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情婚姻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在唐传奇中,影响导大,艺术成就最高,最精彩动人的,就是中唐时期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这一类小说除写情侣因遭逢乱世,悲欢离合的故事外,还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写士子与妓女的爱情。如蒋防的《霍小王传》和白行简的《李娃传》;二是写士子与因中女子的爱情。如元稹的《莺莺传》,陈玄的《离魂传》等;三是写鬼神妖狐与人恋爱的。如李朝威的《柳毅传》,李景亮的《李章武传》及沈既济的《任氏传》等。沈既济的《任氏传》,继承了六朝志怪的传统,以生动细致的艺术手法,完整地描写了狐妖任氏与人的恋…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著名的三大爱情传奇中,白行简的《李娃传》和蒋防的《霍小玉传》都是写士子与妓女爱情的。两篇小说结局不同,一是喜剧,一是悲剧。《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爱情小说中思想最深刻,认识价值最高的作品,而《李娃传》则是唐人小说中故事情节最富于变幻、曲折的一篇。《李娃传》的故事,来自民间说话《一枝花》。元稹在《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句下自注:“乐天每与予从游,无不书名屋壁,又尝于新昌宅,听‘一枝花’话,自寅至已,犹未毕词也”。也正是这个四个时辰都未说完的动人故事,感染了白行简,将…  相似文献   

3.
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的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精心创作的一部元曲杂剧。他在唐代《莺莺传》传奇小说与金代“董西厢”诸宫调的基础上,丰富了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文词优美生动,它对中国戏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七百多年来,通过各种戏曲的改编、演唱,《西厢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4.
陈根远 《收藏》2014,(11):107-110
清代考据学家丁溶有言:"字皆石经之字,句皆石经之句,读经而不读石经,饮水而忘其源。"(丁溶:《唐石经校文序》)这其中的“石经”指的是唐石经,即《开成石经》。《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4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孝经》《论语》《尔雅》等12种儒家经书,另有《无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  相似文献   

5.
武艺是古人对武术的总称《三国志·刘封传》中有“武艺气力过人”的记载,说明“武艺”一词出现很早。《续文献通考》中有“练胆、练艺”之语,其中“练艺”即指练武。《古今图书集成》中有“精诸家武艺”一说,其中“诸家”之词说明武艺的发展是多元的,如军事武艺、民间武艺,细分起来还有南北各派、内家外家等。到我国唐代,由于武举的创立,武艺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势头。 武举始于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光绪二十七年(1903年)废止,历时1201年。武举分内堂考策论(即理论考试)和外堂考武艺。我国唐、宋、金、明…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是唐代小说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把唐传奇和唐代小说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唐传奇不是唐代小说的全部。本文简要介绍了唐代的志怪小说、轶事小说、传奇小说等,并对它们的不同特征作了粗略的探讨。鲁迅先生指出:“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唐代小说为什么能在诗坛成就已烂灿夺目的盛唐、中唐时期逐步发展、繁荣,与小说并称“绝代之奇”,其原因除了人们通常提及的经济、政治、科考制度及其它文学样式的推动外,文章还对一些往往不被人重视的因素,如文人思想开放,敢于揭露时弊;唐代小说作家的文化艺术素养的总体水平大大高于前人;诗歌表现现实生活的局限性促使小说迅速发展等方面,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乐明 《上海集邮》2004,(6):12-13
7月17日《民间传说——柳毅传书》《柳毅传》为唐人传奇中杰出的一篇,作者为陇西李朝威,约中唐时人,生平已不可考。  相似文献   

8.
方寸寻梦     
费东宝 《上海集邮》2011,(11):15-16
梦是人在睡眠时产生的幻象。梦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戏曲名著中占有一席之地。 有关梦的中国古代小说,始于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唐传奇中有两篇写梦的杰作,一是《南柯太守传》,借梦醒喻意功名富贵不过人生一梦;一是《枕中记》,即“黄梁梦”,传说故事发生在河北邯郸(图1)。  相似文献   

9.
杨立志 《武当》2008,(1):30-32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学界少数人至今仍对武当内家武术与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关系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如顾留馨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术》第九章指出:“关于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与王宗岳等五种说法。”但他最后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顾留馨《太极拳术》,第352—353、2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张耀庭担任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一书中,根据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的记载,介绍了明末武术界的“内家”、“外家”之说,对“宋之张三峰”创拳之况未置可否,认为《明史》记载了张三丰,但“没有提到他会武术”。作者最后存疑说:“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书中还介绍了黄百家的《内家拳法》。通观该书内容,侧重于少林拳的考论,而对武当武术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该书采用现代学者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张耀庭主编《中国武术史》第250~318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相似文献   

