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有仪 《收藏》2012,(19):68-73
扇面文化最初流行于文人之间,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清杨修为其画扇之事。到了北宋,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传留下不少扇面画。集书法、绘画艺术于一扇之上,则始于明代,并随之出现了折扇。文人骚客如唐伯虎、郑板桥等,均有画扇轶事流传。明清两代,几乎所有在画史上留有一笔的画家都画过扇面。扇面往往是画家的心血之作。尤其是折扇,无论构图还是笔墨,都要比一般作画难得多。一来是由于扇面尺幅较小且为弧形,书写作画需有讲究;二是折扇有折痕,更是增加了运笔的难度。此外,扇画需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停  相似文献   

2.
韩建武 《收藏》2012,(19):38-43
扇分为团扇和折扇两大体系。团扇历史最为悠久,在团扇上写字绘画始于三国,明中期折扇盛行后,团扇趋于没落。折扇,古称折叠扇,相传自宋代开始由朝鲜传入我国,明永乐时进口大量的朝鲜折扇。据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式两面,与今折叠扇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这是古代文献所见宋代折扇的最早记载。在折扇上作书绘画成为风气,大约在明永乐以后。现将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部  相似文献   

3.
画僧竹禅     
何江林 《收藏》2015,(5):46-53
在中国,禅画就像禅宗中用棒喝、偈谛的方法令人开悟,绘画作为宗教体验的一种缘相,画僧始终是艺术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对于禅修的僧人来说,书法和绘画都是一种方便法门。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禅画可以让人体验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因此,在此回顾清代画僧竹禅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是一件雅事,值得我们一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4.
彭志才 《收藏界》2013,(9):94-99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是通过科举制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清代自顺治入关开科取仕,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七十岁恩科为止,一共开了一百十二科,取了一百十四位状元。由于清朝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比较高,状元们在书法方面均下过较深的功夫,有些状元不仅书法水平高,而且兼习绘画,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邮政于2013年7月13日发行一套4枚《琴棋书画》邮票。这是一套具有浓郁文化内涵和高雅艺术情趣的邮票。此前,我国曾经分别发行过古琴、民族乐器、围棋、书法、国画等题材邮票有数十套,尤以中国绘画、古代书法题材邮票为多。而将"琴棋书画"作为古人倡导的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几暇怡情——乾隆朝君臣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清代弘历出生自康熙五十年(1711年),自幼接受满、汉、蒙、藏多元文化教育,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通。不仅如此,在治国理政之余,乾隆皇帝还对文人士大夫饱含闲情逸致的文翰墨缘颇为推崇,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古代收藏和当朝书画。乾隆皇帝倡导"四王"山水画、常州派花鸟画及人物画;在书法方面,宫廷范本书法以传统帖学为主导,由此形成庞大的馆阁体书势。这些都为宫廷书画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0,(10):192-192
经典艺术 线装典藏中国历代名家名品典藏系列《中国历代名家名品典藏系列》精典艺术藏书.以传统宣纸彩印形式、采用极品徽宣四色套印.充分展现原作风采.真实还原名家名品艺术神韵。本套大系分为古代书法、古代绘画、近现代书法、近现代绘画、当代书法、当代绘画六大系列。选取历代绘画大师、  相似文献   

8.
藏事短信     
《中国收藏》2020,(1):14-17
国博呈现馆藏精品宋元书画2019年12月17日,国家博物馆推出专题展“中国古代书画展”,近10米长的《辋川图卷》及《饮饲图卷》等宋元真迹首次展出,赵构、赵孟頫、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锋、傅山等诸多名家书法集中呈现,南宋名臣文天祥目前仅见的3件传世墨迹之一《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亮相。据介绍,此展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和清代的绘画与书法三个单元,遴选了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  相似文献   

9.
乔志强 《收藏》2014,(17):30-35
民国时期的中国画坛,上承清代"以地别为派"的余绪,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三大地域性的绘画流派,即以金城为首的京派、以吴昌硕为首的海派和以高剑父为首的岭南派相比较于具有较为浓郁商业活动色彩的海派和以提倡"折中中西"为鲜明艺术主张的岭南派,京派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本营。在京派绘画的发展和民初的北京画坛,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  相似文献   

10.
独树一帜的“南陈”及其艺术特色谈到中国古代绘画,“南陈北崔”是两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何谓南陈北崔呢?据清代姜绍书的《无声诗史》载:“老莲工人物,衣纹圆劲,设色奇古,与北平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南陈,指的是明末江南大画家陈洪绶。陈洪绶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之一,也是明末清初充溢着真挚感情的诗人和善于刻画世情的散文能手,又是一位不甘傍依古人而能自创一体的书法名家,更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艺术大师。其中绘画造诣最高,前人评  相似文献   

