特别重大的新闻,应首先应用快讯体裁。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快讯体裁的产生,就是遵循了新闻…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13日,北京《新京报》发表题为《新闻时效要服从社会效益》的消息,报道了一个报告团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课。消息引证一位主讲人的话:“新闻要强调时效,但新闻时效不能绝对化,要服从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消息说,这位主讲人举出了1992年布什访问日本时在国宴上突然晕倒,当时日本NHK的记者因做了现场报道而被取消了在首相官邸的宴会进行现场报道资格等实例后,指出,在西方新闻报道同样是遵循时效服从新闻报道社会效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2014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分别发表讲话,宣布将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展开磋商,这成为2014年岁末爆炸性新闻。宣布这个貌似突然的消息是两国高层官员历时18个月秘密谈判的高潮部分。事实上,缓和在去年就已经端倪初现。2013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迈阿密的一次筹款晚宴上表示:也许到了美国修正对古巴政策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法律事务渠道沟通了》见报后,有的同志说,这条消息新、时效强,很有政治意义。也有的同志反映,好是好,这类新闻可遇不可求。可遇不可求?想想也不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是也有失之交臂的情况发生吗?就说《海峡两岸法律事务渠道沟  相似文献   

5.
正1945年4月12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第四任总统任期中去世,时任富兰克林·罗斯福副总统的哈里·S·杜鲁门临危受命,第一时间接任了总统职务。哈里·S·杜鲁门出身世代农家,是20世纪内唯一一个没有大学学历的美国总统,但杜鲁门发起了影响世界政治格局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成为美国历史上又一位铁腕总统。  相似文献   

6.
曹凯 《传媒》2005,(10):57-59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是英国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受尊敬的报纸之一,一向以消息准确、社论严肃闻名.很长时间内,该报的知名度一直较高,19世纪前期和中期是<泰晤士报>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曾说,除密西西比河以外,他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拥有像<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量.然而,就象大英帝国盛极而衰一样,该报的发展有高峰也有低谷,历经曲折.  相似文献   

7.
“布什差点在新闻中死去”!——这条新闻界的新闻,引起了我议论一番的兴趣。事情原委是这样的: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出访亚洲几国。布什1月6日在东京突然晕倒躺在宴会厅地板上的画面,通过CNN展现在美国广大电视观众面前。美国举国上下焦虑不安地守在电视机前,期待了解布什健康的进一步消息。这情景跟当年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里根总统被枪击住院接受治疗时的情景一模一样。就在人们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个自称是布什私人医生的人打电话给CNN总部,声称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闻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新闻时效观:一种是我国新闻学里的传统看法,即要求发“今天消息”;一种是适应现代化新闻工具的特点提出的,即要求发“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消息。前一种新闻时效观,是从报纸新闻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因为报纸每天出版一次,日报主要刊登“昨天消息”,晚报可以刊登“今天消息”。所以,对报纸来说,发出“今天消息”就可以了。后一种新闻时效观,是适  相似文献   

9.
魏霞 《记者摇篮》2005,(2):47-47
“美国总统布什日前在对加拿大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时曾‘被加拿大警方逮捕’,并被起诉犯有‘战争罪”’!谁也没想到这则被大量转载并广为流传后来又被证实是“假”的新闻在著名的新闻搜索引擎“GOOGLE新闻”的头条位置上保留了至少3个小时之久。在网络中,这种有悖事实的消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认真读完吉林人民出版社的《从华盛顿到里根——美国历届总统与新闻出版界》感到颇有收获。这本书正文的第一句话是:“在长达近两个世纪以来的新闻出版界与总统的变幻莫测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不变量:即两者的相互不满。”60多万字的著作,紧紧围绕着这第一句话,叙述了在长达200年的时间内,美国39位总统及其行政当局与美国新闻出版界的复杂关系。原书的内容简介写道:本书作者以“精彩的细节描述与犀利的评论相结合”,阐明了新闻出版对于总统行  相似文献   

11.
“巴格达响起空袭警报和爆炸声”!3月20日,新华社英文报道最先将战争开始的消息传达给全世界,时效超过包括法新、美联、路透和美国新闻广播网(CNN)等世界著名媒体。后经确认,新华社比尾随其后的CNN快了10秒。随后不久,新华社又以全球第一的速度向世界发出了《布什宣布对伊战争开始》的消息。在这两个最重要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报道中,新华社时效均世界第一,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2.
微博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在2008年,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利用Twitter作为他的竞选工具之一,奥巴马的Twitter账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几百万的跟随者,为他参加总统竞选积累了大量人气.  相似文献   

