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种有趣的"杰克现象":一个叫杰克的学生常常抱怨课文没有味道,不精彩。老师们都以为他缺乏阅读兴趣,但其父母却反映他在家时非常喜欢阅读,  相似文献   

2.
问:我的儿子6岁了,我深为他的行为习惯感到担忧。他有一个做事磨蹭、拖拉的坏毛病。例如每天早晨我叫他起床,他总要拖上一阵子,没有三五次的催促,他是不会起来的。起床后,你叫他刷牙,他会说等会儿;你叫他赶紧吃早饭,他却要先摆弄一会玩具;我叫破嗓子说要迟到了,可是他却依然不当一回事。我为此伤透了脑筋,却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为此想请教专家,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应当怎么办? 广东广州王洁  相似文献   

3.
阿俊和丑丑     
从前,童话国里有一条金色的河流,两岸有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河边住着一户四口之家,这家有两个孩子,男孩长得十分英俊,叫阿俊:女儿却不漂亮,所以叫丑丑。他们的爸爸说话很啰唆,大家都叫他啰唆。啰唆溺爱漂亮儿子, 却常常支使丑丑干这干那。  相似文献   

4.
忆金陵     
急促却裹挟着无数忐忑,匆匆却夹杂着心中欣喜,终于来到了南京——不,这是南唐的国都,他的故乡,我的金陵。从小爱着李白且放白鹿的剑气,爱着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的明朗,爱着秦观不记来时路的纤腻。但是,怀着年少无愁的心情一遍遍读他的词,一遍一遍从嘴角跳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平仄韵律时,心情总是会黯淡下来,深深地,深深地,堕下去。懂得了一种感觉,叫知他,惜他,怜他,敬他。如今,我站在他的王朝的城墙上,去见他,我的李煜。登基前,他有一个安稳的名字,叫从嘉。我放开妈妈的手,把满头银发的守城人留在身后绿荫中,偏执地,就  相似文献   

5.
刺猬与狐狸     
正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公共知识,却以各种方式被隐藏起来。心理政治学家菲利普·泰特罗克从1987年就开始研究学者们关于国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预测,比如,海湾战争会不会爆发、日本房地产泡沫会不会破裂、魁北克是否会脱离加拿大等等。他的结论非常清楚:从总体上看,专家的预测明显地比群众的预测差。泰特罗克把专家分为两个类型。一种叫"刺猬型"学者,一种叫"狐狸型"学者。这个典故出自古希腊诗人阿齐罗库斯。他说:"狐狸知  相似文献   

6.
思维的枷锁     
有一位逃生专家,他打开过无数设计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自认为世上没有他打不开的锁,于是刊登广告声称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打开任何一种锁,否则赔偿1万美元。结果在很长时间里,真的没有人能够难倒他。为了赚取更多钱财,他开始巡回演出。一天,他的演出团  相似文献   

7.
这个"被吊在绞架上的人"是谁?这样失去理智,没有鹰的翅膀,却要对着深渊作鹰的俯冲、撷凉?生命的安危已置之度外,唯有获取万丈之下那险绝处无数宝藏的快乐在召引他扑下去,奋不顾身……这个即使"吊在绞架上"还要开怀大笑、还要携着死神的手向芸芸众生宣告他是"无可匹敌"的——除了《在猛禽之间》这诗的作者还有谁能够这样"顽强"得近乎疯狂?他叫尼采.一个二十五岁当上大学教授,四十五岁却精神错乱,五十六岁便辞别人世的极为不幸的人.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代有位大学问家墨子。一次,学生问他:"先生,说话多到底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说话不在多少,而在于有没有用。比如田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呱呱’叫,却没什么人在意它;可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几声,大家却很留意。"这话入情入理。说话如此,写作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3,(Z1):14-15
一"儿子,今年暑假跟我骑自行车去西藏,咱们过一个有意义、有挑战的暑假,干不干?"彭修齐看着爸爸,有点犹豫。爸爸彭凌云继续鼓动:"这一趟骑下来,你就是个男子汉,就是个大英雄了。川藏线上,从来没有你这么小的娃娃骑过全程哦!"彭修齐眼睛倏地亮了,挺了挺身,响亮地回答:"干!"对于川藏线,彭修齐没有什么概念,他可以勇敢地回答。但是爸爸彭凌云却知道此行的凶险。儿子点了头,他反倒犹豫起来:让儿子吃这  相似文献   

