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壮凌 《垂钓》2005,5(2):51-51
雅鱼是四川雅安的名产,史料上多有记载,最早见于西晋左思《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宋代宋祁在《益都方物略记》中说,“丙穴在益州,有大丙小丙山,鱼出石穴中,今雅州有之,蜀人甚珍其味。”“丙穴嘉鱼”即指浙江流域峡谷急流中生长的雅鱼。  相似文献   

2.
中华珍奇鱼     
雅鱼 雅鱼又名裂腹鱼,柳叶状体型,背如盖瓦,腹如乳银,尾如梳,肉厚坚而无小刺,头滑唇厚,头顶上一般都有一个酷似“丙”字的嫩黄色纹络,一般重0.5~1.5千克,产于四川雅安附近的江流中。 关于雅鱼有一个滑稽的传说:古时“江团”是贡鱼,后因捕尽,下使以雅鱼充任,进贡后,万分担忧。不料皇帝惊叹绝味,每餐必食,从此,雅鱼便成了“贡鱼”。 琴鱼 在安徽省径县的山溪里,有一种小巧玲珑的鱼——琴鱼。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人喜欢捕琴鱼制成“茶”喝。据悉,这种奇特的鱼茶味道醇和,茶香浓郁,沁人心脾。更有趣的是,杯中的琴…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与鱼     
(一)咏鱼诗脍炙人口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及其饮食生活,都和鱼结有不解之缘。苏东坡撰写了不少咏鱼诗词,例如,脍炙人口的《惠崇春江晓景》,吟咏有肉味鲜美.但须防止中毒的科鱼类河豚:“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还有《戏作鲴鱼》:“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鳊鱼》:“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颈,贪饵每遭烹。”等等。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社会风貌,也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收录了三百多篇诗歌,其中有不少关于动植物的描写,鱼这一象征着丰收、富贵、爱情、兴旺的动物,在《诗经》的20多首诗中出现了50多次,涉及鲂(鲂鱼)、鳣(鲟鳇鱼)、鳟(鳟鱼)、鳢(黑鱼)、鲿(毛鲿鱼)、鲦(餐鱼)、鲔(鲟鱼)、鱮(鲢鱼)、鳏(鳡鱼)、鲐(鲭鱼)、鲛(沙鱼)、嘉鱼(卷口鱼)等十多种鱼类。  相似文献   

5.
王华 《围棋天地》2007,(23):94-95
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曾写道:“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 市井“手谈”生出“笑谈”,百姓“雅戏”也有“雅人”。取其一二,稍作描摹,遂写成棋人棋事二则。  相似文献   

6.
钓鱼,离不开饵料。《文子》云:“鱼不可无饵而钓。”《吕氏春秋》中也道:“善钓者出于万仞三下,饵香也。”《淮南子·说山》曾说:“钓鱼者务在芳其饵。”由此看来,古人知道钓鱼要有饵,而且饵要适合鱼的味口,最好是香的。故今钓者用饵皆侧重一个香字。去年春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渔具展销会上,20余种饵料品牌中香型系列的占70%,可见香饵在垂钓中的位置。不过实践也证明,用香饵钓鱼确有实效,多数鱼类,尤其是杂食性、草食性,以及部分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都喜食香饵。据说那种浓香型的特制鱼饵,入水后能把几十米外的鱼儿引诱…  相似文献   

7.
咏鱼诗是祖国古诗苑中的一株奇葩,其中有不少是名人咏名鱼的诗句,读来诗味隽永,妙趣横生。鲥鱼是我国四大名贵鱼类之一,古代诗人多有吟咏。苏东坡吃鲥鱼后曾赋诗赞曰:“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王安石也有“鲥鱼出网蔽江渚,荻笋肥甘胜竹乳”的诗句。当代文学大师郭沫若也留下“鲥鱼时已过,齿颊有鱼香”的诗句,赞美了鲥鱼的鲜美。鲤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自古就是人们最喜爱的淡水鱼。唐代章孝标《鲤鱼》诗云:“眼似珍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松…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吃鱼     
钓鱼的人常说:“钓鱼的人不爱吃鱼”。这可能是鱼吃多了,产生了厌腻感,情在理中。但也有钓友这样反映:“平时钓的鱼太腥了,特别是人工饲养的淡水鱼,不但有腥味,而且还有一股很重的泥土味,别说吃,就是闻一下,也会倒胃口。”所以,很多钓友感慨:“如果鱼没有腥味和泥土味的话,那么爱吃鱼的人会更多。”  相似文献   

9.
紫苏叶烹鱼     
紫苏,自古就被人们用于烹饪与防病,早在西汉,枚乘在《七发》赋中就介绍过“鲤鱼片缀紫苏”;至宋朝,台州等地方出现“紫苏可生食之”的记载;至明朝,徐光启更是详细记述“叶可生食,与鱼作羹味佳”。如今,在南方许多家庭中均喜欢将其作为辅料来烹鱼,吃来别有风味。  相似文献   