13.
张鸥 《传媒观察》2005,(2):43-44
1963年11月22日下午,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遇刺。不到10分钟,CBS电视网即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以突发新闻的方式抢发了这一消息,电视上一位头发些许凌乱的记者以微微颤抖的声音告诉美国观众,总统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位时年31岁的记者一口气进行了17分钟的现场报道,虽然不免神色慌张,他却把达拉斯恐怖而混乱的现场交代得有条不紊。其实,最早向世界报道这一重磅消息的并不是CBS,而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两家通讯社之一的合众国际社。但绝大多数美国观众被这一现场报道深深震撼了,那位叫做丹·拉瑟的记者后来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记者型主持人。电视记…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04年11月3日上午11时,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克里致电共和党竞争对手布什,承认在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落败。这样,乔治·沃克·布什就当选连任美国第55届总统。可是,就在布什连任美国总统获得成功前的6个月,2004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开了驻伊美军虐俘照片,世界一片哗然。在此之后,西方各主要的新闻媒体针对“虐囚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层出不穷。一时间,布什政府遭受到组阁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世界舆论在强烈谴责“虐囚事件”的同时,更是把抨击的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及其对伊政策上。而布什政府的民众支持率,也…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6日一早起来打开电视看新闻,立刻感受到一派紧张肃穆的气氛,原来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清晨去世。某大媒体的主播用缓慢悲伤的语调宣布这一消息,原本只有几十分钟的新闻栏目,足足用了半个钟头来回顾曼德拉的一生。整个节目不断强调这位世纪老人为自由平等,特别是种族和解而做出的奋斗。演播室连线媒体驻美国的记者,第一时间传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悼念讲话的精神,整个介绍长达数分钟,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三月三十一日清晨六点正,我在朦胧中打开收音机,猛然间听到从华盛顿传来惊人的消息,大意是:"总统罗纳德·里根,今日下午二时半被刺受伤.他是参加工会午餐会演讲后走出希尔顿饭店时被人行刺的.枪手辛克利是一名廿二岁的青年,当场被捕.总统随行的新闻秘书布雷迪被打死,(按:后来证实不确)两个警卫人员受重伤.总统伤势稳定,他受伤后,自己走进华盛顿大学医院……."这是一件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屆指算来,作者听到这一新闻时,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过两小时半!(事件发生于美国东部时间三月三十日下午两点廿五分,即我国时间三十一日凌晨三点廿五分.)  相似文献   

17.
黄振鹏 《新闻窗》2007,(5):114-115
博客现象第一次引人瞩目是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当时,美国人麦特·德拉吉在其个人主页上公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在白宫,一个叫莫尼卡·菜温斯基的女人与美国总统在他椭圆形的办公室内发生了婚外性关系。”①这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菜温斯基性丑闻最早的公开报道。短短的几年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是点面结合,以点证面,以面为主,反映事物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倾向性、经验性或典型性。典型报道、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等属之。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要求较为宽松些,但也要尽力找寻和体现新闻根据(由头),善于利用新闻发布的契机”。在长期的实践中,这类报道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写法。一、“借着一个适当的题目来写”这一写法是毛泽东提出来的。1948年11月5日…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是对记者最富魅力的挑战。1992年4月8日,巴勒斯坦国总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撒哈拉沙漠中失踪,继而死里逃生重新露面;这一天,世界各大通讯社各显神通,那种争分夺秒的时效竞争,难怪使人感慨:“在重大新闻面前,一分钟好比一个世纪。”第一个高潮——遇险急稿!路透社开罗电据利比亚通讯社报道,一架载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的飞机在利比亚沙漠上空失踪。这是当天西方通讯社发出的第一条关于阿拉法特的消息,时间是北京时间上午7点38分(以下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在西方四大通讯社中,路透社又抢了第一。100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消息是垃圾。”“新闻只有24小时的生命。”——西方新闻界常用这类话语表达他们对新闻时效性的看法。西方记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影响其新闻价值。新闻报道的见报(广播、电视的播出)时间离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其新闻价值越大;反之亦反。西方记者还认为:“对我们西方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报纸、通讯社、时效就是金钱。”在这种新闻价值观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