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英国世界大学新闻网2014年7月11日报道,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2013学年,27万名学生通过伊拉斯谟项目获得欧盟资助赴国外学习,其中受欧盟学生欢迎的前三大留学目的国依次为西班牙、德国和法国;前五大学生来源国为卢森堡、列支敦士登、芬兰、拉脱维亚和西班牙。欧盟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为至少20%的欧盟学生提供国际交流机会。欧盟国家现在有10%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国际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有一个30万国际学生计划,于2008年由日本政府宣布,目标是提高国际学生来日本留学的数量,从14万人增加到30万人。日本政府希望吸引到优秀国际学生,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日本教育竞争力,促进更好的教学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日本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最热门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日本学生来华留学的比例目前已接近前往美国留学的比例。2012年,大约有2.1万名日本学生在中国留学,比2011年上涨了17.6%。留学中国的日本学生数量在中国国际学生中占第三位。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日本学生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到新疆、甘肃等地院校留学。越来越多的日本大学生选择到中国进行短期学习,时间从8天到一年不等。  相似文献   

3.
接收国际学生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之一.21世纪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美国在吸引国际学生留学方面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动向:国际学生人数从缓慢下降到迅速增长;国际学生来源国此消彼长,亚洲新兴经济体成为主体;国际学生学习专业顺应时代潮流,外语学习恢复增长;国际学生学习机构选择趋向稳定,实力与规模存在矛盾;国际学生学费来源比例基本稳定,资助理念发生变化.面临新世纪的挑战,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被视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国际学生赴美留学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有一个30万国际学生计划,于2008年由日本政府宣布,目标是提高国际学生来日本留学的数量,从14万人增加到30万人。日本政府希望吸引到优秀国际学生,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日本教育竞争力,更好地促进教学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日本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最热门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日本学生来华留学的比例目前已接近前往美  相似文献   

5.
教育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出国留学是快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欧洲大陆最大的国家,法国一直是接受中国学生最多,也是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欧洲留学目的地国家之一。为了减少学生出国留学的盲目性,使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我们对法国大学的概况,法国高校、工程师院校及公立大学商学院的教育进行了专门研究,以便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  相似文献   

6.
月度扫描     
《留学生》2009,(12):4-7
国际International英国:本国学生青睐赴美留学英国面临"智力外流"【BBC】最新研究表明,相比英国本土大学而言,越来越多的英国学生钟情于大洋彼岸的美国高校。去年英国赴美留学的人数达到8701人,增长了4%。  相似文献   

7.
根据《门户开放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高校赴美留学学生总人数持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本科生规模发展迅速,并最终超过了研究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扎堆现象;中国高校赴美留学学生占美国高校国际学生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且自2009/2010学年起已经连续7年成为美国高校第一大国际生源国。展望未来,中国高校赴美留学有以下趋势:赴美留学开始由高速增长进入平缓增长时期;本科生成为赴美留学的主力军,赴美留学的低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凸显;实习(培训)生项目将成为赴美留学的新热点;STEM专业依然是主流,同时学生的专业选择由就业导向向兴趣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学生留学美国近几年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2010到2011学年,中国大陆共有157558名学生正在美国的大学里求学,连续两年高居美国国际学生来源地之首。如果加上来自台湾的近2.5万学生和来自香港的8000多名学生,目前正在美国留学的华人学生超过19万名,遥遥领先于排列第二位印度的10.4万人。  相似文献   

9.
《世界教育信息》2014,(4):80-80
正据美国新闻网(US News)2014年2月14日报道,美国联邦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公布的最新报告称,1997年,仅有4%的国际留学生来自中国,而现在,全美有28.726万名持有效学生签证的中国人,中国学生占国际留学生的比例约为29%,人数甚至超过来自欧洲、南美、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北美其他地区的留学生总和。该报告显示,印度是美国第二大留学生来源国,有10.5万名印度学生在美留学,韩国以9.1693万名留学生位列第三。  相似文献   

