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校实施和推行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第一、注重提高教师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搞好素质教育。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呢?笔者认为:至少应着重抓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学校应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尤其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以及“一纲四法”的认真学习。学校还应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为标准,组织开展学《规范》、比行为、树形象、铸师魂活动,真正使广大教师树立起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3年第1期刊出了杨启亮教授的《热爱语文:一种教学目的论的解释》,反复读之,颇受启发,因之愈加关注第4期上山东李梦桃老师的《热爱与手段———〈热爱语文:一种教学目的论的解释〉读后》的争鸣之文。同是一线语文教师,笔者非常佩服李老师向专家“叫板”的勇气。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等诸多旗帜下,语文教师常常在接受专家指点、指导的同时,更多地接受这样那样的指责,久而久之,自觉地成为专家面前的失语者,成为各种讨论中的“在场之缺席”者,这种情形下李老师的挑战无疑是…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山东昌邑市北孟镇后朱学校刘昌志、李玉国两位老师的《“走泥丸”辨析》(见《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一文之后,对两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表示钦佩,他们对“走泥丸”的解释亦使我深受启发。但是依笔者浅见,教参及刘、李老师对“走泥丸”的解释均有欠妥之处,所以特此提  相似文献   

4.
日前,看了《思想理论教育》前两期上丁如许老师的《班会课:班主任不容忽视的重要一课》和张鲁川老师的《让中小学主题班会回归本原》的文章,发现他们分别对班级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班会的本原及当前班会课中的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很有启发和教益。在此,笔者对丁、张两位老师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希望与广大教师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一线教师。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深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紧要。过去,为了外出听一堂课,不惜起早贪黑,舟车劳顿,远赴长沙、株洲、岳阳,学生为此还得放假一天。心里总希望着有一条更便捷的、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今年,我迷上了看《湖南教育》。年末盘底,自己通过阅读《湖南教育》的收获,由衷地感到《湖南教育》就是我们教师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编辑同志:   读了《山东教育》第 10期很受教育和启发。本期选登的文章对一线教师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本期我最喜欢的文章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和《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这两篇文章如春雨甘霖滋润了素质教育园地和语文教学园地:《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一文从熟视无睹而又令人无奈的师生关系这一角度,用最具说服力的生动事实,展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一文不但从理论上深入浅出地讲清了阅读教学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广大一线教…  相似文献   

7.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作为一位多年从事政治课教学的老师,笔者认为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与实践的先导,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与实践的保障,更新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与实践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与实践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2000年《小学语文教学》第2期刘伦斌、支玉恒二位老师的《反思“带着问题读”》一文(以下简称《思》文),又拜读了第5期袁斌等老师对《思》文提出的异议(以下简称《文》文)。笔者愿直陈己见,与袁老师等商讨。 一、搞清《思》文文题和内容的确切含义 1.从文题看,(反思“带着问题读”),就没有全部否定“带着问题读”的意思,而是探索怎样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2.从内容看,《思》文开头就说:“带着问题读”是指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先布置几个思考题,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这些问题。这里的“问…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10期庞永红、张荣平二位老师的《"多点"、"少点"不在话下》一文。文中,庞、张二位老师通过五道不同类型的例题,详细地阐述了盈亏问题的解法,笔者深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听了两位老师上《田忌赛马》一文。先看一看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两次赛马经过的教学片断。第一位老师教学过程是:1.自由读课文,思考:两次赛马的经过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2.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接着出示有动画演示的、展示两次赛马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认  相似文献   

11.
工作之余,我认真地品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4期上发表的各篇文章,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科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风尚,感受到参与教育科研可以催人奋进,不仅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拜读《用“借”的方法解题要忠于原题意》一文后,我觉得刘宝文老师对周胜发老师在《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11期上发表的文章中的例2的解法,虽然运用了推理、检验等方法说明其不合理的原因,但没有指出正确的理解方法和解题思路。那么,正确的解法究竟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反复研读、细心推敲,终于有了较大的收获,特赶写此稿,敬请以上两位老师及其他教育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法》规定 ,“老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归宿。毫无疑问 ,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 ,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教师素质是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前提。下面仅就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及教师素质教育的途径进行初步探讨。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因此 ,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理应成为…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听了两位老师上《田忌赛马》一文。先看一看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两次赛马经过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4.
读了刊登于《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年第2期李正林老师的《〈项链〉教后三叹》深受启发,李老师利用学生的质疑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也可以看出李老师在学生那里受益匪浅。李老师总结说这堂课“达到了师生共乐,师生共获的双赢效果”。然而,笔者总还是觉得这堂课存在着一些问题。细想之后,我发现在这次貌似成功的教学活动里,李老师仅仅关注强调了学生,而教学的另外两个要素——教材和教师被严重地淡化了。再次回过头来看这堂课,笔者清晰地看到,在这堂课上,课文的作用有二:一是充当学生质疑的起点,二是充…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 ,教师素质是涉及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的根本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可见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至为重要。面对21世纪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笔者认为大体可从社会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来谈。一、社会文化素质《决定》中对教师的社会文化素质有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要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要不断提…  相似文献   

16.
赖联群 《班主任》2007,(6):47-47
读了《班主任》杂志2007年第2期刊登的陈松信老师《一位有争议的优秀班主任》一文,让我感慨良多。堂堂的人民教师,本应安守三尺讲台,传道授业答疑解惑;本应俯首书案钻研教材、修学备课,以尽为师之道。然而李老师采用"另类智  相似文献   

17.
读了贵刊2004年第6期刊登的朱育钦、欧阳固全两位老师的《此处两个标点运用欠妥》一文,笔者认为两位老师的观点不够正确。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校长面前的义不容辞而又光荣艰巨的任务。怎样正确看待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必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以高索质的教师队伍去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倪超 《教书育人》2006,(3):24-25
《中国教育报》2005年岁末掀起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一篇是2005年11月22日发表的潘文新先生的《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一篇是11月25日发表的由五位老师合写的《学科教师:课堂是素质教育主阵地》。潘先生认为:不要从外部找素质教育推行不力的原因,而应从自身找原因.从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开始;另一篇文章则主张素质教育自课堂始,进一步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笔者看来,他们已经站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上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报》2005年岁末掀起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一篇是2005年11月22日发表的潘文新先生的《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一篇是11月25日发表的由五位老师合写的《学科教师:课堂是素质教育主阵地》。潘先生认为:不要从外部找素质教育推行不力的原因,而应从自身找原因,从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开始;另一篇文章则主张素质教育自课堂始,进一步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笔者看来,他们已经站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上了。说突破口,必然要具备可操作性,脱离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枉然。笔者在此大胆断言: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