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对维吾尔当代著名诗人穆罕穆德江·沙德克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并其特色与维吾尔古典诗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研究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诗人在当代维吾尔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铁依甫江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旗帜性诗人之一。他在44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1300多篇诗歌作品,21部长诗。他充满活力的诗歌作品展现了维吾尔诗歌诸多格律、样式,拓展了诗歌创作道路;他的创作经验、创作风格、写作技巧和方法、语言特色等等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诗人。他的作品代表着当代维吾尔诗歌的最高成就和水平,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使维吾尔诗歌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文章通过对诗人创作生涯的全面介绍,总结了他在维吾尔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新时期维吾尔文坛上通过“农民题材”诗歌创作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肉孜·萨依提诗作中所采用的韵脚反复法和古典诗歌创作中采用韵脚反复法做了对比分析,藉此肯定肉孜·萨依提的新时代诗歌创作中的诗歌形式是继承和模仿古典文学的结果,通过实例阐明肉孜·萨依提的诗歌创作具有汲取民间语言、忠实于母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常常以孩子的口吻和读者交流,所以被称为“童话诗人”。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深刻的诗歌理想,其诗歌文本的思想源头、内在含义、精神走向以及他的诗歌理想、生命追求无不映照出顾城一生扮演的角色——一个童话孤岛中的抒情诗人。可以说,究其一生顾城都在诗歌寻梦的短暂旅途中低语,孤独而决绝。  相似文献   

5.
翟黎里的诗歌创作内容深刻、艺术性高和形式多样、代表了维吾尔古典文学的较高水平。本文阐述了诗人在艺术创造中使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格,具体分析了引证翟黎里诗集里的部分典范性诗歌。  相似文献   

6.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与诗歌“联姻”之后对诗歌在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创作主体的构成上。网络诗歌的创作主体大多是普通民众,这改变了传统诗歌创作由精英诗人掌控的局面;而网络诗歌创作主体的民间立场也与传统诗歌中的知识分子精英立场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民间立场既突出了网络诗歌的自由精神,也给网络诗歌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长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诗人心中一个不变的情结。长安因此也成为了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刘禹锡的诗歌中,表现有关长安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43%,而且这样的作品贯穿诗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本文以刘禹锡与长安有关的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诗歌中的“长安”描写,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长安这一特殊地域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指出维吾尔古典诗歌形式在维吾尔文学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与结合诗歌内容,主要分析当代维吾尔双语诗人阿不都克里木·霍加诗歌中所体现的维吾尔古典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大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色彩、造型与构图等“绘画美”,以及艾青所提倡的“诗的散美”理论所带来的创作发展上多向创造的辩析,表现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直觉与理论思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弗洛斯特是美国最受大众喜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质朴清新 ,寓意深长。他善于运用象征这一诗歌创作中独特的艺术手法 ,从而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度 ,拓深了诗的含蕴。他的诗之所以被人称道 ,不仅仅在于它们优美的形式、和谐的韵律 ,更重要的是其新颖的象征、深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岑参诗歌尚巧主景的特点在其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已有体现。其早期诗歌中表现出的归隐之念只是诗人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情感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诗人和瑛坎坷的一生中,新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诗人谪居西域时期,新疆成为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和瑛的诗歌中,表现有关新疆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18%,足以证明新疆对和瑛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和瑛新疆相关诗歌为研究对象,再现诗人出入新疆的活动情况,通过其对新疆统一风云的追述,新疆具体风物的描绘,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新疆这一特殊地域与和瑛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余秀华作为新时期底层写作的代表诗人,擅于运用与其生活境遇相互隐喻的民间书写姿态,陶铸其特异灵动的诗歌世界,并形成了当下不容忽视的文化热点现象。通过分析其诗歌的创作立场与创作风格,一方面,藉此管窥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追求;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引发对当下底层诗歌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色彩运用一直是历代各家在品评诗歌中经常提到的话题之一,每个诗人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体系,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观。通过探究刘禹锡诗歌中的色彩运用,探究刘禹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其诗歌创作特色,获得更加生动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想象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古典诗人特别是唐朝诗人们运用想象使诗意飞翔,手法已至臻完备。本文正是以此为视点,揭示了唐朝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用想象位置的设置来实现诗歌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新月派”诗人中,林徽因诗歌的情感历程是较曲折、复杂的,其情感历程的变化较典型地表现了诗歌创作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本文拟对这种情感历程作一剖析,并从中总结诗歌创作中诗人情感的定位与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英国“湖畔派诗人”一方面钟情于英格兰的湖光山色,迷恋本土民风民俗;另一方面他们在诗歌创作中也追求异国情调,试图从东方异域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异域东方诗人可以放飞想象,探索诗歌奥秘、人生意义.就某种程度而言,异国情调的想象性特征满足了诗人扩张想象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柏桦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诗人中受波德莱尔影响最大的接受者。通过阅读波德莱尔的诗歌,他深刻领悟到波氏独特的现代性诗学观念,并结合中国诗歌的自身发展以及个人审美倾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诗歌创作。从诗歌形式及诗歌语言上看,柏桦与波德莱尔相去甚远,但这位西方伟大诗人仍然在柏桦的诗学观念、诗歌创作上留下了烙印。本文通过柏桦的个案研究,考察波德莱尔诗学在中国当代诗人群体的印迹与留痕。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独特的诗歌艺术为我国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照,对我国当代诗歌创作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在20世纪50-60年代,诗人余光中和夏菁的诗歌创作都受到了狄金森诗歌的影响。到了90年代,狄金森的"凝练"手法又被另一诗人汪国真所借鉴。狄金森在为中外文学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比兴是诗歌创作中的常用手法、自《诗经》起,我国的历代诗人、在诗歌比兴的手法运用上、有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且有不少传世之作。下面就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在比兴手法运用的艺术成就上,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