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四诀     
影1981年,35岁的梁衡在散文《秋思》中激情洋溢地写道:“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20年过去,历任过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梁衡,走过人生的壮年,如今已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他的诸多著作,如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  相似文献   

2.
打开梁衡同志的《新闻三部曲》,从《没有新闻的角落》,到《新闻绿叶的脉落》,再到《新闻原理的思考》,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这三本书从大量实例出发分别回答三个问题:怎样当记者、怎样写稿子、怎样管理新闻。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优秀记者的成长历程,而且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现实脉动;个体的追求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同构,成功地体现和折射了一代新闻工作者的理想境界与追求精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探讨,更值得我们学习、借  相似文献   

3.
梁衡轶事     
梁衡,曾任《光明日报》记者,1987年调新闻出版总署担任领导职务,亲历了中国报海波澜起伏十余年,现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是全国知名的散文作家,在新闻、文学两界,均可谓素负盛名。我们作为新世界出版社《中国传播学者访谈》书系采访组成员,有幸在北京和梁衡作了竟日长谈,现据梁衡“谈经论道”之余,不经意透露的信息和搜集到的一些资料,整理出梁衡鲜为人知的轶闻若干,奉献读者。清华演讲:实话实说论做官 2002年6月,梁衡在清华大学演讲,有学生提问:如果有来生,你选择做什么?他答道:做官。台下哄堂大笑。他接着解释说:“我敢于这样说是因为我这个年龄和身份己经不会被人误解为有  相似文献   

4.
董岩 《传媒》2003,(1):23-24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著有《新闻三部曲》、《传媒新论》、《继承与超越》,散文集《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午后,主持人采访了梁衡先生。作为著名的副刊作家,他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发表于报纸副刊。在这次采访梁衡没有谈及创作,专门谈的是关于副刊的理论问题,特别是他有很多以前没有议论过的问题:1.研究副刊不能只关注文艺副刊,还应有娱乐、知识、学术一共四类;2.副刊的本质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应该把副刊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研究;3.办好副刊要做到四有:有准确的定位、有出色的稿件、有一批好作者,还要有个性;4.要研究报纸副刊的双重性:文化性和信息性;5.要区分副刊与新闻在传播功能和手段上的不同等。本刊拟分四次陆续刊出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范列 《新闻实践》2006,(7):63-64
口语是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比,它显得更加亲和、随意、形象、易懂。从新闻采访的角度来说,与人交谈、如何交谈是锻炼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心理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有趣的规律:通过听觉和口头语言得到的信息量比通过视觉得到的信息量多出两倍。但是,众多的新闻实践证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通  相似文献   

6.
梁衡轶事     
梁衡,亲历了中国报海波澜起伏十余年。在新闻、文学两界,可谓素负盛名。不久前,我们作为新世界出版社《中国传播学者访谈》书系采访组成员,在北京和梁衡有了一次长谈,现据梁衡“谈经论道”之余,不经意透露的信息和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整理出梁衡鲜为人知的轶闻若干,奉献读者。  相似文献   

7.
全球协议应该不会在坎昆达成,但此次会议是未来达成一致协议的重要步骤。一步一步地前进可能让人感到灰心,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说梁衡     
梁衡先是个学者,尔后才是散文家。据他说,是研究了多年山水散文后,才下笔创作他走过了许多地方,又特别钟情于自然山色。在理论与实践上,他都躬行不辍,写下了类似《晋祠》等佳作,并有多篇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9.
梁衡谈报纸副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岩 《当代传播》2003,(1):16-20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著有《新闻三部曲》《传媒新论》《继承与超越》,散文集《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相似文献   

10.
梁衡的思考     
《今传媒》1997,(1)
梁衡的新闻三部曲(即《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最近出齐了,这对新闻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三本书,我因为工作关系,都是先睹为快,有些篇章还向一些新闻界同行和新闻爱好者作过推荐。这三本书围绕新闻讲了三个问题:第一部《...  相似文献   

