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问题——点拨"式教学结构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归结出一二个关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抓住契机,及时提示、点拨、延伸,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结构.以《西安事变》教学为例: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西安事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让学生读读,想想,划划,写写)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1. 需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和简单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和所作的努力。2.需学生认识的基本观点:张学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高云仙一、教学目的1.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蒋介石继续内战;使学生基本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事变中的主要人物及事变的简单经过;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张学良的私人朋友——端纳三进西安,甘愿充当调停人的角色,对张、杨提出的八项政治主张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劝蒋接受八项政治主张。他穿梭飞行于西安、洛阳和南京之间,牵线搭桥,缓和局势,并主张和中国共产党直接谈判,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2.认字17个。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3.同桌互读。4.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  相似文献   

6.
逼蒋抗日的方针象一根红线贯穿西安事变的始终,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是这一方针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张学良将军提出的逼蒋抗日的主张.改变了党的策略方针.张学良将军通过西安事变,实现了逼蒋抗日的主张,推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集团走上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党史和新中国史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介绍,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党史,有七个重点难点: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党成立后通过了什么纲领?党的纲领体现了党的什么初心?党成立后为什么要实行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破裂后,党为什么要发动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后,党为什么要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共产党为什么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党的七大为什么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为什么冒着风险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为什么在短短三年时间就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教师要通过史实,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增强"四个自信",体现历史学科培根铸魂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私人朋友、外国人端纳三进西安,积极奔走在冲突双方之间。十几天后,促成了西安、南京和中国共产党三方代表正式会谈。西安亨变得以和平方式解决,端纳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八年级学生在本学期要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部分近代史。如何结合史实与现实开展有效教学,完成课程标准要求?本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设有下列问题:1.今年中央电视台“庆中秋”晚会为什么在农历八月十六举行?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标志事件是什么?3.你对这段历史了解最多的是什么?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4.你认为近年来中日关系如何?你的这些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你认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走向怎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调查结果概括如下:第1、2题80%学生能…  相似文献   

10.
逼蒋抗日的方针象一根红线贯穿西安事变的始终,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是这一方针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张学良将军提出的逼蒋抗日的主张,改变了党的策略方针,张学良将军通过西安事变,实现了通蒋抗日的主张,推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集团走上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路。一、通蒋抗日方针的提出与制定逼蒋抗日的主张首先是张学良将军提出来的。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拥护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特别是1934年他从德国回国后,“拥护领袖的呼声比别人喊得更高、更响,对于先安…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时通读全文 ;学习生字、词语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省略。)第二课时一、复习1 开火车读词 :老家、奶奶、高兴、新鲜、变化……2 回顾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 请学生找出医生说的话 ,学着医生的样子 ,自由练读。2 指名读。 (指导 :①语速稍慢 ,让病人听清 ;②能加上动作更好。)同桌互读。 (一人演小狐狸 ,一人演医生。)3 读医生的话 ,质疑。小狐狸们 ,听了医生的话 ,你有什么问题 ?质疑内容 :什么叫“空气污染过敏症” ?什么叫“新鲜空气” ?为什么吸了新鲜空气就能治好狐狸…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西安事变五十周年。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诚两将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反对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坚持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发动的 一九三六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中日民族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博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民族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不使事态恶化,造成国民党内乱,中共中央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人前去西安。事件发生后,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到重要作用,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3.感受包公的智谋,懂得用智谋去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教学重点:学习审驴的过程,体会智谋的力量。教学难点:对比文中人物的品德,正确解读智谋的价值。教学流程:一、读题质疑,引入新课1.教师先板书“包公”,请学生说说对这个人物的了解。2.教师接着板书“审驴,”请学生读课题,说一说你想知道什么?思考题:包公为什么审驴?包公怎样审驴?包公审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  相似文献   

15.
问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中的第一条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请你谈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什么必须具有“四爱”精神。 2.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而献身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这一道德准则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教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4.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想?你在工作中是如何努力去实现的? 5.教师为什么要树立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 6.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兮 …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研究性学习综合了这些新的学习方式。为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用它来改造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以下是《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的教学案例。一、实验探究实验探究的目的:①运用Fe3+的检验方法,探究红砖中是否含有氧化铁;②实验条件的控制。1.提出问题: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同是用粘土烧制的砖,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青色?红砖中红色的物质是什么?2.实验假设:请学生提出假设:红砖中红色的物质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检验?学生思考、讨论认…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事迹,教育学生缅怀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的音和义。 教学重点:了解毛主席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激发学生依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①谁见过井?井是什么样的?②为什么要挖井?③“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什么意思? 2.在学生初步理解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形成悬念: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挖井人”指谁?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张德保教学目的:1.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简单经过,掌握事变发生的时间、结果及其历史意义。2.向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重点: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是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突发事件.在事变获得和平解决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两个突发事件,即:张、杨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引发的突发事件、蒋扣押张引发的"二二事件".这两个突发事件处理当否,关系分裂内战或团结抗战的民族前途命运,经中共及其代表卓有成效的协调与斡旋,西安事变终于得以和平解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分析"症状"——深入挖掘数学课堂学生图形学习的问题 师:请小朋友们看这个物体,它是什么图形? 生1:这个图形中有正方形,所以它是正方体. 生2:它有6个面,有一些是正方形,有一些是长方形,它应该是长方体. 生3:它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图形. 有些学生拿出学具进行比较,用尺子量;有些学生只是依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区分;有些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一起探究;有些学生索性什么都不思考,被动地等待教师灌输知识,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