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饶有新鲜趣味的元代散曲和同时代的杂剧共称为"元曲",是有元一代之文学。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表达方法以及其它的方面来看,同是韵文大家族成员的元人散曲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充分张扬市民情趣,这大大开拓了传统诗词的表现范围,被喻为诗坛的一朵"奇葩"。之所以如此,多半由于元代特殊社会环境以及文学氛围所决定。本文试图从元代社会、元人散曲的创作者及元人散曲的接受者三个角度对元人散曲中之所以出现如此浓厚的市民情趣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财富观包括对财富(金钱)的态度及对持有财富的人(富人)的态度两方面。西方文化对财富的认识是直白的、具体的,而中国文化对财富的讨论总是朦胧的、抽象的。西方对财富的态度是简单的、直观的,人们对富人的态度也同样简单而淡定;中国文化在对待财富的态度上是又爱又无奈,对待富人则是矛盾的:整个社会在否定穷人肯定富人同时,却笼罩着仇富的怨念。  相似文献   

3.
元代散曲中的曹操被定位为"奸雄"形象,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与尊刘贬曹倾向都有一定影响。其体现出的虚无史观则是元人特殊文化思潮的产物,折射出元人所特有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冯子振是元代湖南本土作家中唯一一位从事散曲创作的诗人。其代表作[鹦鹉曲]是元人散曲创作的一朵奇葩,内容以抒写隐士情怀为主,风格豪放,间杂婉丽。卢挚和马致远两位外地作家也创作了一些反映湖湘生活的散曲佳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的瑰宝唐诗、宋词和元曲,在国际学术界,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但通常我们所谓元曲,实际上它包括了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是元代的新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二者在中国文学史上,都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可是,国人对于元代散曲的研究,一向看作是壮夫薄而不为的雕虫小技,不大为人所重视。如明代的李开先,藏书丰富,号称词山曲海,然他所刊行者,则只有乔吉和张可久二家的小令;清人号称包罗古今的《四库全书》,对元人散曲,也只列了乔、张二家的存目而已!自长洲吴梅先生,开始着手于散曲园地后,接着有任中敏的《散曲丛刊》及卢前的《饮虹簃所  相似文献   

6.
元人小令是元代散曲的一体,时称“叶儿”。它是有别于散曲另一体——套曲而言的。近四千首现存元人小令中,有一部分系“无名氏”所作。这些无名氏作者有的可能是些艺人,有的可能是不愿写其姓名,他们不少都处于社会的下层。我们觉得这些无名氏作品,反映杜会更直接、更真实,更具有民间小令那种直率、爽朗、朴直自然的风格,因而  相似文献   

7.
1980年春,在辽宁图书馆馆藏中发现了罗振玉先生旧藏的元代杨朝英所解《乐府新声阳春白雪》明抄残存六卷本。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元人散曲珍本书的第四次发现。 这次发现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明抄残存六卷本(下简称明抄残存六卷本)中所收元人散曲,在很多方面超过了1955年隋树森先生在北京图书馆发现的元杨朝英辑《乐府新声阳春白雪》明抄九卷本(下简称明抄九卷本,是现存元人散曲选本最早的一部)。它不仅可以对明抄九卷本中的很多作品进行校订,而且增补了十三个作家(其中两名是《录鬼簿》中所无,另一名为无名氏)的二十五首套曲。这么多埋被没达五个世纪的元人散套的重新出世,为元代曲苑增添了十分绚丽的色彩,值得庆贺。 笔者能一睹明抄残存六卷本珍本,并首次将其中被淹没已久的马致远的六个新套曲编入拙著《东篱乐府全集》(此书将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实在是平生一大幸事。和马致远原有散曲作品(指隋树森先生《全元散曲》中所收)相比,这新发现的六个套曲无论是在内容或艺术上都有新的突破,对学界研究元曲,研究马致远,无疑将起重要作用。 现先披露马致远六首新曲中的部分作品,以饗读者。  相似文献   

8.
赵静 《时代教育》2010,(9):146-147
元代散曲盛行,涌现了大量以叹世隐逸为主体的散曲,曲作家们在曲中揭露、批判了元代的黑暗社会现实,被迫发出了隐逸山水田园的呼声,也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政治态度,本文简单介绍了叹世隐逸作品的内容,又从社会现实决定社会意识、道家避世思想的角度浅析了这类散曲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自从“一代文学论”及其证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不少学者认同之后,前贤时哲论述元明清通俗文学者日渐增多。但是,对元代文学的研究,仍然存在着重杂剧、轻南戏,重戏剧、轻散曲,重套数而轻小令的偏颇。尤其对元人小令之“俗”专题系统论述者,并不多见。本文管中窥豹,试图揭开冰山一角,让大家领略一下元人小令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0.
元代散曲语言不同于前代的文学语言,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特色。元代散曲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受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大众化文学样式。本文通过对元代散曲语言特征的归纳,分析元代散曲独特风格背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鲍亚民 《教学随笔》2015,(Z1):84-85
<正>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12.
鲍亚民 《科学启蒙》2015,(Z1):84-85
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析了元人散曲所反映的两大文化层面:山林文化与市井文化,并以此为核心,论述了元人散曲中的爱情之作、市井之作、怀古之作、隐逸之作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研究——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隋树森编辑的《全元散曲》中所收录的19家浙江元人的1354首散曲(包括套数)为实际语言材料,系联归纳出浙江元人用韵的19韵部,结合江浙一带的吴语方言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方面对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的通、独用情况进行音理上的分析考察,并与周德清《中原音韵》的19韵部相比较,从中窥探其异同  相似文献   

15.
元代散曲创作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歌伎的演唱传播。演唱传播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散曲演唱传播的社会功能。散曲演唱传播对元代散曲作法、风格、散曲理论、曲集编撰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评述了元代散曲创作通俗的基本特征,论述了散曲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这种特征对散曲创作的影响,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元代散曲形式在产生过程中的得失;同时也从中参照出艺术创作中通俗风格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 1.元曲是元代____和____的合称。后人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显示了元代文学的独特成就。 2.元代是中国____发展的黄金时期。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____,重要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等;后期活动中心移至南方____,重要作家为____等。 3.散曲包括____和____两种主要形式。隋树森所编《____》是目前收录作品最为完备的元代散曲集。 4.崔张爱情故事发端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的杂剧《西厢记》是在金代____《____》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5.[越调·天净沙]《秋思》是____的作品,是元人____的名篇。  相似文献   

18.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马致远 ,号东篱 ,大都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 ,马致远颇负盛名。有文坛“曲状元”之称。他少年时追求功名 ,未能得志。晚年退隐田园 ,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全元散曲》收录了他所撰写的套数16篇 ,小令 115首。虽然他的作品多局限于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 ,宣扬消极遁世的情绪 ,但他的散曲却有着较高造诣。散曲中最有名的又是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之后,其所用曲调整体上经历了由借用散曲曲牌到自创专属曲调的变化历程。明清时调从散曲曲牌系统中借用曲调与自创专属曲调之间呈现出了相反相对的发展趋势,散曲曲牌对歌谣时调在曲调方面的影响总体呈现出逐渐削减直至消逝的趋向。随着歌谣时调自创专属曲调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借用自南北散曲曲牌系统的曲调在不断减少,这实际上正体现了歌谣时调自元人小令衍生出后,不断发展、逐渐自成体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比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