10.
精彩语丝     
忱忧能伤人,绿鬓成霜鬓。(唐)李白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唐)孟郊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钱公良测语上·繇庚》乐大盛则阳溢,哀大甚则阴损。《汉书·东方朔传》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战国)荀子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清)钱大昕人无忧,故自寿。《大平经》静以养神,动以炼形,能动能静,可以长生。《养生延命录》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元)罗天益著《卫生宝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春秋)孔子大德必得其寿。(春秋)孔子德行不克,纵服玉…  相似文献   

11.
莫笑风尘满病颜此生原在有无间。卷舒莲叶终难湿去住云心一种闲唐/元稹元稹,字徽之,河南河内人。自少与白居易友善,时称"元白"。  相似文献   

12.
自古松花粉就是食疗珍品,众多的医林著作中,也记述了松花粉的医疗和健身疗效。唐《新修本草》记述:“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酒服轻身疗病。”唐《群芳谱》记载:“(松花粉)除风止血,治痢,和砂糖作并甚清香,宜速食不耐久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如下:“松黄,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清·《本草从新》记载:“(松花粉)善糁诸痘疮伤损并湿烂不痂。”由于松花粉具有养颜益寿之功效,历代文人墨客、云游隐士对它情有独钟。唐代白居易诗云:“腹空先进松花酒,乐天知命了无忧。”宋代苏东…  相似文献   

13.
王晓海藏 《垂钓》2010,(1):88-88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它主要是指唐代越州所属的绍兴、上虞、余姚等地瓷窑烧制的瓷器。  相似文献   

14.
河北永年广平府西街李亦畲先生(1832-1893)是武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也是笔者恩师李锦藩先生的本家曾祖父,其故居与我家毗邻。他的传奇故事在永年流传颇多。先辈之杰作《太极拳小序》、《五字诀》、《四字不传密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廉让堂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581~682),唐代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享年101岁,经历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是中国医药史上实践时间最长、著述最丰的大医药学家,又是医药界寿逾百岁的老寿星,被后人誉为“药王”。《唐史》记载:孙思邈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莪;白首之年,未尝释卷”,晚年仍能从事著述,可见孙思邈长生益寿有道。 他终生为民治病疗疾,勤于著书立说,在71岁的时候编成《千金药方》30卷,载有医药方4500多个。他100岁时仍然身体强壮,神采奕奕,不忘著述,编成《千金翼方》30卷,收入本草8…  相似文献   

16.
2001-20《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邮票,全套4种,另有小本票。 白蛇传最早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唐有传奇《白蛇记》。《西湖三塔记》中进一步充实了白蛇故事。明末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通俗小说中,故事主要在许仙与白娘子之间展开。清初的《雷峰塔传奇》,以及《义妖传》、《白蛇宝卷》等,突出了白娘  相似文献   

17.
茶艺     
《上海集邮》2008,(7):14-15
茶至少有5000多年历史,有“国饮”之称。《神农本草经》(TP12-3)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述。唐代陆羽,被奉为茶圣(1997-5-2,1996年坦桑尼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小型张,图1)。“羽嗜茶,著茶经三篇(TP12-5),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自从陆羽生人间,  相似文献   

18.
李晖 《收藏》2007,(9):84-85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安徽桐城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享年六十有二,幼年丧母,而时任湖广巡抚的父亲方孔虫月又常年宦游于外,故对他的教养、监护全靠17岁即孀居的才女姑母方仲贤(方维仪)。他禀赋超常,清人马其昶在《桐城耆旧传》一书中称其“十岁能涛,工书画”“十五岁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并“博涉多奇”。  相似文献   

19.
郭礼典 《收藏》2007,(5):139-139
秦代“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峄山位于山东省邹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先后五次东巡,“绎山碑”(“绎”与“峄”音同意通)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首次东巡齐鲁时留下的第一块纪功刻石。据《史纪·始皇本纪》记载,秦共有峄山、泰山、琅玡、芝罘、东观、碣石和会稽七处刻石。同为秦丞相李斯所撰,内容无非为秦始皇歌功颂德之词。峄山刻石早往北周武帝时,因常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地方官员、当地百姓应接不暇,为此官民共议把刻石推倒、焚毁,以减轻地方负担。在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曾有峄山刻石摹本,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相似文献   

20.
乐明 《上海集邮》2011,(5):7-10
5月4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会)始办于1959年,限在校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17~28岁)参加,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届。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从1977年第九届起,中国派团参加了历届大运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