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今画家之中,用心绘画者众。而但凡作画便常点缀以垂钓之景的,却较鲜见。明代沈周即其中之最者。在沈周的山水画作中,常以渔钓小景或几笔涂就的小钓舟,点缀于画中的山水之间,可见沈周写诗作画时,都凝结着钓鱼的心境。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州(今苏州)人。是吴派文人画的主流画家,为明朝四大家之一。流传至今的山水长卷《听泉图》是其代表作。从此长卷中截选的  相似文献   

2.
吴门派,即"吴门画派"的简称,为中国画的流派之一。明代沈周与其学生文徵明,画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与取法南宋的浙派不同,属文人画体系,盛行于明代中期。从学者众多,著名的有文伯仁、陈道复、王穀祥、陆治、张宏、陈裸、周之冕等,他们都是江苏苏州府人。苏州在古代称为"吴门",所以被称"吴门派"。吴门派书画家众多,山水、人物、花鸟  相似文献   

3.
正崛起于15世纪中期的吴门画派,使元末以来备受冲击的苏州画坛再度饮誉江南近百年。然而,到了16世纪后期,随着核心人物文徵明(1470~1559年)及其子侄、学生的相继陨落,吴门画派一时间成为了评论家口诛笔伐的对象。批评言论中影响深远者,有后来居上的松江派领军人物董其昌(1555~1636年)的画评。虽然董其昌的文集、题跋中,对于近邻吴门画家的直接评论并不算多,却指出了吴门画派后期"刻画""习气""纤媚""恬俗"等诸多弊病(见张子宁《董其昌论"吴门画派"》,载于故宫博物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在书法史上,还是绘画史上,文徵明都堪称是一位巨匠。其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如此全面且成就高深,纵观历史恐唯有赵孟頫一人可比。特别是在"文人画"发展史上,文徵明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人。因曾任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斋号有停云馆、悟言室、玉兰堂等。明代"吴门画派"领军人物,与沈周并称"沈文",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明四家"。  相似文献   

5.
好运 《收藏》2001,(3):76-78
中国绘画史上,流派林立,名家辈出。明代中期,苏州的吴门画派异军突起,成为继院体、浙派之后的又一画坛盟主。创始人为沈周,代表人物为文徵明、唐寅、仇英,有人将四人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吴门四杰”。他们淡泊仕途,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自乐。尤其在绘画上,他们师传统、师造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中国画坛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方晖 《收藏界》2014,(3):84-87
在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绘画艺术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其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形成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以赵左为代表的“苏松派”,以沈士充为代表的“云1司派”等。安徽歙县博物馆现藏有“云间派”代表人物沈士充的《山水图》册,共八开,每开纵26.2厘米,横17厘米。  相似文献   

7.
正文徵明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四绝"全才,也是文人画在明清时期的标志性人物,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他文友、学生遍及天下,在嘉靖中后期成为"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流风余韵,画名远播,影响吴中地区几代画家。文徵明的山水画,从题材内容上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表现雄伟、深静、清秀的江南自然景色,具有更强的现实性,是文徵明现实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这类作品既反映了平和恬静、雄伟奇异的自然境界,也表现出了典型的文人画家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8.
提到明朝中期艺坛上最熠熠生辉的画家群体,非“吴门画派”莫属,而论及“吴门画派”的主力,则首推以文徵明为领袖的文氏一支。衡山门下,人才济济,各有所长,一时灿若星汉,令人叹为观止,而陆治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6)
正黎雄才(1910~2001年)是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精山水画,作品气势雄浑,被称为"黎家山水"。黎雄才的父亲是一名裱画师,兼善金石书画。耳濡目染之下,黎雄才从小就喜欢画画,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便挑选出一些家藏册页供他临摹。最初临上官周和沈周,家藏临完后,就挑选客人拿来装裱的作品临摹。1923年,黎雄才进入肇庆中学,师从居廉的学生陈鉴(为高剑父的同窗),开始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人画,笔墨基础日渐坚实。  相似文献   

10.
徐培玲 《收藏》2009,(9):104-107
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他精山水、花鸟、人物画,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由于不善诗书,在文人独领风骚的明代,多遭排挤,后世对其记载也较少。清方熏《山静居论画》评道:“仇实父以不能文,在三公(沈周、文徽明、唐寅)间稍逊一筹。然天赋不凡,六法深诣,同意之作,实可夺伯驹、龙眠之席。”(伯驹即赵伯驹,南宋画家;龙眠即北宋画家李公麟。)仇英不能诗书却又能位于吴门之列,足见其精湛的绘画技法和高超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1.
马起来 《收藏界》2012,(8):79-84
沈周《桐荫乐志图》轴绢本设色纵137厘米横86厘米"钓竿不是功名具,入手都将万事轻。若使手闲心不及,五湖风月负虚名。"这是明代杰出山水画家沈周在他创作的《桐荫乐志图》上的自题诗。咏物抒怀,诗情画意,生动地表达了画家清居闲适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期,中国画坛最强大最典型而又最复杂的是"吴门画派",简称"吴派"。该派领袖人物沈周、文徵明与著名画家唐寅、仇英,被文坛誉为"明四大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可嘉靖以后,该派逐渐衰败,"吴派"传人董  相似文献   

