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学礼 《收藏界》2011,(1):79-79
本人早先收藏一枚"第一重四两"古钱,钱径41.4毫米,穿径8.6毫米,厚2.4毫米,重20克。此"第一重四两"钱面有外廓,背平素,与大"半两"相同,品相佳美,通体硬绿锈包浆,轻掷于地,则哑然,而无转音亦无破音。钱面文是非常精美的小篆,笔划均匀,结构完美,是一枚珍稀的砝码钱。  相似文献   

2.
韩文岐 《收藏界》2012,(2):77-77
我收藏的古币中,有一枚钱文为"大泉五十"背"宜泉吉利"钱,此钱为西汉末年新莽朝所铸吉语钱。该钱直径为27毫米,穿径10毫米,厚1.4毫米,重2.3克,钱体为绿锈包裹,包浆熟旧自然,乃开门见山之品。钱文书体为悬针篆,笔法老到,字体清秀美观,铸造精良。不论从形制上、书体上,还是铸造工艺上均体现了新莽朝铸币技艺的精湛高超。  相似文献   

3.
苏定鸿 《收藏界》2011,(3):71-71
笔者藏有一枚秦超大"半两"铜钱,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古钱。此钱直径65.7~66.7毫米,穿7.3×8.1毫米,厚7.7毫米,其中肉厚3.1~3.7毫米,重94.6克。"半两"两字高挺,最高达4毫米,略具弧形。在"半"字右上方及右边缘有凸起流铜,钱币浇注口在上方外缘。  相似文献   

4.
李家和 《收藏界》2010,(9):77-77
五年前,我于古玩市场购得一枚铁钱,开始以为宋钱,在香蕉水中浸过后,才看出"崇庆元宝"四字。 该钱直径3.3厘米,穿径0.85厘米,厚3.2毫米,外缘微微凸起,"元"字右下方有缺口(照片色彩比厚钱稍重)。  相似文献   

5.
我于2005年初,以五枚品相完美的"大观通宝"折十钱,从一位泉商手中换得这枚长捺大观(图1)。此枚钱币直径41.2毫米,穿径11.2毫米,厚3.1  相似文献   

6.
周少华 《收藏界》2011,(2):71-72
清王朝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时期"乾隆通宝,,钱的铸量和存世量都很大,包括宝泉、宝源、宝直等二十多个铸钱局先后开铸,材质有黄铜、青铜和红铜。面文"乾隆通宝",书体多为楷书。背文沿用雍正满文钱式,穿左为"宝",穿右铸各局名。新疆红钱左多满文,而右为回文。钱径一般在24~26毫米,重量一般为2.8~3.6克。  相似文献   

7.
咸丰宝巩局是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其钱面值有小平、当二、当五、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数种。铜质分红铜和黄铜两种。钱文有宋体、楷体,书法求异,特别是满文"巩"字多有变化。形成宝巩局咸丰钱文书法独特的风格。笔者珍藏一枚"咸丰元宝"当千宝巩局阔缘样钱。直径66毫米,穿径11.2毫米,厚5.2毫米,外廓宽12.8毫  相似文献   

8.
袁永成 《收藏》2014,(8):86-86
笔者藏有一枚反书"家国永安"吉语大花钱,直径42.8毫米,厚度3.8毫米,重量26.1克(图1)。传世品,其铜质精良,面背穿郭似有决纹。说起这枚钱还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能得到它也可说是一种缘分吧。那是1994年春末,几位朋友相邀去邻近的孟津老城边钓鱼休闲,内有与当地古玩商相识者知道我喜好收藏,就建议我顺便买些值得收藏的玩意儿回来。  相似文献   

