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 人们太关心自己的未来了。 于是,他们成为时代的骄子。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因《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和《权力的转移》三本畅销书而名扬世界。最近,他又与妻子海蒂·托夫勒一起写出了《新战争论》一书。 托夫勒特别强调知识的作用,他认为,知识比劳动、资本和土地更为重要。目前世界经济正在从体力经济转向脑力经济,知识和技能正在发展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资源。他在《权力的转移》中写  相似文献   

2.
托夫勒其人和他的几本代表作(一) 在论述新技术革命的许多著作中,《第三次浪潮》(The Thirdwave)是值得重视的一本。这本书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ler),是美国一个记者出身的社会学家。他曾任《幸福》杂志副主编,罗素·赛奇基金特约研究员,康乃尔大学特聘教授等职,还是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未来研究所的顾问。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作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是近年来在我国流传甚广、反响颇大的西方学术著作。托夫勒在本书中,以新奇大胆的构想、妙趣横生的语言,纵谈古今,横论四方,使这部著作极富知识性和可读性。他充分利用身处科技发达的美国这个有利条件,在《第三次浪潮》中,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他对新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和构想,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今科技发展的可能的前景;他对西方资本主义全面危机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初,在国内外曾滚涌着“第三次浪潮”,最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他在1980年撰写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提出了“后工业经济”的概念,按照他的分析,人类迄今经历了两次文明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经典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形象地将迄今为止的社会变迁比喻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历时千年,人类从原始的渔猎时代进入了农耕时代;第二次是"工业革命",自瓦特改良蒸汽机以来,人类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第三次是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基础,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有人将其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而后者更为人们所熟知。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浪潮中。区别于前两个社会阶段,信息  相似文献   

6.
《未来冲击》、《第三次浪潮》、《新政权》等著作的发行量已达数百万册。这些著作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最近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谈到了第三次浪潮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下面是这次采访的主要内容。 记者:未来战争与以往的战争有何区别? 托夫勒: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力量正在彻底改变战争性质。12年前,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五角大楼的一位将军,名叫唐·莫雷利。他要求与我们,也就是与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浪潮》是美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名著。本文主要是通过托夫勒对第二次浪潮技术给社会造成的负作用和危害的揭示,指出当社会进入第三次浪潮时期,人们改变了世界观,对第三次浪潮技术的社会危害要加以控制和引导的思路,从而证明一个观点,即现代反科学(技术)思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早在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中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和它的五大特征:一、经济上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二、社会的领导阶层由企业家转变为科学研究人员;三、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四、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技术评价占有重要地位;五、制定各项政策均需通过“智能技术”.总之,在后工业社会里,“理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已成为革新和变革的直接力量”.1980年美国知名学者、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发表了《第三次浪潮》一书.他从生产力的角度回顾了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他认为,人类迄今已经经历了两次文明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使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第二次浪潮使人类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今天,人类又面临着第三次文明浪潮的冲击——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托夫勒在书中不仅描述了新时期工业和技术变化——计算机、全球电信系统、新能源、生物技术、向空间和海洋进军等等,还从就业、家庭、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论证了这些变化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1、知识和知识经济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知识乃是人类大脑对客观规律的反映;从本质论的角度看,知识则是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知识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必需的经济要素之一。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新战争论》中阐述第三次浪潮产生巨大冲击时指出,世界第三次浪潮经济体系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一点就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未来学家阿·托夫勒曾在《第三次浪潮》中敏锐地指出:一系列新技术正在崛起,形成电子工业、航天工业、海洋工程、遗传工程四组相互关联的工业群。它们"将有大的发展趋势,并且很有可能成为第三次浪潮的工业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现代化李锐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后工业经济”,后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后工业经济”,后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到中国作了一次演讲,在介绍第三次浪潮发展情况中,托夫勒认为未来先进的生产方式是小规模的.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浪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出自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所著《第三次浪潮》(一九八○年)。作者认为,人类迄今已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是“农业革命”,人类从原始的渔猎时代进入历时几千年的农业社会,能源基础是人力、畜力和自然力(太阳、风、水、植物等)。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亦即产业革命),至今已近三百年,能源基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的无止境地开采,  相似文献   

15.
教育观点     
跨越式发展,不能跨越教育“中国可以跨越式发展,但不能跨越教育。”这是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来北京参加“宽带产业共繁荣”的主题活动时说的。他说:“当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曾经有人问过我中国会不会不经历第二次浪潮,直接进行第三次浪潮,其实历史是不确定的,没有人能够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是大致的方向,我们是可以估计的。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跨越  相似文献   

16.
我们预测和研究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对发展职工教育,加速我国的四化建设,是大有好处的。美国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日本松田米津所著的《信息社会》,1982年美国的约翰·内斯比特所著的《大趋势》,都提出了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全面的信息社会转变,从劳动密集产业过渡到知识密集产业,这会影响到经济上的重新布局,这个动向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信息社会的特点是: 1、电脑的应用进入到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的“后工业经济”,后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定义了这种新型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未来的教育 未来的教育将会如何呢? 托夫勒在他写的《第三次浪潮》中认为,第三次浪潮将鼓励个人的个性和潜力的发挥,但也要解决由于社会的差异引起的寂寞感。所以未来的教育将直新回到家庭(当然不是倒退到古老社会的家庭),从家庭入手,使学生脱离公共教育系统,这种教育必须训练人们到许多临时组织中,即未来的临时业务结构中去发挥才智,使学生从小造就敢于负责,应变能力强,持有独到见解,懂得生活之道和集体主义的淳朴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文化资讯     
《财富的革命》作者:[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出版:中信出版社读《第三次浪潮》是在20年前。托夫勒没有将自己的影响仅仅留在80年代,在他的新作《财富的革命》中,他做了一系列大胆的预测:科学家将制造出含有乙肝疫苗的西红柿;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霸主;中文将成为互联网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作者:[美]杰·鲁宾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挪威的森林》等村上小说的翻译者林少华对这本书的评价"我看过不少日本学者写的关于村上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但总觉得不够到位,甚至不得要领——他们太拘泥于细节了——而鲁宾则从大处落墨,线条奔放,一气流注,颇有高屋建瓴之感。让人觉得哈佛终究是哈佛。"作者杰·鲁宾是哈佛大学日本文学教授。这是目前引进国内的最权威最完整的村上春树及作品评传图书。《野生动物生活实录:狮子》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一书,除第二十四章的“实托邦”外,全书译成中文出版之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一片“挑战”声中,有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第三次浪潮》的新奇说法而大加赞赏,对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