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背景材料】我国山东省的胶州湾、莱州湾分别处于渤海、黄海,是两个半封闭的内湾,由于水体交换能力弱和长期受陆源排污影响,近二十年来两湾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成了山东近岸海域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山东建设生态省的两大顽疾。我国知名海洋学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说,在这个大背景下,应由传统的治污为主改为“治”、“疏”并举,充分发挥海洋的自净能力,通过开凿人工海河,贯通胶、莱两湾,增强两湾水体交换能力,改善半封闭海湾的生态环境。据介绍,构想中的胶莱人工海河长约130千米,仅次于全长195千米的苏伊士运河,水深可在6…  相似文献   

2.
尹建强 《广西教育》2014,(31):161-162
秦汉真正大一统之后,《禹贡》经典化的统一帝国的模式与理念进入主动规划时期,成为其后王朝积极推进的空间政治方略,中央权威不断向外推廓,王朝地理架构向位于大陆边缘的海洋延展。继秦始皇乃临于海的实践之后,汉武帝也积极东巡海上,表现出对海洋的极大关注。这刺激了民间海洋探索和海洋开发的热情,促进了中国人海洋学的进步,王朝地理秩序也因此及于海洋。  相似文献   

3.
秦汉真正大一统之后,《禹贡》经典化的统一帝国的模式与理念进入主动规划时期,成为其后王朝积极推进的空间政治方略,中央权威不断向外推廓,王朝地理架构向位于大陆边缘的海洋延展。继秦始皇乃临于海的实践之后,汉武帝也积极东巡海上,表现出对海洋的极大关注。这刺激了民间海洋探索和海洋开发的热情,促进了中国人海洋学的进步,王朝地理秩序也因此及于海洋。  相似文献   

4.
关于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方面,学术界已对清代海疆总体政策、海权、海防、海洋贸易、海洋移民、海疆产业开发、清代盗匪、海盗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不足之处也很显著,表现为割裂清前期与清中后期,较忽略清代世界历史背景下民间因素在海疆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海疆政策与海疆开发实践之间的差异未能得以充分展示,政策研究与开发实践研究存在明显断裂,对外文文献的整理、翻译仍显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清代海疆政策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清代海疆政策对此前海疆政策的继承与更新、清代海疆开发中民间力量时常先于官方、取得成果后由官方接收等特征加以清晰的梳理;且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研究:清代移民政策与海疆开发、清代海防政策与海疆开发研究、清代海疆政策下的海洋产业评估、清代国家的海洋行为等。  相似文献   

5.
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期先后两次出使巴蜀,作《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准确地宣示了汉王朝的旨意,对开发西南夷作了政策上和理论上的阐述,安定了民心,取得了开发西南夷的成功,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同时对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开通南丝绸之路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类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比较研究在"西部开发政策"及广西大力推进"北部湾建设"的大背景下,广西自主培养海洋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此引起广西高校教育机构指导者及高校教育执行者对海洋类专业设置及海洋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视,并为之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王朝对西北均有开发政策,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时常受到来自西北方向敌对势力的威胁。为了稳定西北政局,保护开发成果以及王朝主体的安全,明朝对西北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等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胶州湾分别处于渤海、黄海,是两个半封闭的内湾,由于两湾水体交换能力弱和长期受陆源排污影响,近二十年来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成为山东近岸海域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山东建设生态省的两大顽疾。  相似文献   

9.
元清两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政权,对汉族都采取了压迫和怀柔相交织的民族政策。但是元代的民族政策始终带有不平等性,而清代的民族政策虽然也存在压迫的意味,但总的来说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向着民族和文化多元性方向发展。由于两个王朝对被统治民族所采取的不同政策,使得两个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都因此而产生了极为重要且不同的影响。文章在对比分析元清两代对汉族政策的基础上,得出其相同及不同之处,并试图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和对现今民族融合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明清王朝的治边思想基本继承了汉唐王朝"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思想,两代王朝在西南边疆驻军、移民、屯垦。特别清雍正以后,迫于人口压力,移民规模浩大的问题,建立了比明代卫所制度更为重要的汛塘制度,更进一步地促进了西南边疆的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农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大理地区更是如此。农业生产是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目的地改造,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必然引起大理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之关系问题,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文章力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新视野,探析科学发展观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内在辩证的统一关系问题,这对于以科学发展统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全局,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西北部湾区域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环境管制太严格,导致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应加强北部湾区域内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北部湾各地间的金融协调机制,优化北部湾经济区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强与珠三角区域金融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力度,加强与珠三角区域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合作,促进与珠三角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强与东盟国家区域金融合作,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金融多个层次合作的机制,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区贸易结算体系;建立以南宁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3.
黄德凯  杨美元 《高教论坛》2012,(10):118-120
经济发展与成人教育是辩证关系。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可以刺激当地成人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可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培养紧缺人才,创建良好建设环境。但成人教育要更好地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成为名符其实人才成长的摇篮,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积极引导,规范管理,采用适当的发展模式,需要主动与北部湾发展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区域生态文明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关联性。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整体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矛盾,从意识及行动上重视区域生态文明,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提高区域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下,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显著,未来发展活力十足,其人才需求总量增大、产业分布在改变。为满足和进一步促进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广西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适应北部湾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的贸易扩大与溢出效应明显,作为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桥头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拥有西南地区最全面便捷的东盟通道,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中南制造业大省湖南外向型经济发达,传统的货物出海模式已经不适应湖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北部湾港作为湖南异地出海口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北部湾港应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湘桂特色的"飞地"港口物流。  相似文献   

17.
广西经济发展所处的竞争环境迫切要求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要求我们苦练“内功”,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广西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点应当是北部湾经济区,以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切实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加速,广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高等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由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点,以及经济区发展的独特定位,需要大量符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的区域性、特色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广西高等教育需要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论泛北部湾和谐文化圈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前中国在积极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圈,通过论述中国文化在泛北部湾文化圈的地位与影响,提出了泛北部湾文化圈的构建问题也是国际间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旅游业先行。泛北部湾地区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具备一定的基础:丰富的旅游资源、华侨资源,巨大的潜在市场,拥有各种展示平台,但同时也面临着威胁。针对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