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唐三彩原指唐代陶器和陶俑上的釉色,后来也用以指有这种釉色的陶制品。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工艺品。制作唐三彩时要先将坯体烧至摄氏一千一百度左右,施彩后,再以九百度的温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14,(4):16-35
唐三彩是三彩艺术的精华,它实际上是对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多用黄、绿、白三种颜色,因而后人称之为唐三彩。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7)
正辽代三彩器,是指辽朝继唐三彩之后烧制和使用的一种低温铅釉多彩陶瓷。从科学角度分析,唐三彩并不属于真正的瓷器,而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其釉色也并不以三为限,而是概言多彩之义。所以,所谓唐三彩和辽三彩,都不属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只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名称而已。辽三彩对唐三彩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所谓继承,  相似文献   

4.
赵镁 《收藏界》2012,(9):116-120
提到洛阳高水旺,自然让人想到了高仿品唐三彩的工艺技术。走进洛阳唐宝斋唐三彩陶艺博物馆,眼前件件高仿唐三彩艺术品,让我突然间明白了高水旺老师持续大半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所在。在他的这个私人博物馆里,我们欣赏到了许多只闻其名而从未谋面的唐三彩艺术品,更有许多是被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唐三彩文物的真实再现。唐三彩人物和动物的造型圆润饱满,反映了唐代艺术的特征。唐三彩色釉浓淡变幻、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流畅的花纹体现了中国独特的传统工艺风格。正是在这种相互辉映的色彩中,显示出唐三彩富  相似文献   

5.
汤雨萍 《收藏界》2010,(7):113-115
唐三彩是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以其造型生动、色泽艳丽、生活气息浓厚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6.
三彩女坐俑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邙山横卧黄河之南,自古就是达官贵人,王室贵族死后安眠之地,故有"无卧牛之地"之说。正因为如此,盗墓之风盛行,20世纪初,就有人在古墓中得到一些釉色光亮的所谓"瓦器",其色多是褐、绿、白或黄、绿、白三色,因其出自唐墓,便起名为"唐三彩"。特别是巩县唐三彩窑  相似文献   

7.
张汉文 《收藏》2008,(11):40-41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20世纪初期,随着陇海铁路的修建,洛阳周围大量古代墓葬被破坏,墓中的一些随葬品也随之流散于民间,唐三彩始为世人所知。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所知的烧造窑口是河南巩县(今巩义市)。  相似文献   

8.
高功 《收藏界》2011,(3):114-118
陕西省唐三彩艺术博物馆是我国唯一收藏、展览、研究唐三彩的专题性民间博物馆。馆长齐跃进先生多年来痴迷于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品,特别是唐代的古董艺术品。他创立"寄宝斋",十多年来斥巨资从海外及港澳台地区购回大量的唐三彩及彩绘陶俑,建起了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将收藏的唐三彩及彩绘陶俑陈列展览,供社会大众观赏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8,(5)
正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是迄今全国唯一以收藏、展示、研究唐代三彩和唐代彩绘陶俑为主旨的专题性非国有博物馆。2011年经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同年5月免费开放。馆址位于西安市南二环东段559号。展厅及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藏品共计2000余件。主要为唐三彩和唐代彩绘陶俑。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笔者就在旧文献中,了解到唐宋时期邛窑烧制的瓷器釉色十分丰富。早在唐代,邛窑就烧制成功以铜、铁着色的多色釉。到唐、五代时期,釉色计有青绿、青黄、青灰、绿、深绿、浅绿、油绿、灰白、乳白、蓝色、酱褐、黑、黄、米黄、茶黄、菜子黄等深浅不同的色彩近三十  相似文献   

