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音连声字学集要》是一部明代韵书。该书由陶承学与毛曾在前人所著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成书于嘉靖辛酉年间。这部韵书有趋向于韵图化的特点,但又不是严格按韵图方式编排,应该算是一部准韵图化的韵书。  相似文献   

2.
《并音连声字学集要》是一部明代韵书,历史上对《字学集要》进行过具体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且已有研究多采用传统的系联法。根据《字学集要》所用反切大多承袭《韵学集成》的特点,系联法并非研究《字学集要》最合理方法。基于此,分析《字学集要》的研究现状与意义,思考相关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明代韵书《字学集要》韵书表面以《洪武正韵》七十六韵为主线,实际则处处彰显当时的吴语特点。论文重点讨论韵书韵部的排布、韵母来源及吴语特点。  相似文献   

4.
池挺钦 《文教资料》2007,(19):100-102
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为了准确描写一部韵书的音系并认定其音系性质,往往要先确定韵书的生平和创作年代。《等音》是清初云南学者的一部韵学著作。论文从史料记载出发,确认了《等音》的作者马自援就是吴三桂手下大将马宝的次子,解答了以往研究者的疑问,从而进一步确定《等音》的成书时间为1673年至1681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渡江书十五音》是一部珍贵的闽南方言韵书。其编排体例是先分韵,后分调,再依照声母“柳边求去治,波他曾入时,英门语出喜”的顺序排列。其成书年代不会早于清代,它的音系性质反映的是闽南语漳州音。该韵书在保存字的本义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暗合《说文解字》之处颇多。  相似文献   

6.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只有一个入声调类。文章着重考证了入声调所有韵字,并与中古音和现代政和方言逐一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差别颇大。这是由于方言接触,引起不同方言的渗透与融合,导致去声调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增补汇音》是继《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之后 ,又一部反映漳州地区方言的通俗韵书。《增补》收《汇集》韵字近三分之二 ,受《汇集》影响颇深 ,书中四处标明“漳腔”,所以漳州音不是其本音。本文通过具体的分析、比较 ,认为《增补》反映的本音当是漳浦以东 ,接近龙海、厦门的语音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向来分为三科: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古音学”以研究先秦古音为内容,也可称为上古汉语语音学。“今音学”以研究《切韵》、《广韵》一系韵书为主要内容,因为这些韵书基本上代表着中古音的原貌,所以又可称之为中古汉语语音学。“等韵学”则对《切韵》、《广韵》一系韵书所用的反切加以排比,从中归纳出音韵体系,并从音理上加以说明,亦可目之为中古音系的声韵配合图表。比较起来,三音  相似文献   

9.
《交泰韵》是明朝晚期的一部重要的音韵学著作,关于它的语音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耿振生等人认为这是一部反映明代河南方言口语音的著作,但我们通过对该书进行全面的梳理,又将其与同时代的语音资料相比较,同时再从其自身的音类安排两方面考察后,认为这部韵书所表现的是以中原官话为基础,以表现当时官话共同语语音为主流,但又杂有方音的一个复合音系。  相似文献   

10.
《西儒耳目资》是明代一部用西文符号为汉语标音的韵书,通过对其反切特点进行详细探讨,发现反切上、下字用字高度统一,下字零声母化程度较高,反切特点突出,在反切改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吕静《韵集》是我国早期的韵书,在韵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陆法言的《切韵》,也曾参考过《韵集》。但对这部韵书的研究,尤其是对其韵部系统的研究,一直以来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就有关这部韵书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构拟出完整的吕静《韵集》的韵部系统。  相似文献   

12.
《戚林八音》是福州话韵书,由明代中叶编成的《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和清乾隆年间成书的《太史林碧山珠玉同声》合订而成。福州话是闽方言的重要代表点之一。闽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戚林八音》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是个表格,用途在于查出:1.唐诗、宋词中押入声韵的常用字有哪些?即标准韵书——《平水韵》17个入声韵部,每一韵部出现频率最高的字;2.每一韵部中每一入声字变为现代汉语中读什么韵?什么调?3.附1,一字兼属两韵,附2,一字多音。  相似文献   

14.
王文璧《中州音韵》是一部南曲韵书。韵书中完整地保留了3个闭口韵部,除了承袭所本韵书原有体制、传承戏曲演唱传统唱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以实际语音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中叶前后闭口韵仍然存在于吴方言中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5.
《徐氏类音字汇》是一部一百多年前的盐城方言韵书。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全部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逢平声送气,逢仄声不送气;今读擦音多为同部位的清音,符合官话方言的总体特征。古邪母平声字读为送气塞擦音声母,又反映出江淮官话的重要特征。此外,部分仄声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有送气音声母的读法,这可能是受到通泰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燕宪俊 《文教资料》2009,(28):39-40
《徐州十三韵》是一部反映近代徐州音的重要的地方韵书。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该韵书的成书年代、版本问题、内容体例,以及该韵书在北方话语音发展史研究上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澔《礼记集说》是明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课本,并垄断长达三百余年,直至清乾隆元年《礼记义疏》颁行。该书作为元代《礼记》学的重要著作,是连接宋清礼学的重要纽带。并且,从陈澔《礼记集说》与朱彬《礼记训纂》的比较中,作者发现《集说》对后学,尤其是乾嘉之学多有助益,其经学价值亦当予以认可。  相似文献   

18.
《黄锺通韵》是一部带有东北音特点的韵图。《黄锺通韵》中保留倭母,不同于当时北京音:《黄锺通韵》的精系声知和照组声母关系复杂;《黄锺通韵》的日母不同于明清时其他韵书。它统领的字来自中古的日母和喻母。《黄锺通韵》的声母系统与《等韵图经》有很大一致性,但又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9.
《合并字学篇韵便览》基本上反映了17世纪初期北京方音的面貌。但是因为它存在人为设置音类、存古、迁就方言或者韵书与韵图安排不统一等问题,使得它的音系带有人为审定的成分,从而影响其纯洁性。  相似文献   

20.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释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注音中的反切选择即为其一。文章以肉部字为例,从一音多切时保留反切的选择、涉及不同韵书或字书时反切的选择、同一种韵书中不同反切的选择等3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辞源》注音过程中在反切的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办法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