10.
项目介绍为了适应中国学生赴美留学需求,美国东西方国际教育基金会与四川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共同推出的USE(U.S ELITE)美国精品预科课程。课程面向中国优秀的高中学生,不仅提高语言,同时融入了美国大学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最多可置换30学分。USE项目得到美国众多名校的认可和支持,为中国学生赴美名校留学创造了安全、便捷的升学渠道。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所谓国际生,是指在美留学的他国学生的总称。近几年来,来自于中国大陆的国际生呈几何级数上升。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1年止,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约10万人之多。就南京外国语学校而言,赴美留学也是呈逐年大幅递增的态势,2007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6月开始,中国学生获得的赴美签证已从过去的半年有效延长为一年有效,由两次入境变成多次入境。这一签证政策的改变表明,美国十分欢迎中国学生,并致力于改进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随着国内SAT培训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申请去美国的大学进行本科学习。在美国本科留学申请方面,广大学生和家长常常会走进一些误区。为引起读者注意,帮助申请者避开这些误区,本期特别刊登美国留学咨询专家陈起永老师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际教育学会2011年11月14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0到2011学年,留美中国学生人数比上一学年增长22%,达到近15.8万人。中国连续两年成为留美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中国、印度和韩国分别是排名前三位的在美留学生来源国。外国留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对于面临经济危机的美国来说是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出国与就业》2011,(8):8-11
2010年赴美留学签证拒签率仅14.7% 美国国务院近日透露,2010年美国驻华使领馆F-1(学生)签证的拒签率为14.7%,J-1(访问学者)签证拒签率为4.7%,M-1(假期学生访问签证)拒签率为2.7%。美国国务院官员表示欢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并称总有某个学校、某个专业适合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15.
韩国经济发达、众多院校排名靠前、学历中国认可、学费低、奖学金丰厚、可合法打工,这些都成为中国学生选择韩国为留学目的国的理由。据韩国驻华大使馆报道,2013年韩国共有85,923名国际学生,其中中国学生约占58.6%,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国际学生生源国。预计2014年赴韩留学人员仍会稳步增长。那么,赴韩留学都应该做哪些准备呢,专业如何选择,下面就为您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6.
全球企业界极具权威的财经杂志《财富》在1998年10月份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最受亚洲学生欢迎的美国提供企管硕士课程的大学,主要集中在地理上与亚洲最接近的太平洋沿岸州属与世界金融枢纽的纽约。在最热门的10家大学中,单是加里福尼亚州的大学便占了4家,高居首位的是加州巴克莱大学(Haas)、斯坦福大学居第4位、第5位的加州洛杉矶大学及第7位的南加州大学(Marshall)。  相似文献   

17.
信息速递     
印度:上大学不再便宜,日欲增中国学生访日预算加深对日了解,美国在线教育市场2005年超过60亿美元,经管成留法热门专业,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多伦多大学建于1827年,是加拿大规模最大和最负盛名的研究型大学,现有学生6万多名。多伦多大学在办学中倡导多样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遍及世界各地。目前,学校有6,000多名国际学生,大约占到学生总数的9名,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学校设有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在一个多世纪前,多伦多大学并没有专门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普通教师既承担着教学、帮助学生学业进步的职责,也要就其他问题对学生进行帮助。随着19世纪末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也严重受挫,各国留学市场趋于萎缩,但是国内留美市场似乎是个例外.据美国"Open Doors 2008"年度报告显示,2007~2008年度有81127名中国大陆地区学生赴美留学,较2006~2007年度增长了近20%,创历史新高.美国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球吸纳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和中国学生首选的留学国家.  相似文献   

20.
梁旺 《留学生》2012,(9):58-59
每年第四季度是申请美国大学的高峰季节,准备赴美留学的学生们在紧张忙碌地准备着各项申请材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忙着撰写大学申请短文(essay)。在修改学生写作的申请短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文不对题、题材老套、文笔不佳是中国学生写作申请essay时最为常见的三大问题,可称为是影响申请essay质量、以致事关留学申请成败的三个致命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