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红瑛 《四川教育》2009,(12):45-4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要么依样画葫芦.写出来的文章一个模式,空洞无物。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要么凭空虚构,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造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式.千人一而”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4.
武书锋 《成才之路》2011,(33):61-61
许多学生都有“作文难”这样的感觉,要么无话可写,要么无从下笔,要么不知道写些什么。于是出现了许多编选作文、“假话”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所以,广泛地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老大难”。部分学生在作文中不会恰当使用标点符号,要么是通篇只有逗号.最后加一个句号,要么是各种符号乱用一气。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疑难杂症,教师该怎样引导呢?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考作文的变化,话题作文以其能更好地开启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像,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自由,从而更有效考查学生真实写作能力的特点,影响着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也朝着这一方向发展。据统计,在2002年中考作文中,全国有60%以上的地市是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中考作文考查最普遍的样式。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尤其是考场话题作文呢?笔者结合几年来中考作文阅卷经验,将其简单概括为三个字“准”“实”“新”。一、“准”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首先,审话题要“准”。话题作文一般不设审题障碍,话题的内容和范畴比较宽泛,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可…  相似文献   

7.
苗金德 《湖南教育》2002,(12):47-47
199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篇作文的切入口与众不同,你有多大能耐,它就能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真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话题作文出现后,材料作文从此退出了占据高考舞台四五年的历史,在各种语文报刊上无法觅到它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篇累牍的话题作文,谈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谈话题作文的种类、谈话题作文的方方面面。老师在课堂上翻来覆去讲的也是话题作文,学生乐此不疲的也是话题作文,一时产生了“话题作文”的热效应。话题作文文体基本不限,学生可以自由地挥写。擅长记叙的,可以…  相似文献   

8.
一、命题创新作文命题非常重要。如果作文题目过于抽象,范围宽泛,将导致学生望“题”兴叹,尽管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写出来的文章也难有新意,要么人云亦云,走进“雷同区”;要么破绽百出,走进“滥诌区”。无论是教师命题,还是学生自己拟定的作文题目,都要做到范围小、要求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揭示生活情境,能有效刺激思维,如题目《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外延大,范围广,难以启动思维,不妨换为《班主任的新招》、《善解人意的老师》等,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使学生进入作文的“最佳开发区”,实现放胆作文。二、材料创新作文的材料不一定是惊天…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10.
王凤芹 《现代语文》2007,(7):106-106
初一学生以《真情》《感动》《伤逝》为题目、以“我爱我家”为话题写作文,结果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要么空洞无物;要么篇幅不够,平平淡淡;要么俗不可耐,读之味同嚼蜡。学生为什么不能笔端含情,妙笔生花呢?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感情充沛,真挚感人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淑艳 《现代语文》2006,(8):127-12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伍芬香 《湖南教育》2003,(12):38-38
话题作文的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强,主要体现在写作角度开放、文体开放、眼界开放和思维开放等方面。话题作文鼓励学生在切合话题的情况下,敢于创新,敢于写出新鲜独特的东西来。但话题作文的开放也不是不要限制,它要求考生在选定自己所擅长或占优势的范围内加以“自我限制”。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误解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造成不应有的失误。误解话题。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是正确审题的前提。陕西宝鸡市2000年中考要求以“梦”为话题作文,提示语要求介绍梦的形成和种类,提出“允许在梦中驰骋想像的翅膀”。有一个考生…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的作文点评课实际情况来看,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仍有不少讲评课堂低效、高耗,甚至是无效。教师讲评大唱“独角戏”,要么理论抽象、术语烦琐、老调重弹、缺乏新意;要么灌输讲解,学生缺乏参与思考的机会;要么专挑学生毛病,严重压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作文美读、美评所倡导的“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矫正反馈、迁移应用”系列教学环节,成为切实提高作文讲评效益,提升学生作文素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林云 《现代语文》2006,(4):117-118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话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话题作文这一“自由”的作文形式,给许多同学以莫大的鼓舞,他们的写作之笔不再沉重如铅,而是轻灵似云。但是,话题作文也让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似乎原来具备的那些写作命题作文的本领一时全派不上用场,在作文课时常常对着话题发愣。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了“六大能力”后,在写作话题作文时基本能做到轻松自由。下面就把我谈的一点粗浅经验,以期得到同行的斧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省区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命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三是话题作文。其中,话题作文因给学生更大的写作自由,逐渐成为中考作文发展的趋势。下面就“话题作文”谈谈个人感受。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6.
高考临近之时,剖析学生作文病因所在,探索疗治方法,对指导今后的作文训练,大有必要。为方便起见,本文仅以“形象”这一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学生作文中的五大通病及应对的措施。 第一病症:审题粗疏,偏离话题。 病状:1、无论何种文体,均与“形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经常是有作文课,却无作文教学,还有的教师改作文,要么一改到底,马虎了事,要么让学生批改,缺少有效的升格指导。作文教学不但要在指导上下足功夫,还要在选择性的精批细改上动点脑筋,真正做到“精批”、“细改”,让一篇普通的作文有效升格为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18.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广大学生见到作文时的普遍心态。究其原因,据笔者调查,同学见到话题时头脑要么空洞洞的,要么蹦出的还是那些写烂的旧材料,实在是“无米下炊”。在课业负担和考试的双重压力下,在阅读量少、不懂积累的前提下,一些学生见到作文,拿不出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文在近几年的高考和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为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国家教育部对学生作文方面的有关要求。话题作文的写作应注意把握的问题很多,尤其要注意把握话题作文的“基本形式”“话题”和话题作文与其他材料作文的区别,注意话题作文写作中的审题关、拟题目关和文体与写作内容的选择关等。  相似文献   

20.
一次作文,我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课后择其一而作:一是以“健康”为话题;一是以“幸福”为话题:一是以“读书真好”为话题。要求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文体不限。两天后,作文全交上来了,但批改的结果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作文符合本次的要求: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