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服饰自产生以来就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形成了一套服饰礼仪。先秦的很多典籍中涉及到了服饰礼仪,《论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礼器是礼制的反映和体现,对先秦礼器的认识,能够挖掘隐藏在礼制下的阶级关系。通过列举先秦时代的数种礼器,包括烹饪器、设食器、盛饭器、酒器、水器,说明其造型与功能,结合文献记载,对先秦礼器有直观的理解,并对其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演化作出相应的介绍,进而反映出其在先秦礼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4.
刘小燕 《中国教师》2009,(Z1):41-41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国风为研究先秦有关婚姻礼仪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中从婚姻礼仪的描写可以看到当时礼仪文化及原始民风。逐本溯源可以了解婚姻在诗经时代对巩固统治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国风所提供的线索,对婚姻礼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所谓齐鲁文化是指先秦齐国和鲁国以东夷文化和周文化为渊源而发展建构起来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是泰汉以来中国大一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两汉时期所实行的礼仪制度与作为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礼学”基本上都是承源于齐鲁之学。汉王朝开国伊始,鲁人叔孙通就根据儒家学说为统一的大汉帝国制定了一套规范社会政治生活的礼仪制度,并编撰《仪品》十六篇与《汉礼器制度》,不仅奠定了有汉一代的礼制基础,而且为其后约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礼制确立了基本模式。汉代的“封禅”与“明堂”制度也主要是在齐鲁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和确立的。此外,汉代的《仪礼》之学、二戴《礼记》之学与《周礼》之学也都与齐鲁之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先民思想的体现。儒家将《诗》列为经典,使后世人们常从儒学角度研究《诗》。实际上,《诗》产生于先秦,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常常出现《诗》的痕迹。道家的代表著作《庄子》无论在精神内涵上还是表现艺术上均可体现《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化批判中,许多人把包办婚姻看作是传统文化结出的恶果,然追溯中华古老文化的源头,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国古代婚姻史上始终占主导地位,但至少在先秦时期,婚恋自由还是部分存在的,这是《周易》,《周礼》,《诗经》,《左传》等典籍中都可看到,而孟子其“父母子命,媒妁之言”只是就求仕应以其道所设一喻而已,谈论中心绝非婚姻,因此,才能观先秦婚恋全貌。  相似文献   

8.
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标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酒被纳入礼的范畴制定形成酒礼.《三礼》中详细记载了周代的饮酒礼仪:《周礼》明职官,《仪礼》定礼节,《礼记》重人伦,这对了解周代乃至先秦的酒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易》虽然起源于占筮,但它凝聚了先哲对自然和社会的见解。从《左传》解《易》,可以看出《周易》的辩证观点和思想内容,对先秦史学的积极影响。《左传》反映先秦史官利用《周易》的变通观点,认识历史在不断变革中发展的普遍法则;反映史官通过占筮说卦,在观察事实的基础上,用《周易》辩证的思想方法,预断历史前途。先秦史官还借助《周易》对古代社会生活的记载来说明历史;通过解《易》,展开对人物的评论。《左传》有些解《易》内容,还表达了“物生而后有象”的朴素唯物思想,反映出当事人重客观实际,不一味迷信占筮的现象。先秦史官通过解《易》说史,吸收了《周易》的合理内核,锻炼了辩证思维,培养了变通史观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古就是讲礼仪的文明之邦,研读《礼记》,一可以认识先秦古人在自身修养、人际交往中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二是要借鉴《礼记》中有价值的文明,继承和发扬。和朋友交际要讲究诚信与平等,对待长辈要尊敬爱戴、孝字为先,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11.
名学作为先秦诸子学的一个学派,只有《公孙龙子》、《邓析子》和《尹文子》三书流传至今,其真伪难辨.比较研究其中代词使用情况可以从一个角度分析三部作品的不同,也可窥探先秦汉语代词面貌.  相似文献   

12.
《左传》作为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乐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乐文化所达到的卓越水平。随着春秋后期宗法关系的变化、政治秩序的衰朽,中国社会逐步步入“礼崩乐坏”的时代。本文以《左传》提供的材料为依据,从礼的重要性、礼仪之辨、礼法之争、从礼乐到礼政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春秋后期“礼”的危机和演变。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先秦儒家很重视《周易》,《周易》是其主要研习经典之一,且其易学造诣很高,他们在讲进学顺序时经常不提《周易》,只是由于他们认为读书次序应该是先易后难,《周易》最难读,不宜初学和人人皆,而决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周易》。章还就先秦儒家的精神气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屈原作品《天问》、《招魂》、《离骚》、《九歌》、《九章》是楚国反秦复郢斗争历史献,前人用汉代兴起的词组词义去注释它,破坏了先秦句一字一词一义的格局,因此产生了诸多无法读通的离奇错误。本着重探讨《招魂》的读法,提示其内容梗概。  相似文献   

15.
礼学研究是近期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坊间涌现了大量以礼为题的专著,如谢谦《中国古代宗教与礼乐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杨华《先秦礼乐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勾承益《先秦礼学》(巴蜀书社2002年版),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先秦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刘丰《先秦礼学思想与社会的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相似文献   

16.
周倩 《学语文》2004,(6):44-44
苟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可算独树一帜。它既不像《庄子》那样玄之又玄,诡谲浪漫;又不像《论语》寥寥数语,微言大义;也不像《孟子》雄辩磅礴,浩荡大气。《苟子》是严谨的、踏实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苦口婆心向人讲授道理。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认为事物的美应是在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之中,审美主客体相契相适之中,人生追求的理想之中。作为先秦关门性著作的吕书的这种观点,一如其杂家思想,是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精英有严正取舍的一种综合融汇和社会阶段性的段落归结,而有突出的创造和推进;这并非如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等之说,是儒家或道家或折衷于儒道之间的美学,更非像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所讲,是什么“中国古代生物学的美学”。它反映了处于战国末新兴地主势力的认识,有其历史内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本对先秦具有代表性的作《论语》中出现的“其”字作穷尽性的描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充分研究先秦汉语的“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管予》和《商君书》都蕴含着丰富的兵学思想,但其内涵却有所不同。文章在阐述二者兵学思想的基础上,从文化传统、治国理念等方面分析了它们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自汉代以来,学者普遍认为《诗经》是经过孔子整理并最终编订成书的。但是在先秦典籍和《诗经》文本中,均找不到孔子编订《国风》的证据:先秦典籍中未见孔子编订《国风》的记载,《国风》篇章未必经过孔子编选,《国风》的目录未必经过孔子编订,《国风》不大可能经过孔子的辑佚;却可以发现孔子编订过《雅》、《颂》的痕迹。后世对《国风》的编辑疑问很多,都是因为它未必经过孔子编订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