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1.汉字本身的特点。(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  相似文献   

2.
汉字知多少     
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甲骨文编》中收录了甲骨文共4672个单字。包括了甲骨刻辞中所见的已释和未能释定的几乎全部单字。2.容庚编的《金文编》收金文共18000字。3.汉杨雄《训纂编》中收录了5340字。4.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共收录汉字9553字。5.魏《广雅》中收录了18151字。6.宋陈彭年等编《广韵》中收录了汉字26194个。7.宋丁度、宋祁等编《集韵》中共收录了汉字53525字,收录了古书上所见的字、古字、别字,还收了当时流行的方言俗语字词。8明梅膺柞编《字汇》中收录汉字33179个。9.明张自烈编《正字通》收录了33440字。10.清…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第一学段(1-2)级年语文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个要求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经常出现写错字、写别字,对生字记不牢,记不准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某个字没能精细识别而造成的。“字理识字”教学法就是从分析汉字的构成原理入手,帮助学  相似文献   

4.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和全日制普遍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在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注释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混淆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导致古今字、通假字认定错误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本来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在产生的原因上,前者是上古为了解决汉字“兼职”(一字多义)所产生的词义含混不清的现象而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区别字,它的产生,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意义的历史现象,具有历史必然性;而后者则是古人在书写时有意无意所写的别字,是…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科》2005,(7):13-14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今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见下表,括号内为正确的字)。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统计,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现在出版物上的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6.
“最爱说的话是那中国话,字正腔圆……最爱写的字是那中国字,方方正正做人也像它……”歌声美,而中国字也确实很美。汉字的结构极具艺术美,咱老祖宗们留下了不少令我们回味不尽的书法艺术佳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们“写一手好字”似乎也成了一件大难事,书写不规范,错字别字频出都成了家常便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一手规范、端正、整洁的汉字”是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书写问题的严峻呢?  相似文献   

7.
蔡文杰 《学周刊C版》2014,(6):231-232
“发”字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HSK》)中是甲级动词,其常用度很高。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发”字组成的所有复辞,在《HSK》中筛选出留学生常用的28个,重点分析探讨“字本位”理论复辞构辞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要学好汉语,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读和书写汉字,《常用字表》里的3500个常用汉字必须熟练掌握.书写汉字的关键是正确,它包括:字形合乎规范,笔画数目不多不少,偏旁的位置和形状准确无误,且能按笔画顺序的规则书写.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对正确书写常用汉字能力的考查.考查的主要形式是辨认错别字.错字是指增笔少画,或偏旁部首搭配错误,形体不规范的字;别字是指该写某个字,写成了另外一个字,即张冠李戴,用字错误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错别字呢?下面具体地谈一谈.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教育中发现小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汉字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小学生年龄特点所致,在教学中可采用"字理识字"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既包括对汉字的辨识,也包括对汉字的正确书写,即不写错字、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和繁体字。考查方式主要有:Ⅰ卷单选题,Ⅱ卷主观表述题、填空题及作文也有涉及,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在Ⅰ卷的单选题中所考查的字形中错字主要是别字,在正确识记字形前首先要弄清误写别字的原因:一、找准病因(一)受形似字影响如将“销声匿迹”的“销”误写为“消”,将“肄业”的“肄”误写作“肆”,将“松弛”的“弛”误写为“驰”。(二)受音近字影响如将“贪赃枉法”的“赃”误写为“脏”,将“人才荟萃”的“荟”误写…  相似文献   

