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母亲淳朴的儿歌启蒙教育和自身的选择使我一生与儿歌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使儿歌反映新生活,我尝试过“时政儿歌”,也创作了不少反映城市新气象的作品。知识儿歌、讽刺儿歌、游戏儿歌、谜语儿歌也有不少。从事儿童学创作的四十多年,但愿能有三、五首作品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
教儿歌两法     
为了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短时间内能熟练地记住所教儿歌,我采用这样两种教学方法。一、画画法在课前我对拟教的儿歌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儿歌内容,画出相应的一幅或几幅画。如在教《我们爱祖国》这首儿歌时,我就画了这样四幅画:  相似文献   

3.
亮点扫描: 场景一:早晨,办公室门口 "老师您看,这是我创作的行为规范儿歌,它被学校的<儿歌报>选上啦." "老师,我的儿歌也入选了." 同学们争着把好消息告诉儿歌辅导老师,他们一个个手拿儿歌创作本,跳跳蹦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4.
<正>翻开一年级的教材,看到上面可爱的公鸡喔喔叫的情境图,幼时学的儿歌便立刻从记忆深处跳出:"张大嘴巴ɑɑɑ,扁扁嘴巴eee……"启蒙老师教的儿歌很有趣,我的孩子也快上一年级了,我还记得那么清楚。如果把这些儿歌巧妙地带进汉语拼音教学的课堂,对喜欢儿歌的孩子来说,唱着儿歌学拼音,那该是一件多么有趣而幸福的事啊!儿歌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有什么意义?我的教学实践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5.
亮点扫描:场景一:早晨,办公室门口“老师您看,这是我创作的行为规范儿歌,它被学校的《儿歌报》选上啦。”“老师,我的儿歌也入选了。”同学们争着把好消息告诉儿歌辅导老师,他们一个个手拿儿歌创作本,跳跳蹦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场景二:学校门口,几位家长围着翻看新一期的《儿歌报》  相似文献   

6.
在为小班语言课选教材时,我发现了《小池塘》这首儿歌: 小池塘, 藏月亮, 鱼儿睡在蓝天上。小青蛙, 瞪眼瞧, 乐得呱呱把歌唱。风儿吹, 水儿荡, 摇得月亮轻轻晃。我觉得这首儿歌很有情趣,不但意境美,语言美,而且儿歌里有许多常识性的知识。但整首儿歌表现得比较含蓄,如果把这首儿歌原封不动地拿来教,小班幼儿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儿歌的优美语言,了解简单的自然现象,正确地掌握知识,我根据这首儿歌的基本内容,自编了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英文教学时,我一直坚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英文儿歌、律动。通过实践与观察,我发现幼儿十分喜爱这些英文儿歌、律动。这些儿歌、律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英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让他们对英文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更加轻松、自然。而且灵活地运用英文儿歌和律动使我的教学更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生 动形象的儿歌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例如:原地踏步走的教学比较枯燥,具体要求也比较难,我就创编了儿歌:"抬左脚,摆右臂,一二一二踏步走,头要正,眼向前,两臂自然前后摆,腿抬起,节奏明,我是神气的解放军。"学生易记易懂,理解和掌握的效果较好。我又把儿歌变成师生问答,我呼一句儿歌,学生对应作答,轻松愉快的儿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儿歌的创作必须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契合孩子审美需求。让孩子通过听儿歌、唱儿歌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又能发展情感、认知、想象力。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我抱着刚出生十几天的小孙子,轻轻地唱着这首我谱曲的《摇篮》,看得出来他真的很享受,很惬意。这首歌是2005年8月31日创作的,是我创作的第一首儿歌。儿歌,简约不简单听上去歌词和旋律都简单的儿歌,其实创作起来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顽皮娃娃》2011,(29):F0002-F0002
在幼儿园当老师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可以很快把孩子们集合起来的有效方法,那就是吟唱律动儿歌,例如《五只小猴子》。我一唱儿歌,不一会儿,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和我一起唱起来。孩子们喜欢边唱儿歌边做动作的律动游戏。  相似文献   

