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导员》2009,(24):25-25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中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中国第一部文言志怪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中国第一部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相似文献   

2.
黄济 《中国教师》2008,(9):31-32
<正>(接上期)(二)《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小说,可以根据篇幅的长短和情节的多寡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上面所列举的四部古典小说属长篇,《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则属于中篇和短篇。中篇小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长篇巨著,在很多方面都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儒林外史》采用了新颖的短篇连缀的结构模式,对于长篇章回体的小说结构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和突破,加上其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据说当年都梁把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亮剑》进出版社时.遭到了多隶拒绝,我在想,如果不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慧眼识珠。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不是又缺少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种精神!“亮剑”精神!  相似文献   

5.
《芙蓉镇》是一部在新时期彻底摆脱"文革"束缚的长篇农村题材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对政治观念束缚的逃脱。本文主要从作品的艺术特色出发,分析了《芙蓉镇》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巨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波伏瓦与萨特一行于上世纪中叶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进行了为期45天的考察,波伏瓦与萨特回国后都曾为这一行撰写过文字,波伏瓦撰写了长篇报道《长征》,对新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报道。此报道于1958年译成英文,在西方世界传播。《长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世界出现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波伏瓦可以说是将新中国介绍给铁幕后的西方的第一位西方知识分子,因此《长征》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本期由主流期刊推出的重要长篇有两个:余华的《兄弟》(下半部的上半篇,《收获》)和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当代》。《兄弟》上半部推出后,批评界曾一片尴尬,到下半部现身,已是嘘声四起。人们需要讨论的不仅是《兄弟》为什么这样差?更是余华为什么这样令人失望?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纯丈学作家”,其“十年磨一剑”的作品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畅销书,“先锋余华”如何丧失了其独特的艺术品质而顺流而下?这样的退化不仅出现在余华一人身上,而是暴露了相当一批“名作家”的写作姿态、写作状态和写作能力,由此构成的“余华现象”值得更深更广的反思。[编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概念、新观点,即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人物板块结构有四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口字型、吕字型、品字型、器字型,并通过举例论述了《红楼梦》、《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是这四种类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概念、新观点,即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人物板块结构有四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口字型、吕字型、品字型、器字型,并通过举例论述了《红楼梦》、《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是这四种类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自年初扩版以来,《人民文学》走势一路坚挺。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2、3期连载)和张翎的《金山》(4、5期连载)两部长篇大戏一直挺进年中,中短篇也不乏出色之作。可惜缺少长篇压阵的第6期,中短篇也缺压阵之作,显得稍弱。  相似文献   

11.
雨果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通过对人类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精神意识进行广泛地描写与深刻地揭示,显示了丰富的内容和远大的认识价值。雨果在他的三部长篇巨著中形象地揭示了"三种桎梏"、三种冲突,构成了冲突艺术美,给审美鉴赏者以理性与感性、逻辑与经验、品味与直觉等各方面的思考和感受。文章试以黑格尔的冲突美学观念,即物理或自然情况带来的冲突、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精神差异导致的冲突,浅要地探索三部长篇巨著的冲突艺术美。  相似文献   

12.
笔通过对长篇弹词《笔生花》实际用韵的穷尽式分析、总结,归纳出《笔生花》的七部阴声韵:齐微部、皆来部、鱼模部、宵豪部、歌戈部、家遮部和尤侯部;并将此七部与《广韵》和《中原音韵》的韵部及其他韵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笔生花》的用韵较大程度受吴方言影响,也较明显地体现了语音发展、融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呼兰河传》的叙事视角和情感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长篇小说的现代演进中.以散文化的抒情手法来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不算是第一部,早在上世纪的20年代,就有王统照的《一叶》、苏雪林的《棘心》等作品作过这样的尝试;30年代初,也出现过废名的《桥》那样抒情味极浓的长篇,但可以说,真正具有情感份量、意蕴深沉的,《呼兰河传》还是最成功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虽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演绎的长篇世情小说名著,但其叙事模式却多半是依托于《水浒传》演化而成。从小说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水浒传》到《金瓶梅》可谓是体认着小说叙事范式由历史传奇向世俗人情叙事转化的演进轨迹。因此,《金瓶梅》小说叙事始终张扬着作者的人性关怀、哲学幽思和生命信仰,旨在唤醒读者对生命本身的反省、抗争和自觉。  相似文献   

15.
马博  古明 《考试周刊》2010,(14):30-31
《儒林外史》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其中的讽刺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深入人心。书中的讽刺从言语和行为两方面的描写中进行,故此文以这两点为视角进行探讨,研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和艺术。  相似文献   

16.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建议初中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而作为教师,就面临一个难题,这么大的阅读量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戏曲和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体悟创作而成的。《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一部通俗的历史教科书。这部作品从问世到今天,在“解读”“品评”过程中存在着文史不分、以史衡文等“误读”“误评”现象,也存在着用西方文艺理论观点来评论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等误区。今天,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读《三国演义》?又应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这部古典名著的价值和意义?对“水煮三国”系列出版物和易中天“品三国”等热门话题该如何看待?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讽刺文学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巨著《儒林外史》,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其把《儒林外史》简单地看成是一部讽刺小说,不如说它是吴敬梓的一部思想自传,是吴敬梓认识社会、剖析人生的思想杰作。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十年国内《三国演义》英译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式长篇历史小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译介到世界各地也深受喜爱。进入21世纪,国内开始重视《三国演义》的英译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尤其是对罗慕士的英语全译本的研究比较深入。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三国演义》英译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和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雨果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通过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精神意识的广泛描写与深刻揭示,显示了丰富的内容和远大的认识价值。雨果在这三部长篇巨中形象地揭示了“三种桎梏”、三种冲突,构成了冲突艺术美,给审美鉴赏以理性与感性、逻辑与经验、品味与直觉等各方面的思考和感受。本试以黑格尔的冲突美学观念,即物理或自然情况带来的冲突、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精神差异导致的冲突,浅要地探索这三部长篇巨的冲突艺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