9.
叶伟奇 《收藏》2008,(12):123-123
数年前,笔者从福州市花鸟市场地摊上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其面文对读,背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见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淮在位期间(1875-1908年)铸造的年号钱。所见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唯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0.
老董答问     
《收藏界》2006,(9)
尊敬的董大勇先生:您好!前不久我集得一枚青铜大花钱。径72.9毫米,穿12毫米,厚3.8毫米,重89克。该钱铜质精良,包浆自然,似为传世品。钱面高浮雕四人像,是神?是将?寓意是什么不甚了解。由于没有钱文作参考更不好断代,故请教先生。说也巧,事隔不久,我又遇一面雕有与之完全相同的四人像白铜铜镜。铜镜内径61毫米,花钱内径也61毫米,同时,钮座与钱穿外径相等。现将铜镜彩照一同寄去,或许对分析花钱人物及断代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国治 《收藏界》2011,(9):71-72
异彩纷呈的非行用品辽钱中,铜多银少,金者罕见。面为"应历通宝"钱文,背高浮雕全龙图纹的金钱,在辽钱中尚属首见。"应历通宝"金钱,外径22毫米,厚2.1毫米,其中浮雕高1毫米,重量4.2克。钱面规制,轮廓周正,字廓高挺,字口深峻。钱文隶书,右旋读,辽风彰显,时代气息十足。钱背是在凸出的台面上,按顺时针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不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据"诚轩古钱、银锭"2010年11月16日北京拍卖会图录第85页"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华夏国拍2010年秋拍会图录第97页,直径44毫米和44.5毫米钱,《金泉古韵》,第185页,直径43.8毫米钱,还有2010年秋季景星麟凤专拍会第108页、109页之2761和2761,即本文中图2、图3钱,都是黄铜质。  相似文献   

13.
陈国友 《收藏界》2012,(5):75-75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小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  相似文献   

14.
何开俊 《收藏界》2012,(3):68-68
图1机制“光绪通宝”方孔钱为常见普品,与其钱文及造型相同的满穿钱被定为五级品,而图2这枚满穿钱的正面钱文“光绪通宝”四个字与图1的钱文个个皆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池萍 《收藏界》2011,(8):71-71
此钱直径28.8毫米,厚0.2毫米,重7.5克,边有很小的残损。此钱笔道圆滑,字口深峻,穿口无渣,文字与铁钱相近,应该是一枚折二铁母。南宋时期沿长江一线的四川、荆湖地区、两淮地区的宋金边境地带行使铁钱,  相似文献   

16.
白守爱 《中国收藏》2020,(5):134-135
“梅兰竹菊四君子”诗文民俗钱币是典型套子钱。此钱一套四枚,有大小两种版式,大版尺寸在55毫米左右,小版在45毫米左右。其铜质精良,工艺精湛,穿口精修并打磨成“鱼脊”,面文、风格成系列,为清朝四川官炉铸造。  相似文献   

17.
赵承 《收藏》2012,(3):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  相似文献   

18.
珍币二则     
首见"大康六年"小平钱笔者从一位吉林钱商手里集得一枚"大康六年"小平钱。当时问他钱的来历,他只说从民间收购。钱径24.5毫米,穿径7.5毫米,厚1.4毫米,重3.6克。蓝绿硬锈包裹,  相似文献   

19.
叶柏光 《收藏界》2012,(12):80-81
笔者今天要向各位泉友介绍的是一枚特大型出号铁质"大观通宝"钱。此钱直径为150.3毫米,厚度9毫米,穿口33×33毫米,重量730克。此钱有碗口大小,制作极为精美,字口清晰,字文平整,具备铸造所需的拔模斜度。此钱的所有数据早已超过常规制度,颇具王者风范,真无愧于"大观通宝之王"的  相似文献   

20.
西夏《贞观宝钱》传世很少,古钱爱好者很难看到真品,只能在有关古钱的书刊上看到其拓片,故属珍罕品。笔者早年收藏到一枚西夏小平《贞观宝钱》,今刊出供古钱币爱好者观赏。该钱外缘直径为25毫米,穿为每边长7毫米的正方形,厚0.8毫米,重4.7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