11.
儿歌是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的有力工具。我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儿歌几十首,将儿歌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编排起来,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12.
在摸索如何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我感到,巧妙地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是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为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在幼儿面前展现鲜明的形象,才能给幼儿思维提供依据,鼓起幼儿想象的风帆,激发幼儿内心情感。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理解儿歌,记住儿歌,有感情地朗诵以至表演儿歌。先谈谈通过情境表演教幼儿学习儿歌的方法。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如《原来是你》、《小兔过桥》、《客人来了》等。这些儿歌不仅有情节,而且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在教学时,我们就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对一些对话较多的儿歌,我先告诉幼儿儿歌的内容梗概,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如把儿歌《客人来了》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对儿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表演小话剧。客人问:“你妈妈呢?”我回答:“妈妈不  相似文献   

13.
女儿出生不久,我就有意识地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女儿看着图书念儿歌给她听。女儿刚满1岁,每当吃完晚饭,她就会拿出一本书学着翻来翻去。女儿会说话后,便开始问这问那,我对她说:“以后妈妈每天都来和你一起念儿歌!”儿歌育女、亲子共读带给我们的乐趣多多。乐趣一,念儿歌,学说话。女儿1岁半时,我把带有图片的儿歌一个连着一个,用手指着画面,有表情地念下去。女儿对这些内容浅显、音韵节奏好听的儿歌极感兴趣。就这样,10首儿歌在一个月内反复念诵。女儿的第一个反应是跟着儿歌音韵节奏,她的手会指出与儿歌内容相应的画面;第二个反应是在我朗读儿歌的  相似文献   

14.
一得集     
孩子学习儿歌、复述故事时,时间稍长,兴趣就开始减退,但还需复习巩固。这时,我就用诱发的口吻对孩子说:“小明友,不知怎么的,老师忽然把儿歌忘记了,只记得儿歌每一句的第一个字了。下面的,请你们教教老师好吗?”于是,我念儿歌每一句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们课间游戏时喜欢边游戏边唱儿歌。例如跳橡皮筋时,边跳边唱:“小皮球,香蕉梨,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玩者特别开心,听者也觉颇有韵味。看着孩子们倒背如流,投入忘我的情景,我萌发了引导孩子们编儿歌的想法。于是我找来一些儿歌书籍,指导孩子们阅读儿歌,形成一定积累,从中感悟儿歌的基本特点。儿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孩子们开始创作。孩子们熟悉的跳跳鼠、呼啦圈,成了他们的抢手创作题材。有的孩子编写的跳跳鼠的儿歌:“单脚跳了双脚跳/再来比比松手跳/你跳跳,我跳跳/看谁技术高,看谁方法妙/看谁赛过袋鼠…  相似文献   

16.
王雅琴 《小学语文》2008,(10):63-63
《四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课堂上,学生声情并茂的背诵加上自编的动作将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看着学生意犹未尽的样子,我趁势引导:“你们都喜欢读儿歌,想不想自己编儿歌呢?”学生充满信心地破口而出:“想!”以下是我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编儿歌的片段。  相似文献   

17.
时代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接受新的信息,其中包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做选用新教材的有心人。江苏《幼儿教育》“芽芽”征文陆续刊出后,我就注意从中挑选一些适合幼儿的儿歌、故事作教材。语言课上,我选用了儿歌《妈妈的眼睛》、《小鸟的妈妈》。这些儿歌内容浅显、具体形象、有情节、有色彩、儿歌味浓,便于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综合教育,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如在儿歌《妈妈的眼睛》教学中,我先让幼儿谈谈  相似文献   

18.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儿歌想必同学们都会唱。最近,这首儿歌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因为这首名为《一分钱》的儿歌在部分音乐书中被改成了《一元钱》。据了解,编者修改歌词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一分钱。但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改动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还有网友在网上“哭诉”:“水果涨价我忍了,汽油涨价我也忍了,青菜涨价我也忍了,看到这个我真的崩溃了,儿歌居然也涨价了,从一分涨到一元,真忍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19.
我小时候,常常坐在奶奶的膝盖上,听奶奶哼唱粤方言儿歌,至今这些儿歌仍不时在我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20.
我自己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它的名字叫《ZCS》。要是你们喜欢,我就背给你们听听:ZCS,真淘气,从不和ü做游戏。它们和ɑ是朋友,做起游戏拼一拼。妈妈说:“这首儿歌是不是人家教你的?”我说:“不是的,是我自己编的。”妈妈说:“那我帮你记在语文书上吧!”我对妈妈说:“别写别写,写了,龚老师要批评的。”妈妈笑着对我说:“没关系,你编了一首很棒的儿歌,告诉龚老师,龚老师还会表扬你呢!”我这才放心了。我会编儿歌了$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二年级@施澍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