13.
陈明哲 《收藏》2007,(1):76-79
花鸟一门,从“徐熙野逸”一派发展到文同(与可)直接落墨写竹,始有写意花鸟,至杨无咎,赵松雪,王渊,张中,完成了从绘画到写意的转折,又经“吴门画派”沈周、唐寅再传陈道复、徐渭、“扬州八怪”,遂有大写意花鸟。  相似文献   

14.
程义 《收藏》2012,(9):20-27
苏州历来人文荟萃,宋元以降,文人名士多视之为“城市山林”,明清两代,其作为文人书画创作中心,更是驰誉海内。“吴门画派”“吴门书派”名扬天下,画家仅以数量论,即逾八百。苏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得其地利,日积月累,遂有百川汇海之势,现存书画一类总数达6000件之多,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的"明清皖籍画家作品展"正在该馆对外免费展出。全部展品60幅,是从以肖云从为首的"姑熟画派"、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以梅清为首的"宣城画派"和以戴本孝为首的"黄山画派"等画家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在中国画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全国享有盛名。这些画,热心的观众本来是很难看到的,由于改革开放文物逢盛世,收藏单位明白这些作品应属全  相似文献   

16.
陶正晨 《收藏》2008,(8):113-113
黄璧(约1720~1780年),字尔易,号小痴,广东澄海人。清初著名画家。曾拜翁铨为师,善画山水,兼长虫鱼鸟兽。他融合了闽、粤两派画家之长,画风兼收并蓄,作品笔墨深厚,结构自然,颇有法度。黄璧技艺精湛,尤喜写江南景色,足迹遍及西湖、虎丘等名山胜迹,所绘山川名胜气势磅礴,生活气息浓啄,画风与明代吴门画派较为贴近。作品《急流舟上图》《赏雪图》收入《广东历代名画选集》。  相似文献   

17.
牟建平 《收藏》2012,(24):128-129
在近当代中国画市场上,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浙江画派、金陵画派、长安画派被誉为"六大画派",但若论影响最大、成就最高、行情最热的,自然非京津画派莫属。京津画派主要是泛指自上世纪初以来生活、创作、工作和游历在北京、天津一带,在中国画技法上主张"继承传统、融古出新"的一大批画家。这些画家人数众多,其中较出名者有徐悲鸿、齐白石、溥儒、金城、陈师曾、叶恭绰、陈半丁、萧谦中、王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9,(4)
正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董其昌(1555~1636年)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洞察画坛时弊,以禅喻画,及时明智地提出与倡导"南北宗论",并在实践上充分加以印证,创中国文人画理论史上又一高峰,翻开了文人画创作的新篇章。其后诸如清初四高僧、四王吴恽、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等,乃至晚清、近代300余年的画坛,大都在其理论辐射下而成就,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文人画创作高潮。元代以降,具备自出机杼、承上启下地位的唯赵孟頫与董其昌二人,故称"画史两文敏"。鉴于董其昌于画史之重大历史意义,以及董氏本为上海人,上海博物馆又是其传世书画的重要收藏与研究机构等因素,本次隆重举办的大陆首次"丹  相似文献   

19.
刘天琪 《收藏》2011,(8):48-52
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生命和承载思想、文化观念的山水画,肇于人生觉醒之六朝,延至唐代王维摩诘以诗入画,且画蕴有诗,遂为文人画之初祖。此后宋元时期南北画家各有发展,江浙以湖州为文人活动中心,前有赵孟频开宗立派,后有“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各据高峰。  相似文献   

20.
开篇语     
《收藏》2016,(3)
正新安画派自清代形成以来,相对于其他画派显得有些淡泊和孤寂。其艺术家的主要表现对象是黄山及徽州地区的风物、人文,由于这些艺术家多为明代遗民,故其作品具有一种『隐士』的意味。这些人品、气节超逸的画家以真山真水为描绘对象。新安画派的作品多表现出高古、秀逸、清雅之气,与清初被程式化了的『四王』形成鲜明的对比。2014年是弘仁去世350周年,也是清军入关370年,刚刚过去的2015年又是查士标诞辰400周年。借此,特组织本期关于『新安画派』的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