11.
编辑之术,古已有之;作为专门学问加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综观编辑学理论的原理论、方法论和史论三部分,方法论是取得成果较少的一个部分,不少论文,仍止于对“术”的罗列。粱衡积数十年新闻工作经验,著有“新闻三部曲”,内中对宏观编辑学提出诸多创见,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之后,更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3,(7):56-57
<正>这是一本当代盲人演奏家吴晶的自传,讲述了吴晶怎样从一个自幼失明的普通的江苏乡村盲人小童,一步步地成长为一位国际知名音乐演奏家和中外交流活动家的成长历程。故事感情丰沛,激人上进,散发着奋发有为的青春气息,体现了新时代青年不畏艰难、勇于争先的奋斗精神;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关爱的亲情和友情,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编辑之术,古已有之;作为专门学问加以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综观编辑学理论的原理论、方法论和史论三部分,方法论是取得成果较少的一个部分,不少论文,仍止于对"术"的罗列.梁衡积数十年新闻工作经验,著有"新闻三部曲",内中对宏观编辑学提出诸多创见,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之后,更身体力行,将自己提倡的原则应用于实践,辛勤探索,发表关于编辑业务论文多篇.笔者不揣浅陋,撮其关于编辑方法论方面之要义,概括为"四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戚珺 《北京档案》2012,(2):57-58
正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耻辱和血泪的历史。外强入侵,国无宁日;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由独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国家,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帝国败给了日本"蕞尔岛国",在日本的马关春帆楼,上演了令中国人耻辱的一幕。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论     
马克思: 一个新闻记者可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复杂机体中的一小部分.他在这个机体里可以自由地为自己挑选一定的职能。譬如一个人多描写些他和人民来往时人民的贫困状况所给他的直接印象;另一个人,譬如历史学家就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历史;感情丰富的人就描写贫困状况本身;经济学家就研究消灭贫困所必须采取的办法。 这样,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的。 ──—摘自…  相似文献   

16.
梁衡轶事     
贾静  成青华 《新闻知识》2002,(11):16-17
梁衡,原是光明日报名记者,1987年调新闻出版总署担任领导职务,亲历了中国报海波澜起伏十余年。现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是全国知名的散文作家,在新闻、文学两界,均可谓素负盛名。近日,我们作为新世界出版社《中国传播学者访谈》书系采访组成员,在北京和梁衡作了竟日长谈,现据梁衡“谈经论道”之余,不经意透露的信息和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整理出梁衡鲜为人知的轶闻若干,奉献读者。  相似文献   

17.
1987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成立后,梁衡曾长期担任主管报刊的副署长。在任期间梁衡本其管理之责、学之智、记之识9有关背景知识请读参看本刊已发表的梁衡研究系列篇之一、二),对报刊出版管理的许多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并用以指导实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90年代 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繁荣有序,凝结着梁衡的心血,本拟从三方面对梁衡在这一时期的理论思考结晶作一番初步的梳理,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董岩 《传媒》2003,(3):16-17
四、办好副刊要做到四有:有准确的定位、有出色的稿件、有一批好作者、有个性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宏观上影响我国副刊发展因素,那么具体到一张报纸副刊,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办得更好呢? 梁衡:首先,副刊的定位要准确,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要符合自己特定读者群的需  相似文献   

19.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第二届署直期刊评奖活动颁奖大会上,对加强和发展期刊工作提出了几项要求:一是要加强竞争意识,在市场运作上闯出一条路子,努力使我们的期刊在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二是要改革管理,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社办期刊机制,落实经营合同,实行二级核算;落实领导责任和办刊人员,并把责、权、利落实到人。三要提高整体质  相似文献   

20.
“政治家办报”是我国新闻学术体系的重要命题,但对其内在涵义、实现手段、检验标准诸方面的界定,学术界长期付之阙如。 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对“政治家办报”作如是阐释“这一词语的一般含义是指无论什么报纸通常都是由政党、政府政治集团和政治代表人物创办,是政治家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