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7,(1):78-80
【考点预测】1.知识:(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2)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4)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能力与活动:(1)收集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思想道德规范对于个人、家庭、社会不同作用的材料,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2)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公民。(3)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2.
知识目标 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以及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懂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精神与我国艰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恩来精神,应理解为周恩来在理想和智慧、情感和品德,意志和操守等方面所体现的美好品质总和,周恩来精神集中表现在3个方面:(1)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热爱人民,团结同志,真诚待人的人精神;(3)严于律已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周恩来精神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实践基础,化基础和组织基础,在跨入新世纪,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倡导和发扬周恩来精神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学文科》2007,(1):59-62
【考点预测】1.知识:(1)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5)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2.能力与括动:(1)用开放意识和用世界眼光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2)收集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材料,并得出结论。(3)加强维护祖国统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4)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5.
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1.艰苦奋斗与改革开放的关系;2.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发展经济的关系;3.提倡艰苦奋斗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反腐败斗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科》2007,(1):67-69
【考点预测】1.知识:(1)中华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4)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能力与活动:(1)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感受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美德深远影响的能力。(3)体会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能力。(4)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高扬社会主义精神,这是当今时代的呼唤,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意和内在要求,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精神的本质规定是:反映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精神,反映和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和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改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的精神,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目标的共同富裕精神,以及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社会主义艰苦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精神明的结构是由两个方面组成它的,即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道德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1.人民公朴-人民之魂;2.爱国主义-时代强音;3.创业精神-社会乐章;4.理想之歌-信念之歌。其中,人民公朴,爱国主义,创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明中共产主义道德的根本特征,理想和信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明一撰的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7,(1):74-77
【考点预测】1.知识:(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能力与活动:(1)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作用,正确看待非公有制经济。(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培养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部分     
《中学历史教学》2012,(1):19-27
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主要内容】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默写、背诵提示】(1)二月革命:时间、性质、结果。(2)《四月提纲》:发表时间、内容和意义。(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经过、结果。(4)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阐明了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今天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者认为,艰苦创业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贯彻勤俭建国方针,抗住腐败现象的重要保证。并且认为我国不宜搞高消费,应当提倡适度消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应当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和作风。主要的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雷厉风行;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化论坛》2012,(1):128-128
文化部日前下发《文化系统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方案》,提出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在内的八个方面任务:(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2)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人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弘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不断为之注入新的思想内容,他多次指出,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领导干部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党员和干部树立好榜样,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一、艰苦创业精神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郑重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艰苦奋斗,具有…  相似文献   

15.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当前应着重把握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学文科》2008,(1):92-95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我们的最高理想。②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③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④小康社会的内容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⑤艰苦奋斗精神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⑥艰苦奋斗和创业精神的关系。⑦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学习目标】了解最高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懂得一切理想目标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培养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认识的基础上努力把艰苦奋斗落实在生活学习当中;让共产主义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总纲部分,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是一个严谨、科学的整体。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旗帜,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足点,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灵魂和核心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途径和手段。在这里,灵魂、目标、途径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基本路线的一个主要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什么崇高的理想、宏伟的目标、瑰丽的蓝图,终究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艰苦奋斗精神,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过程中倾尽全力去达到目标的意志状态。是指为了达到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9.
三、“爱劳动”必须着力培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它需要若干代人的艰苦努力。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创业.我国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第一步奋斗目标.正在努力提前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奋斗目际。我国要在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第三步奋斗目标.仍需要全国人民艰苦奋斗。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该能够继承前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艰苦创业。但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当代青少年学生.由于…  相似文献   

20.
穆公 《新高考》2005,(11):30-34
[学法点津] 1.本专题的主题内容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五大召开的50余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体包括:(1)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4)“文化大革命”的失误;(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其中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在各个时期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难点:如何认识三大改造完成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探索历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成功与失误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