11.
“字族文识字教学法”在扫盲教学中的运用王惠生“字族文识字教学法”,是四川省井研县教师经过32年教学改革、的实验,首创成功的一种新的识字教学体系。它以汉字“六书”为参考,以当代汉字为依托,对《新华字典》所收11000多个汉字和《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形体不...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不少同学来信说自己总写错别字,抱怨有些字不仅难写,而且还难记,提笔就卡壳、出错,希望《素质教育博览》能给支支招儿!呵呵,常用的汉字有5000多个,有时候确实难免记错或写错,所以啊还得下点儿功夫学习才行。别着急,我们请来了资深语文老师晓荷,在“汉字快话林”这个新栏目里,教大家如何辨析难记、难解、容易混用的字或词。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的错别字 ,包括两种情况 ,即错字和别字。错字 ,指把这个字的字形写错了 ,书上、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形。如把“武”写成了“武”。别字 ,指的是该写这个字的时候 ,却写成了那个字。如把“川流不息”写成了“穿流不歇” ,其中的“穿”、“歇”字形虽然没有错误 ,但用错了地方 ,导致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大变化 ,这就是别字。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几乎每节课都与汉字打交道 ,但为什么还写错别字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 ,之所以学生会写错别字 ,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 ,即汉字方面和小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汉字字数比较多 ,结构复杂 ,有些字的构…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发奋图强”中的“奋”是“愤”的别字,又说“漫延”的“漫”是“蔓”的别字,这真把人闹糊涂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发奋”的第义项是“同‘发愤’”.就是说,“发愤”可以写成“发奋”,既然如此,“奋”字哪能算是别字呢?而“漫延”和“蔓延”与上例不同,它们是两个不同义的词,前者描写水的浸漫,后者描写草本植物的生长,孤立的两个词中的“漫”和“蔓”都是对的,无所谓正误.  相似文献   

15.
汉字形体复杂,书写难度大,因而容易出错。出错包括两种情况:错字和别字。错字指把字写得不成字,如把“含”写成“含”、“丧”写成“丧”、“染”写成“染”等。对初中学生来说,书写中真正写错字的情况也有,但不太多,常见的倒是写别字。写别字是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欣赏”写成“欣尝”、“眨眼”写成“贬眼”、“脉搏”写成“脉博”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常见的别字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别字的原因非常复杂,这里我们只能就大致情况,作粗线条的分类:形近致误;音近致误;义近致误;音形义相近致误。  相似文献   

16.
错别宇,顾名思义就是错宇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的是书写汉字时,随意增减笔画的现象,而别字则是指在汉语书写、说话、朗读时,用其他的字形、字音来代替原本字的现象.笔者从字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形成错别字的一些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看了题目,人门可能要问:现在已经不是秦始皇当政的时代.在社会主义中国还要提出“书同文字”这个口号,岂不要大哗于天下?其实不然.文字书写.尚存种种混乱.足以令人触目惊心. 见之于匾额、招牌、路标上的,或舍简就繁,或任意简化,是屡见不鲜的.“付(副)食品商店“另(零)售店”“管(管)、理处”等别字,洗染店的“染”字多一点,减速慢行的“速”字少一横,切面店的“切”字将“七”旁换成“土”旁等错字,也时有所见。甚至正式出版的书籍,也有并非必要而全用繁体字的。《简化汉字总表》公布于众已经二十多年,有人仍然坚持“繁化汉字”,岂非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能够正确认识“日”“月”“星”“光”“云”“电”“风”“雨”8个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能够根据图意,初步了解字的意思。〔教学重点〕让学生读准8个汉字的音,并认清字形。〔教学难点〕“星”“风”的读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开学后,同学们学习了汉语拼音,还结识了很多生字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和这些老朋友见见面,好吗?(显示《认一认1》《认一认2》中学过的32个字,生齐读)2.读得真好!这堂课我们再来认识8位新朋友,好吗?〔设计意图:从入学仅一个月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历史 ,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汉字的学习 ,汉字的教学便自然成了中国蒙学教育的起点。从《史籀篇》到当代小学语文课本 ,其间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近十年来 ,我国召开的全国性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就有三次 ,识字方法也从五六十年代的“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发展至现在的 30余种 ,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 :1.基本上解决了汉字难学问题 ;2 .构建了识字教学的基本理论 ;3.发展了“识字和阅读与作文基础”的理论 ;4 .体现了汉字教学的现代性。但在汉字教学和研究中还要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要进一步研究字种、字量、字序和汉字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汉字之最     
汉字中笔画最少的字是“一”、“乙”。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是“齉”(nàng),36笔。意思是鼻子不通气,发音不清。汉字中9笔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11.1%,其次是10笔字和8笔字。汉字中形声字最多。《说文解字》中共收字9535个,形声字约占82%。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总数的67%。汉字中的“的”字使用率最高,25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