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靖 《茂名学院学报》2011,21(4):56-58,66
在文本分类过程中,为解决传统支持向量机(SVM)多类分类的不可分区域问题及提高分类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偏二叉树多类SVM算法。算法依据根据样本的分布情况计算训练集文本特征参数的信息熵,并将熵值结合欧式距离公式以确定各类文本间的相似性测度;以相似性测度作为偏二叉树结构的分类走向,对训练集进行学习,构建各个二类子SVM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分类性能,能更好地解决实际文本分类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林中之死》和鲁迅的小说《祝福》两个文本在主题与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的手法,细读文本,对二者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与技巧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文本聚类能够把相似性大的文本聚到同一类中。K-Means常用来聚类文本,但是由于聚类中心的选取对聚类结果有影响,导致聚类不稳定,因此采用一种基于聚类中心的改进算法分析文本,通过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畅销书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代表作《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与荷马史诗《奥德赛》存在较强的相似性,而两文本的比较研究一直被历来研究者所忽视。本文试图从两者外部模式与内部精神对于文本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为两文本提供一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选》体类研究是现代《文选》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细致的文本分析解读的基础上,考察体类的源流演变、总结体类的创作特征等,是其体类研究的主流;同时以细致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和主体内容,将促进选学“课虚”一途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选》体类研究是现代《文选》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细致的文本分析解读的基础上,考察体类的源流演变、总结体类的创作特征等,是其体类研究的主流;同时以细致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和主体内容,将促进选学“课虚”一途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智慧文学《约伯记》与古希腊经典戏剧《俄狄浦斯王》在情节结构、对话形态、人物形象等层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约伯记》完全符合一部经典戏剧的所有要求,是一个可与同期古希腊戏剧相比的成熟的戏剧文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老子》有着职业文化背景,而不是一个原创性的个人文本。《老子》八十一章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理想形态可归结为一个由"原文本"和它的阐释、引申部分共同构成的传释性结构。《老子》"原文本"应是"语"的一种辑本,可能采自前代各种"语"文献。而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祝解》类文献,在功能和形态上对《老子》有着影响。辑录训诫式的"语"并对之进行阐释和引申,是大祝的职业性工作,《周祝解》是其职业文献。老子认同祝史文化中以"语"训诫他人的传统,并因此而采用《周祝解》类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吴均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小说中山水类景观和动植物类景观所构成的实体性文学景观、民俗传说类景观和鬼神怪异类景观所构成的虚拟性文学景观共同构建了《续齐谐记》文本中的多重地域景观,并展现出贯穿于其文本中的地域观念和创作取向,进而建构了《续齐谐记》文本中基于自然景观基础上的客观地域景观、主观情感景观及阅读再创造的三重审美空间,显露出《续齐谐记》本身可供解读的多重探索维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丁玲的《梦珂》和《沉香屑——第一炉香》的相似性谈起。从情节推进、作家背景、创作意图等几方面分析两个文本的异同,揭示其对都市女性的人生选择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着力研究《李尔王》这个戏剧文本和伊丽莎白女王的家族史之间的关系,而这里的女王家族史可看成一个社会文本,是由不同出处的相关信息拼凑而成的。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文本在氛围、内容、人物、结局等方面的巨大相似性,这样一种假设似乎可以成立——即莎士比亚以《李尔王》托物言志,表面是在讲述一段遥远的故事,实者是在叙述一段自己身边刚刚发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20,(2):82-88
针对CDN-P2P混合网络结构中用户需求的复杂性以及用户需求预测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泊松分布和信息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PDIE-CF算法),以将其应用于对用户的需求分析从而进行内容预分发。PDIE-CF算法引入泊松分布对用户间的相似性度量进行改进,解决了共同需求项数量较少时对相似性计算的影响,然后提出个别相似性对不同的内容类别进行区分,利用信息熵的原理计算个别相似性的熵值,从而得到邻居用户推荐权值,最后生成用户需求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PDIE-CF算法与同类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推荐精度和较强的抗数据稀疏性。  相似文献   

13.
