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镇西老师在博客中为青年教师提供的学习书目,让我的阅读有了方向——读大师的书,读同行的书,读时事杂志,读孩子们的书。在读书过程中,我渐渐地沉静了下来,不再为孩子不能完成作业而急躁,不再为学生不合作而心烦,不再为家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按照"大楼、大师、大气"的理念和思路,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着力改善学校文化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深化对大学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觉与自信,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身为一位语文老师,引领学生们读书是我的责任,让读书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结合起来也是我的责任。我接班的时候,学生们正值三年级,处于阅读培养期,阅读能力发展迅猛,因此引导孩子读书、重视孩子读书是我首要的任务。一、精心选择书目1.《新语文》如何让班上56个孩子接触到符合自己"胃口"的文章?我想到了《新语文》,"阅读经典,走近大师"是这个读本的贯穿性线索。几乎每一册都形成一个系列,书中节选了大量中外名家名著。孩子们通过读《新语文》,在短时间内视野可以得到拓  相似文献   

4.
绚烂的当代文化,像越洋的季风,吹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也吹进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一直较为"空宽"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也为当代文化所占据,最主要的就是音像文化、网络文化和休闲文化。这种被称为大众化的消费文化,备受孩子们的欢迎。看看电视,上上网,以画面和音响来诠释文字意思的阅读,轻松而美丽。这种文化语境,一方面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迈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绚丽空间,让课外阅读时尚化。另一方面,这种文化语境又使许多的学生逐渐疏远了白纸黑字的阅读文本,能在课外真心地来阅读印刷文本的孩子已经不多,使阅读教学处于一种难言的困惑中。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社会早已进入了三屏时代:电视、电脑以及近似疯狂的手机。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早早成了刷屏一族!可怕的数据也在显示:我们的阅读信仰在今天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是消失的危险!阅读也正在远离校园,远离孩子们!因此,阅读势在必行!让孩子做一个有温度、有情趣、有能力的读书人!改变,从阅读开始!从儿童的阅读开始!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途径,阅读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也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的过程。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的高低又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素养高低的重要表现。当下阅读急功近利,大众的阅读多功利化、消遣化,快生活节奏甚至让人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更不用说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了。边远地区青少年的审美阅读更是一片盲区,他们的审美情趣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面对新的目标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呢?一、通过创设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书香教室文化。教室文化是一种硬文化,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一个不凡不俗、清新雅致的教室书香环  相似文献   

8.
朱文君 《人民教育》2012,(18):39-40
与其说是我的教学策略让孩子们喜欢上文言,毋宁说是孩子们对文言的"爱你没商量",让我就此展开了一段绮丽的教学旅程。最初萌生教文言文的想法,是2003年。那次,我有幸观摩了全国阅读大赛上一位教师执教文言文。那位老师在让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耐心而详尽地讲解文章中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言字词。只见他时而板画,时而讲解,讲解精彩,板画精美。而坐在台下的我,此时却分明感受到从孩子们那里涌动而来的按捺不住急切想读的暗流。果然,当老师讲完了知识点,指名一个女生站起来读,她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朗读中,读得声情并茂,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高中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各学年度,除了重视课内阅读(语文读本)外,还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经典阅读、新闻阅读、时文阅读)来提高写作技能,真正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内(写作)的通透。一.经典阅读与作文教学经典阅读是个体生命建构自我灵魂、完成自我超越、提升生命境界的必经之途。国学大师季羡林特别强调要读国学经典:"有一个平凡的真  相似文献   

10.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在他的关于儿童成长与素质教育问题的散文名著《一切从童年开始》中,一开篇就强调说:书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伴侣。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就会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目前我们孩子的阅读环境并不乐观。一方面,卡通片和网络游戏等传播媒体对孩子强大的攻势,使孩子们远离阅读;另一方面,父母在孩子阅读内容的取向上功利色彩太重,让孩子越来越厌倦阅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课外时间让孩子包围在教辅材料之中。那种纯正的文学阅读,正离我们的孩子们越来越远。新年新决心,2008年伊始,一定不要忘了——让孩子迷上纯正阅读!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湖北省丹江口市教育工会、教育局开展丰富多彩的"书香水都·全民阅读"活动,积极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师生文化修养。一是举行"书香水都"青少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充分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通过开展背诵、表演、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经典的魅力。二是开展第十四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利用德育课程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  相似文献   

12.
当暴力被文化粉饰后,披着文化外衣的暴力就成了美化后的妖魔、摧花杀手。当一个个花季少年在暴力文化的海洋中迷失自我、从暴力的受害者转为施暴者时,我们有理由反思:是谁在制造暴力文化,是谁在传播暴力文化做暴力的帮凶?让孩子们远离暴力重返充满童真的乐园,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义不容辞、不可旁贷的职责吗?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许多学校都会组织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节,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这样的主题文化节给孩子们带去了快乐,但毋庸讳言,很多的"节日"也就是热闹一阵,真正留给孩子们的东西并不多,而且给师生加重了负担。怎样才能使校园主题文化节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轰轰烈烈又实实在在,既充盈文化气息又不增加师生过多的负担?笔者认为:与学科整合,进行校本化规划、课程化实施、多元化评价,是提高校园主题文化节品位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我们的教育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没有充分考虑孩子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命状态,那么我们的教育注定是难以高效的"。细细品味,感触颇多。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道、授业、解惑",不只讲解那些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智慧,懂得做人的道理,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他们,朝着苏霍姆林斯基界定的教育理想境界"培养正直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我们的核心教育理念是——"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文化自尊"的教育,主要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感受文化的丰富性,培植民族文化尊严。"文化尊重"的教育,则是通过面向世界的教育帮助孩子们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陶瓷文化内涵与传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意识、观念性质的存在,它是无形的,是直接与人的需要、品位、愿望等主观意识结合在一起的。相对于陶瓷这种"物"而言,陶瓷文化是一种美丽,一种品位,一种灵性,一种由物所涵养的"神"或"气",是一种脱离了外观、式样甚至质地的相对存在。陶瓷文化的内核概括起来就是和祥安康。  相似文献   

17.
于平 《学苑教育》2023,(17):64-66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使孩子们的阅读不再孤独,共享“悦”读美好时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模式,让整本书阅读教学变得更加丰满、有趣、有效。它帮助学生将阅读整本书变成了阅读整个生活,提升了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掌握住了阅读的主动权就掌握住了语文的主动权,语文要回归本真,阅读就要还给学生。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主动积极为孩子们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等,为孩子们铺架阅读桥梁,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去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此时无声胜有声——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1.精挑细选,让孩子有书可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读书要保证有书可读。首先我们可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曾经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校十分重视读书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引领作用,组织全体学生积极阅读也就成了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中,我们应科学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实现大阅读理念,让学生在读书中提升文化品位,积淀阅读素养,形成个性能力和特长。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和学习乐园,使孩子们从小就爱上语文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就会把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