11.
王长启  高曼 《收藏》2001,(4):36-39
1999《收藏》杂志披露文物爱好者张国柱、李力两位先生在西安市西郊(原西郊机场)发现唐代三彩窑址,并刊登了出土的唐三彩残器,这一重大发现,为了解西安地区出土的唐三彩器提供了实物证据。近年西安地区东郊洪庆乡用王镇、南郊养鸡场唐墓出土的唐三彩器件头之大、数量之多都是极为罕见的,现介绍如下,并就相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唐青花,是唐代白釉蓝彩瓷器的简称。其具有三个区别于陶器的主要特点:一是胎为瓷土(高岭土),而陶胎多系一般粘土;二是烧成温度在1200℃以上,陶器则多在900℃左右;三是胎质细密不渗水,陶器却胎质疏松且渗水。蓝彩器则是唐代的低温釉陶,类似唐三彩,或就是其中的一种,学术界一般认为这类器物是唐青花的前身,即初创阶段的唐青花,称之为"白釉蓝彩器"。总之,二者有着一定的关联,既有不同,也有一些相同之处。在此,我们仅就河南发现出土的唐青花与蓝彩器精品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4,(17)
<正>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的色彩、天然的神韵成为元明清时期制瓷业的主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许多品种由于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而被皇家所垄断。黄色在明清时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因此黄釉成为被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窑不许生产。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釉,还是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的衍化:始于宣德的浇黄,是明代杰出的黄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17)
正1994年,西安市高陵区泾渭镇马家湾村发掘了一座唐代早期墓葬——秋官尚书李晦墓,出土了一批唐三彩,其中三彩人俑是目前发现具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唐三彩俑。李晦,字晦炬,生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卒于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享年62岁。其父李孝恭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堂兄弟,系初唐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晦身为李唐皇室贵胄,历任左干牛备身、朝散大夫、行通事舍人、太子左卫率、东都留守、户部尚  相似文献   

15.
杜文 《收藏》2008,(9):40-42
从目前黄堡窑址的发掘看,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唐代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此外,还烧制有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我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时代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段。瓷器有黑、白、青、黄褐、花、茶叶末、外白内黑、外青内黑等单色釉和复色釉瓷,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青釉黑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白釉褐绿彩等高温彩瓷,以及唐三彩、低温单彩釉和琉璃瓦等。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4,(9):3-3
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的色彩、天然的神韵成为元明清时期制瓷业的主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许多品种由于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而被皇家所垄断。黄色在明清时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因此黄釉成为被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窑不许生产。  相似文献   

17.
弓永言 《收藏》2015,(7):144-146
天青釉,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最神秘,而又最让人陶醉痴迷的一种釉色。自中晚唐越窑的秘色瓷出现之后,中国古陶瓷史上迎来了最辉煌璀璨的时刻,窑工们有意识地对瓷器釉色施行高度掌控,让釉色从附属地位转变成为主体地位,更让符合统治阶层审美情趣的釉色成为一种融合了当时社会风尚、文化观念等的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齐跃进 《收藏》2011,(9):50-57
唐三彩种类丰富,其内容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有尽有;造型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相一致,在朴实自然中透露着富贵华丽,对后世的辽、宋、金三彩及明、清景德镇釉上彩瓷器和朝鲜半岛的新罗三彩、日本奈良三彩和西亚的波斯三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色调丰富的釉陶是中国古陶瓷中非常重要的品种,但关于釉陶的产生、来源和演进的综合研究仍比较欠缺。从本期开始,我刊陶瓷栏目连续两期推出古代釉陶艺术专题。釉陶指釉中掺入助熔剂的低温施釉陶器,起源于北非的埃及,并经过西亚向东传播。至汉代,釉陶工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我国,到唐代发展为绚丽多彩的唐三彩艺术。唐三彩随着大唐而兴,随着安史之乱而衰落,但它对东亚、西亚、北非的釉陶艺术都无疑产生了深远影响,催  相似文献   

20.
张天琚 《收藏界》2014,(11):53-59
到目前为止,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生产三彩陶瓷器的唐代窑址在四川、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都有发现。考古学界把四川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所以,就有了"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之说。四川三彩器有瓷胎,也有陶胎,唐代瓷胎较多,宋代陶胎较多。四川三彩陶瓷器是用铜、铁、锰、钴等色料在釉上和釉下绘画或点染,色料交错和间隔施用,以高温或低温一次或多次烧制成型后,成品形成独特的黄、绿、褐、蓝等数种颜色流动交融、交相辉映、斑驳淋漓的彩色釉面,既有原色、也有复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