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和谐观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独有的文化,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精神”。和谐文化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文章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中华文化是被国内外华人普遍接受和信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特别是在中国大陆,中华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人们鉴别真善美、假恶丑和思考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的衡量标准,往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尺度。因此,把中华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学是一个人树立个人品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时期,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思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的体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方法展开讲述。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而传统美德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步淡化,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读读、背背古诗文上,甚至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作精髓来学习。目睹这一现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有着中国文化背景的梦想;是有着中华民族的印迹、华夏儿女血脉特征的梦想。"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的复兴,实现文化复兴的出路就是中华文化的现代化。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从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阐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吴宓文化观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渗入,中华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在交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常发生冲突,从而在思想学术领域一再引发各种形式的文化论战。发生于本世纪初叶——五四运动前后至30年代的长达十余年之久的中西文化大论战,便是其中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深广的一次。中华本土的传统文化在与外来的异质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扬弃、蜕变并赢得新生。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要依托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追根溯源,从汉字词根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观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他们文化取向多元化,道德标准多维化,价值观异化,人生定向错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有被淡漠化、边缘化趋势,这是十分可怕的。理性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地渗透于基础教育课程中,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审美、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以来历次重大政治变革中的重要一环 ,更是中国文化面对西方异质文化的冲击而做的艰难调适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如果说政治变革的意义在于谋求国家主权与国富民强的话 ,那么 ,文化变革的意义则在于确保中华五千年文化史的延续与发展。就像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从政治体制到经济制度到文化习俗全方位上展开 ,并波及上到统治阶级中到知识阶层下到平民百姓的全体民众一样 ,中华文化的危机也是涉及全方位、波及全体民众的。这也正是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真正含义之所在。故而 ,才有学者断言 :“严格地说 ,中国没有真正…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转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历了两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文化转型发生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期间.它旨在革新封建主义的老传统文化,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第二次文化转型是当前的改革开放,它旨在革新新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所谓新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有别于老传统文化,同时又承袭了其结构模式。第一次文化转型没有成功,第二次文化转型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毕其未竟之功。第…  相似文献   

11.
正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被历史证明了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相似文献   

1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推进,而"三个倡导"表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文化融合路径。第一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二个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体现对西方价值文明的吸收借鉴,第三个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继承发扬。同时,三种文化价值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不同,以第一个倡导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为主导地位,西方价值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作为文化资源和文化根基而存在,共同体现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核。  相似文献   

13.
弄清楚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必须科学地、缜密地、细致地对精华与糟粕进行区分。评判中华传统文化,要以唯物史观为基准,着力从政治上和发展上去审视,广泛地取其精华,谨慎地去其糟粕。新征程上把握中华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根脉和魂脉的关系,要重视赓续中华文化的道统,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4.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腰杆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了解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中华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我们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就是——国学经典!近年来,我校以国学经典教育与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少年儿童传统文化的修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运用国学校本教材,把传统经典教育引进校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6分)中华灿烂文明的复兴文化的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通过现代化来解决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所谓通过现代化来解决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通过积极引入西方文明中最具活力及最具文明价值的思想理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构建中华文化课群是将党和国家"立德树人"要求落地的有效途径。以刘勇名师工作室"庄子文化"课群为例,从议题的选择、群文信息、阅读活动、集体构建四个方面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群文阅读课的构建路径,从"群"的异质侧面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课群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功利主义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年 轻人传统意识观念淡薄,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历史作 为一门涉及传统文化最多的科目,如何让当代中学生从中华文 化中吸精华,去糟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做一名保护、传 7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者’是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维持至今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创造了绚烂的中华文化。如今的我们更加有必要认同、学习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有独特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更有不尽其数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当代意义。他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印度佛教文化的"入侵",中国传统文化被"佛教化",隋唐以后,通过强化传统文化根本、文化对话与融合,实现了"佛教文化中国化"。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化",借鉴隋唐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异质文化的对话与融合,就能实现从"中国文化西方化"到"西方文化中国化"的转折。在文学理论建设上,也能实现从"中国文论西方化"到"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转折,从而建构中国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