10.
吉祥物说鱼     
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于年节灯会,烛光闪闪,形象可爱。南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的佛教器物名称有“鱼鼓”,俗称“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此物。吃鱼的佳话据《汉书》、《晋书》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鱼大上.刘向以为近鱼孽也”“魏齐王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五月,有鱼集于武库屋上,此鱼孽也”。这“鱼孽”二字的含义包括着吉、凶正反两面。古人把鱼的某些异常现象附会若干事物,…  相似文献   

11.
唐伯虎和鱼     
(一)“鱼”诗引人入胜 明代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从小在吴县(今江苏苏州)长大,习惯当地鱼米之乡的生活风俗。因此,唐伯虎做有不少“鱼”诗、“鱼”曲和“鱼”画。例如,他有专门描写垂钓活动的《烟波钓叟歌》:“太湖三万六千顷,渺渺茫茫浸天影,东西洞庭  相似文献   

12.
年年有鱼     
大年三十晚上吃顿团圆饭是咱们中国老百姓过年最隆重的一件事儿,家家餐桌上少不了一道鱼莱,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因此,鱼便成了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中国人讲究饮食是举世闻名的,美食中不乏名贵鱼肴,所谓“无鱼不成席”。我国八大菜系,哪一家中也都少不了鱼菜名馔。如川菜中的“豆瓣鱼”、鲁菜中的“糖醋鲤鱼”、粤菜中的“清蒸鲈鱼”、苏菜中的“香脆银鱼”、浙菜中的”西湖醋鱼”、湘菜中的“芙蓉鲫鱼”、徽菜中的“葡萄鱼”、闽某中的“注油鳗鱼”,乃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鱼之味,百味之味,…  相似文献   

13.
杜新财 《钓鱼》2011,(1):50-52
钓友“蓑翁”在《感悟》一书中曾这样精辟地总结过:“没去的地方有鱼。在这儿没钓到,后悔应该去那儿,总觉得没去的地方应该有鱼,其实去了也不一定有鱼。”  相似文献   

14.
我从《中国钓鱼》第三期中看到甘肃酒泉钓友修柯写的《弱水溪流里的隐者——“面鱼”》。他所谈“面鱼”的生长环境、生  相似文献   

15.
叶茂强 《垂钓》2011,(12):54-59
我发现,那是一条“红尾”,有一斤大小。我连忙抢拍了几张遛鱼的“弯弓”镜头。独自垂钓,不能拍下完美的遛鱼镜头,也算遗憾……但这也正印证了电影《金色池塘》中关于“完美”的哲学观——“缺陷美”才是真实的美。  相似文献   

16.
“桃酥”既有面粉的天然烤香味,又具有香精和糖的香甜味。雾化好,扩散快,诱鱼范围广,特别适合早春、深秋和初冬,配合钓点重打颗粒诱饵使用。现借《中国钓鱼》一席之地把我使用“桃酥”雾化诱饵的具体做法,向钓友作一介绍,有意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钓鱼》2004年第二期胡建明钓友在《阿不都拉河夜钓石头鱼》一文中提到的石头鱼,特别像《中国钓鱼》1996年第二期《天山溪流钓》(作者高惠亮)和本人在《中国钓鱼》1998年第三期《忆钓三宫河》一文中提到的学名为“新疆裸重唇鱼”,简称“裸鲤”的新疆冷水无鳞鱼。惟一差别是,我所接触过的裸鲤的胸鳍和腹鳍不是红色的,除此之外其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钓鱼》2002年第七期《正在我国锐减的鱼》的系列文章中,介绍了一种名为“双孔鱼”的鱼种。文中介绍此鱼是生活在我国云南澜沧江水系的,但我曾在本地水库钓到过此鱼种。  相似文献   

19.
鱼虱与鱼怪     
《中国钓鱼》1991的第三期和1993年第一期的《袋鱼》与《也谈袋鱼》两文所讲的“袋鱼”,不是鱼类的一个种。有无“袋鱼”,笔者未作考证,还有待研究,不过像以上两期提及的鱼虱和鱼怪是寄生鱼体的两种寄生虫,所引起的鱼病叫鱼虱病和鱼怪病。鱼虱。是鲺属,寄生甲壳动物,我国常的是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THIELE,1990)。幼虫和成虫皆营寄生生活,身体大而扁平,体长6.7-8.3毫米,活体时透明,与寄主体色相似,外形像臭虫大小的虫体。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寄生病鱼体表,鳍和鳃盖内侧。鱼虱的腹  相似文献   

20.
严实 《钓鱼》2010,(18):14-15
水色深 味宜淡 “水至清则无鱼”和“浑水摸鱼”,前者是说鱼借水色隐蔽活动,水色澄清一眼能看到底是钓不到鱼的:后者是说,鱼有视觉,浑水模糊了鱼的视线,适合摸鱼而不适合钓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