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0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在考虑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时,都要制定人才规划和政策措施”。“解决人才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注重使用现有人才,又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既要积极吸引国内各地和从国外回来的优秀人才,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西部大开发需要各级、各类人才。既需要高级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实用人才。高级人才既可以培养,也可以引进;但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则主要要靠自己培养…  相似文献   

2.
实现西部开发,必须人才先行。当前,西部人才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流失,浪费严重,各类人才资源不足。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可借鉴温州的做法实施“育人工程”、“引智工程”、“挖潜工程”等,并从更新人才观念;创新机制;树立人才管理的动态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发展各类教育;大力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快人才保护法规建设六个方面着手,以保障西部大开发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科技为支撑、人力资源开发为保障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在考虑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时,都要制定人才规划和政策措施”。西部大开发,既需要高级人才,但更需要的是大量的中、初级实用人才。这些人才从哪里来,靠什么去培养,毋庸质疑,就是要靠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4.
2000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在考虑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时,都要制定人才规划和政策措施。”“解决人才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注重使用现有人才,又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既要积极吸引国内各地和从国外回来的优秀人才,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西部大开发需要各级、各类人才,既需要高级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实现西部职成教育的超常规发展,西部地区可通过学历教育和多种培训模式并举的形式实施“本土开发”;通过积极谋求与东中部合作。采取东西部联合办学、外地务工外地培训、重点项目委托培养、外出求学等模式实施“转移开发”。两者相结合,实现西部人力资源的开放开发和中东西部互动开发,使西部人口能普遍接受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培训。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在西部开发中不仅依靠优惠政策引进人才,还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人才,力争把重庆建成人人向往的西部人才富集市。 据统计,两年多来,已有196名教授、博士等高级人才相继来渝,其中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留学归来的博士13人,另有22名归国博士正在申请来重庆工作。这些引进人才正在为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重庆市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还推出了包括“四大工程”在内的一系列培养本地人才举措。这“四大工程”分别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322重点人才工程”、培养县乡村实用人才的“638实用人才工…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国家制定了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计划(简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培养能为西部大开发和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以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已经顺利地实施了8年,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贡献较大,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单位、委托单位、地方与国家多方受益,多赢效应已经形成。但在考生入口、培养过程、毕业生出口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与培养单位可采取相应措施,使"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的民族发展之路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研究生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实用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应该以此为参照,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增长率的转变,培养出大量合格的高层次人才,以促进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全面跨入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西部开发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特别需要培养本地少数民族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通过高新技术的研究普及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新疆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59.33%.边缘、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等原因,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研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模式是新世纪教育的强烈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改变“等、靠、要”传统观念、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和在协调东中西区际关系中开发西部等角度明确了西部大开发目标。在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中,从自然资源优势转到社会资源优势上,建立新的开发模式。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兼顾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内部行为作根本,调动外部行为,从根本上打破西部二元结构,解决西部大开发手段。加速小城镇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双一流”建设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高校学科建设导致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高层次人才助力“双一流”建设作用更加明显。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研究“双一流”建设中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问题,通过重点分析供给方高层次人才的现状及问题,最终提出建立T23人才库等机制,进一步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与培养方式,以期更好地推动“双一流”项目建设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文章从新时代科技创新治理生态入手,分析了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在推进“有组织”科研模式变革、汇聚“大科学”研究范式、优化“多成果”落地共享等方面的价值,并从人才储备战略、权责机制和培养路径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成长的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进一步优化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提供方向指导,同时为促进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西部人才队伍规模偏小 ,总量不足 ;整体素质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 ;地区、行业之间分布不够合理 ;结构不合理 ,高层次人才紧缺 ;人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科技教育比较薄弱 ,人才建设基础不够雄厚。西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培养、吸引和使用三者一起抓 ,以培养和使用好本地人才为主 ,兼顾吸引国内外高层次、高素质和急需人才为辅  相似文献   

14.
开发和建设新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大批人才。在人才的来源上,既要引进内地的高新技术人才,也应注重培养当地人才。相对于正在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等都亟须改革和创新。这有待于我们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素质,保证教学质量,努力的西部开发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对人才资源的迫切需求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新机遇 ,提出了新要求 ,要求继续教育要有针对性和超前性 ,要向高层次发展 ,培养西部急需的多类人才 ,发挥继续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决定了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当前 ,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同建国以来国家通过“一五”、“二五”计划、“三线建设”对西部的重点支持建设有着明显的区别。西部大开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并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指导下实施的战略决策。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的我国西部大开发 ,一靠政策 ,二靠人才 ,三靠科技。政策创造环境 ,人才改变世界 ,科技推动发展 ,科技以人为本 ,人才的源泉在高校 ,因此 ,西部高校应成为西部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高科技产业的孵…  相似文献   

1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五”计划的重点,综观全局,人才是西部开发的关键性因素,重视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培养,是发展西部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西部社会进步的“推进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认真研究人才资源的现状,采取积极的措施,开发人才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而人才培养靠教育。电大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和系统网络优势为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要立足于为学习者着想,坚持“四个面向”扩大开放办学程度,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西部开发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管理人才和特色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培养引进并举 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多年来,清华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切实实施“人才强校”,“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方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作为地处西部的农业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国情、民情,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专门人才,才能在西部的农业科技发展中拓展自己的空间和舞台,并为西部农业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