今本《楚辞·九歌》《九辩》的部分内容有倒脱衍讹等错误现象。通过利用《楚辞》文本及王注《楚辞》之用语规律,并充分参考和吸收前儒时贤于《楚辞》或于其它典籍尤其是小学类典籍的研究成果以之校勘,将有益于《楚辞·九歌》《九辩》文本的进一步校理以及相关学术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自问世以来就给全世界带来了飓风般的震撼,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也相当巨大,在许多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中,都不难找到《百年孤独》的影子。文章以张炜的《古船》和西班牙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参照文本,从意象的角度切入,比较两部作品中主要意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求解造成这些异同的文化原因,作为中国当代小说对外来文化资源的吸收创新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文数量巨大,不同政府网站公文分类规则不一 ,在引用和参考公文时可能发生混淆 。针对该问题,基于政府公文题目、摘要和正文内容,采用 K-means 算法对公文进行分类。首先对政府公文进行分词及去停用词等数据预处理操作,再通过词频—逆文档频率(TF-IDF)权值计算方法,将处理后的政府文本信息转换成二维矩阵,然后采用 K-means 算法进行聚类。使用清华大学 THUCTC 文本分类系统对公文聚类结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 K-means 算法对公文进行聚类,准确率达到 82.93%,远高于政府网站公文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语》文本的穷尽性统计,得出《国语》中的名量词为60个,根据量词的属性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时间量词、反映地方和军队编制的量词与度量衡单位量词等五个类痢,并逐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屈探春 《文教资料》2014,(30):160-163
本文基于空间向量模型,利用TF-IDF值,对《楚辞》、《公羊传》、《管子》、《谷梁传》、《国语》、《韩非子》、《老子》、《礼记》、《论语》、《吕氏春秋》、《孟子》、《墨子》、《商君书》、《诗经》、《孙子》、《武子》、《孝经》、《荀子》、《晏子春秋》、《仪礼》、《周礼》、《周易》、《庄子》、《尚书》和《左传》等二十五本先秦文献进行了相似度计算,通过分析文本的相似系数,考察文本间的相似程度和文献本身的特殊性。最终发现:部分文献用词较为封闭,用语风格独树一帜;部分文献用词则包容性,与其他文本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鸟兽类题材的作品最早可追溯至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发展到南朝梁代,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已将题材类型分为十五种,鸟兽类是其中一个重要门类。该门类着重收录了贾谊《鸟赋》、祢衡《鹦鹉赋》、张华《鹪鹩赋》、颜延之《赭白马赋》、鲍照《舞鹤赋》等五篇赋作。本文则追根溯源,从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出发,以文本内容分析为基础,联系萧统文学思想及《文选》的总体选录标准,总结出《文选》鸟兽类赋的选文趋向。  相似文献   

19.
《风雅颂》不仅与《诗经》构成了互文性关系,还与《圣经》文本和“梁祝化蝶”典故形成了互文性关系。这种互文性关系不仅在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更在于小说对原典的“误读”和“修改”,即小说中丑恶现象和美好的《诗经》世界的背离、杨科对耶稣形象的解构、玲珍和杨科之间的关系与梁祝之间美好的爱情对比形成了反讽的美学效果。这部小说说明了如今的社会已没有神圣、崇高和爱情的立足之地,表明了作者对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20.
乔锐 《英语广场》2016,(2):36-37
卡特琳娜·赖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文本类型理论是一种关于不同文本的类型、语言之间的功能以及其翻译策略的理论。卡特琳娜·赖斯在其书中首次提出文本类型理论主要就是把各种语篇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分别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视听类语篇。《红楼梦》家喻户晓,如何翻译出其文学特色是一大难题。本文依据文本类型理论中信息型文本的特征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