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树浪 《收藏》2012,(1):38-45
青铜时代是中国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享有使用青铜特权的王室贵族,将龙纹铸造在青铜器皿的表面。增添了器物的装饰效果,也体现了使用者的威严和权力。青铜器从商周的繁荣时期到秦汉的颓败时期,各式各样的龙纹也一直随着青铜器的发展而演变。  相似文献   

2.
喻晓辉 《收藏》2023,(2):46-49
<正>一、青铜器及其发展概述青铜器在世界史上有近6000年历史,在我国有近5000年历史,相当于尧舜禹时代,相关文献中开始出现了青铜器冶铸的记载,最初出现的青铜器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到了夏代,开始有了青铜容器和兵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商中期青铜器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相似文献   

3.
古代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指商周时代祭祀的礼乐器具及贵族日用的器物,现许多器物的名称大多来自器物上的自署。大体可分为八个类别,古籍中记载着其用途。现介绍其中四个类别。  相似文献   

4.
敬平 《收藏界》2010,(2):110-111
我国铜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独具艺术特色,历来被中外收藏家视为重点收藏的宝物。 清代铜器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用途上,还是性质上都截然不同。商周时期,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贵族为了弘扬祖德、刻纪功烈,铸造铜器并记录在铭文中。  相似文献   

5.
朱凤瀚 《收藏》2013,(3):64-73
作为中国青铜器的研究者,笔者常常自问,商周青铜器究竟美在哪里呢?如果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地回答这一问题,我的感悟是,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在每一件堪称为艺术精品的青铜容器上,都展现了一种从表面上、从概念上看似  相似文献   

6.
林轩 《中国集邮》2001,(9):10-11
青铜是指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和纯铜比较,青铜较坚硬,易铸造,光泽好,耐腐蚀,可制作生产工具、兵器和装饰品,因而受到格外重视。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两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15个世纪。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识达到了高峰。在当时的亚洲艺术史和工艺史上,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绝对是一颗光衫夺目的明珠。  相似文献   

7.
张懋镕 《收藏》2006,(7):64-65
2005年9月,上海崇源艺术拍卖有限公司和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海外回流青铜器观摩会,展示了从国外购回的16件商周青铜器。其中一组器主名为“xi”青铜器(包括1件鼎、3件簋、1件盉、1件盘)尤为引人注目。近日陈全方先生东著文(《新见商周青铜器瑰宝》,《收藏》2006年4期),作了详细而富有见解的介绍。陈先生认为铭文中的“xi”,就是西周早期鲁国国君鲁侯熙,并且断定这是一组鲁国国君的铜器,它们“提供了西周早期至中期的青铜标准器,是研究周公家族史及鲁世家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对“xi”组铜器形态、铭文作了详细观察之后,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马景政 《收藏界》2013,(11):49-52
若不是器物周身诗书画印的一派风雅韵致,若不是器物蕴涵里的那些深邃和厚重,单是“暖锅”二字,绝难叫人与收藏和鉴赏扯到一起。殊不知,这类三件套的瓷质器物出身并不卑微,商周青铜器里的重要礼器簋和豆,便是普通暖锅和高脚暖锅的祖先。所以,这两种器型才有簋式暖锅和豆式暖锅之称。同治光绪年间,此类器型的浅绛彩瓷器作为以陈设功能为主的时尚品,曾在官员和文人阶层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9.
任涵 《收藏》2019,(1):30-33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由于特殊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铭文,是历代好古者的最爱。但其造伪从春秋到现代从未中断,特别是清末民国后,造伪风更甚。改革开放后,青铜器较高的经济价值逐渐吸引了很多眼球,于是出现众多以牟利为目的的仿造品,令人难辨真假。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16,(4):141-144
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且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从用途上来说,青铜器分为容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几个大类。本文简介一些青铜容器主要的种类和名称。  相似文献   

11.
朱凤瀚 《收藏》2013,(2):64-73
作为中国青铜器的研究者,笔者常常自问,商周青铜器究竟美在哪里呢?如果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地回答这一问题,我的感悟是。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在每一件堪称为艺术精品的青铜容器上,都展现了一种从表面上、从概念上看似有矛盾,但又被高度地和谐在一起的两种要素,即在造型基调上呈现的肃穆、庄重的气质与,  相似文献   

12.
《收藏界》2008,(8)
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吴镇烽编著的《商周有铭青铜器总汇》一书即将出版。全书共收录传世和新出土的商周有铭青铜器15567件,是商周有铭文的青铜器集大成之作,下限到2008年6月底。其中食器5354件,酒器6241  相似文献   

13.
铸万  雪痕 《收藏》2011,(11):82-92
民国时期青铜器的出土 民国时期发现的青铜器,虽然多数未经科学发掘,但与1911年之前的发现还是有着差别的。从北宋到清代末年,青铜器多是被偶然发现或盗掘所出,资料并不算少,而且很重要。例如毛公鼎等,由于资料比较零散,看不出器物与器物之间的关联,只能是孤立地研究。民国时期则不同,  相似文献   

14.
高功 《收藏界》2015,(3):124-139
2012年和2013年,在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115件青铜器,其中有龙纹禁、方彝、簋形器、四耳乳钉兽面簋、牺尊等。这些青铜器种类丰富、铸工精湛、极为罕见,有些是首次经考古发现的,如球形体的凤鸟纹簋、龙纹簠以及两件牺尊等。最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别致、制作精良、世所罕见,为商周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珍贵资料,对当时历史、文化和礼制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冯毅 《收藏》2011,(5):95-95
此鼎为笔者所藏众多青铜器中极具时代特色的一件,数年前从海外购回(如图)。青铜器不仅是我国商周时期之重器,而且是全世界为之赞叹的顶尖艺术品之一。世界各大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大家无不为能拥有一件精美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而骄傲。  相似文献   

16.
李梅 《集邮博览》2013,(9):22-25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的美誉。后母戊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历经辗转,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大鼎的铸造在商后期大约需要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中国邮政于1964年8月25日,发行了此图案邮票,志号:特63《殷代铜器》(8-8)。  相似文献   

17.
赵爱军 《收藏》2006,(4):89-89
山东省济阳县刘台子遗址出月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尤为玉器精湛、量多而为世人瞩目。兹对西周早期玉器精品凤鸟纹玉板,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梅春第 《收藏》2001,(8):87-87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享誉世界久已。而鼎义是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是古时候用以烹煮肉类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和秦汉延续2000多年,它一直地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其中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鼎有很小的,也有极大的,小的不足四寸,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9)
正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大繁荣时期,各地区窑业兴旺,在釉色、造型及装饰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而将青瓷之美发挥到极致的龙泉窑,在艺术气质和美学品质上,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审美追求。尤其在南宋时期,龙泉窑釉质莹润如玉,造型简约典雅,达到了青瓷艺术的巅峰。除了盘碗壶等大量实用器物外,还出现了觚、琮、尊、觯、簋、鬲等一大批独特的仿商周青铜礼器的瓷器,散发着深沉、凝重、高雅的品质之美。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3)
正2014年6月,湖南民国初年出土的商末周初青铜重器皿方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盖身分离、流离颠沛之后,器身终自海外回归故乡湖南,这件盛事成为2014年社会关注的文博界热点之一。湖南是我国南方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最多的省份,曾出土过商代四羊方尊、人面纹大禾鼎等青铜重器,其造型和纹饰既有中原风格,也有地域特色,很多造型奇巧独特。湖南发现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历年来湖南出土商代青铜器数量巳达30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