11.
张丽萍 《收藏》2012,(2):16-24
安徽省歙县博物馆藏有著名画家黄宾虹、张大千、徐燕孙、溥松窗、吴镜汀、汪溶、汪采白、张君逸八人合作的两开扇面绘画册页,此两开扇面当初应为一体之八面集锦成扇,专供多人合作。这两开扇面绘画册页之外,另附一开叶永康先生的题跋:"此君逸先生赠送歙县文化馆之折扇,上有吾乡宾虹、采白、慎生诸先辈仙品各一幅,镜汀、大干、燕孙、松窗各一...  相似文献   

12.
曹淦源 《收藏界》2013,(7):100-106
八大山人生平与艺术都极富神秘色彩,是中国历史上最瞩目的艺术家之一。关于他的书法,清代文人撰写其传略曾有评述,如邵长蘅云:"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龙科宝云:"山人书法尤精,少时能悬腕作米家小楷,其行草深得董华亭意,今不复然。"陈鼎云:"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以上为人熟知的数则资料,文字都十分简略。近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收藏》2012,(10):38-41
扇分为团扇和折扇两大体系。团扇历史最为悠久,在团扇上写字绘画始于三国,明中期折扇盛行后,团扇趋于没落。折扇,古称折叠扇,相传自宋代开始由朝鲜传入我国,明永乐时进口大量的朝鲜折扇。据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式两面,与今折叠扇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这是古代文献所见宋代...  相似文献   

14.
庞洪奇 《收藏》2014,(8):34-41
白地黑绘(亦称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方法。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一装饰技法在宋代书法、绘画艺术繁荣和普及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正是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同时,它又以多方面的创造及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彩绘瓷器及文人书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6,(13)
正清代宫廷的唐卡画唐卡艺术历史悠久,是西藏绘画特有的艺术种类。"唐卡"一词源于藏语的音译,意为各种质地的宗教卷轴画。西藏地域广袤,唐卡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内地以及中亚、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的佛教艺术影响,尤以中原汉地绘画的影响最为深远。清宫唐卡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贡品,即西藏政教首领达赖、班禅,甘肃、青海、蒙古等地宗教领袖,以及章嘉、阿旺班珠尔、阿嘉等驻京的呼图克图  相似文献   

16.
陈长虹 《收藏》2014,(7):50-61
新都宝光寺自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复建以来,依托深厚的传统,在短短两三百年内就迅速发展为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之一。其佛法、香火隆盛,所结善果之一,即为寺中所藏大量文物,居四川众寺收藏之首。在这些文物珍品中,书画藏品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独树一帜,有元、明、清及近现代名家绘画和书法近2000件,其中200余件被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数量和品质已达到一所普通市级博物馆的收藏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沙伟 《收藏》2014,(21):35-40
今年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书画大师吴昌硕(1844~1927年)诞辰170周年。吴昌硕属于大器晚成的艺术家,曾言自己“三十始学诗,五十始学画”。且金石、书法、诗歌、绘画“四绝”,又融为完整的一体。其篆刻、书法和绘画水平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公认为艺坛泰斗和“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纵观中国书画中的人物画发展史,其从宋元之后便开始走向衰落。尽管明万历时期学者利玛窦(1552~1610年)、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宫廷画家郎世宁(1688~1766年)这两位意大利传教士为其注入了西洋人物画技巧等新的血液,但总归是难挽颓势、影响甚微。相较于清代山水花鸟画的繁荣,人物画日趋没落。直至吴昌硕时代,中国的水墨人物画开始呈现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中国绘画线条具有的书法性,在历来的艺术家中,不乏书法入画的大家,把中国画的韵味的提升,使中国画艺术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清代初期的绘画,艺术风格上承袭宋元明的余绪,文人画占据着主导地位。士大夫们以山水、花卉寓意,题词跋文于画来抒发他们的上现意必。他们重视绘画中的书法趣味和诗书画的结合,追求笔情墨趣,风格技巧争奇斗艳,名家辈出。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20,(10)
正书法是一门艺术,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相对来说只是个小圈子,在实用书写趋于式微的今天尤为如此。奢想天下人都来"书法",似全都当和尚谁来种地呢?所以圈内人看书法还是应当客观些。首先,书法就是书法。事物有区别,是因为属性异。事物有苟同,是因为相互之间有联系。书法有自身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书法是书法而不是绘画。在继承前提下创新,创新才是有效的,才有意义和价值。书法与相关事物在联系上往往有一个模糊边际,边际相切,缘于吸纳与融合。书法与画国画笔墨纸砚通用,用笔方法、线质线性也颇多相通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