10.
有那么一种情绪叫失意 有那么一次选择叫徘徊 有那么一种宣泄叫倾诉 有那么一个朋友在倾听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对职校依然存在偏见,在他们眼中,职校总是与"差"挂边,似乎进了职校,前途等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这种观点也影响了一些在职校读书的学生.前几天,一个叫吴晓言的大一新生来到编辑部,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他的职校生活……  相似文献   

11.
[童话大意]一个农场主有一个忠诚的仆人,这个仆人辛辛苦苦地给他干了三年的活,而他却没有付给仆人任何工钱。后来仆人打定主意,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再干下去了。他找到农场主说:"我为你勤勤恳恳地做了这么久的事,相信你会根据我的劳动付给我应得的工钱。"农场主是一个极其吝惜的守财奴,只拿出三便士给他,也就是一年一便士的工钱。可怜的仆人对钱没有多少概念,  相似文献   

12.
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种有趣的"杰克现象":一个叫杰克的学生常常抱怨课文没有味道,不精彩。教师们都以为他缺乏阅读兴趣,但其父母却反映他在家时非常喜欢阅读,对一本杂志,甚至一页广告都百看不厌。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对于同一作品,学生课外可能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但一选入教材,到了课堂上,学生就兴趣索然了。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李文,曾经是大安电大的老站长。他为电大的建造洒下过无数的汗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一生。如今,他去了。但他的光辉业绩却时时刻刻铭记在每一位电大人的心中。父亲是86年调入电大接任站长工作,当时的电大可以说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被人戏称为“四无学校”。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父亲从没有叫  相似文献   

14.
钱碧玉 《师道》2007,(9):42-42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生成就奖"。这是一项人人都在梦寐以求、却又高不可攀的至高荣誉。在日本,有无数的社会精英、博学俊彦一辈子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最终获得这项大奖。但最近一届的"终生成就奖",却在举国上下的期盼和瞩目中,出人意料地颁发给了一位名叫清水龟之助的"小人物"。  相似文献   

15.
心里的宝玉     
一位想要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不远千里去找一个老玉石家学习玉石鉴定。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玉石专家。老师傅随手拿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就这样,每天老师傅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  相似文献   

16.
回望的瞬间     
岁月,似一泓宁静的碧波,那是由无数叫"瞬间"的水滴组成的。掬起一捧水,看着逝去的岁月的波纹在掌间逐渐地荡漾开去,洒脱得一如它们在自然的怀抱中那样,没有特殊的形态,更没有特殊的味道,离开了也不留一丝痕迹。然而,回忆却以凝固的状态永远地留存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时  相似文献   

17.
蒋巧 《高中生》2015,(1):53
除夕,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蕴含"辞旧迎新"之意,但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含义、充满文化韵味的日子,为何叫"除夕"呢?相传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夕"的怪兽,每逢年关就会闯入村庄和城镇骚扰百姓。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只好拖家带口地逃离自己的家园,躲进深山。有一次,正当人们纷纷逃离时,一个自称为"年"的老人却逆着人流,往村庄走去。人们劝他一起逃跑,他却摇摇头,一笑置之。是夜,人们听到村里发出巨大的声响,接着是怪  相似文献   

18.
没有人知道莫大原来的名字是什么,自从他成为衡山派的大弟子之后,他的名字就叫莫大。这就预示着两种可能:在成为衡山派大弟子之前他也叫莫大或不叫莫大,而叫莫二、莫三或莫四五六。这又预示着另外的无数种可能。所以,说一个人的名字是他的身份象征是不确切的,因为一个人一生中可能有无数个名字,而每个名字都预示着不同的可能。莫大二十四岁那年死了师父,他顺理成章地变成了衡山派掌门。由于他剑术高明,很快在江湖上扬起了名立起了万儿。以前人们都叫他莫大,自从他当掌门后,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都叫他莫大先生。“先生”这个词在当时有很…  相似文献   

19.
一寻找那个"写作才心" 中国古代有个了不起的作家,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水浒传>.中国有那么多皇帝,都被忘得差不多了.那个叫施耐庵的,却被一代又一代人记住.写作就是这么有力量.施耐庵写到"时迁盗甲".写不下去了.他没有做过贼,也没有做贼的朋友,更没有看到过贼怎么偷.巧了,一个贼光顾他家,被他发现了.  相似文献   

20.
"懒虫"小猪     
1月5日晴森林里住着出了名的小猪弟弟,因为他懒惰,大家都叫他"懒虫"。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动物公民都忙着春种,希望有好收成,为冬天储存粮食。一天早晨,大家都纷纷播种、浇水、施肥,一直忙到夜幕降临。而懒虫却只想着玩,从早上高高兴兴地玩到傍晚,一事也不干。傍晚,小猪玩饿了,到树旁边想摘蜂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