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进行报刊发行量审核的必要性和可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元 《传媒》2005,(5):6-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报刊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在报刊的各种功能中,经济功能进一步加强:在对报刊的认识和定位问题上,市场化和产业化进一步突出,报刊的产业属性进一步明确,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面对这场巨大的变革,中国报刊业的发展,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建立符合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新的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9,(2)
报刊的社会文化的价值,即报刊能够满足人和社会对人类文化需要的程度。换言之,报刊的社会文化价值,是报刊能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那种属性,是报刊对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必须的社会文化的传输、丰富、升华和创新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轩彦 《新闻实践》2009,(3):64-65
中国电视5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贯穿和体现了传播学和市场学的全部要义,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关于人的文化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电视媒体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主体,除了要关注商品的全部属性,同时亦必须高度重视其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内容上说,人类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内容:从形态上看,则包括表演文化、影视文化、造型文化、出版文化,等等.文化是出版的特殊属性,出版业如果失去了文化这一内核,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品牌是什么?通俗地说,当消费者要购买一类产品时,首先想到了谁,这就是品牌的概念。报刊作为一种定期出版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纸介质文化传媒工具,既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也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其作为物质产品的一般商品属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报刊品牌,正如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伯海所说,是指报刊媒体里面那些由内在的丰富底蕴与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高智力产品的特定形象。  相似文献   

6.
报刊市场运作的几个问题梁衡就“报刊市场运作”问题,提出了全面的意见。本刊限于篇幅,将其中的部分观点摘发如下,以飨读者。1.报刊的属性。报刊应该有四个方面的属性。即:政治属性,它是喉舌,要讲社会效果;文化属性,它表现为文化形式,要讲文化质量;信息属性,...  相似文献   

7.
陈愈超 《传媒》2005,(4):28-31
"零售市场是检验报刊生命力最有效的晴雨表",这是目前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和报刊出版经营者,对报刊零售市场形成的一个基本共识和评价.零售市场是目前衡量一种报刊市场化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正在加速市场化进程的报刊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8.
刘思文 《青年记者》2022,(1):106-108
清末维新人士陈虬、陈黻宸和宋恕等参与创办或运营了《利济学堂报》《新世界学报》《东瓯日报》和《经世报》等具有首创价值的报刊.这些报刊以面向普通受众,唤起民族觉醒;提供交流平台,促进社会昌明;传播学术文化,助力国家发展为核心宗旨理念,紧扣报刊读者属性、重视报刊内容属性、发挥报刊平台属性,对近代报刊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体育专业报刊的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专业报刊既具有政治属性、新闻属性、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又具有社会性、竞技性和群众性的基本特征。如何把握社会性和专业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如何确定报刊的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是指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文化生产力融合精神的价值体系、物质的符号体系、行为的制度体系,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人居建筑、视听媒体、游戏动漫、会展广告等,每年以实实在在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告诉我们文化生产力的物质属性;历史传承、宗教信仰、民族风情、节庆民俗等则告诉我们文化生产力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当代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格局为参照,探讨电视晚会在当代文化中的主要功能,电视晚会的形态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电视晚会是当代文化运动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当代文化在社会生活市场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中的多元化转型的新状态;因为它的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必然具有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属性和发展趋势;因此,怎样更深入地实现电视晚会的文化功能,使之在适应社会、文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前提下,为促进当代文化在精神建设和民族性发展中发挥作用,这是当前电视晚会面临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12.
报刊文化力及其增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一般性的报刊社均要逐步转为企业.转制后的报刊社要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提高报刊经营绩效,就必须重视发挥报刊文化力的作用,懂得运用报刊文化力来创建报刊品牌,提高报刊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在安徽、上海启动.推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报刊出版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整合重组优势资源、优化报刊业结构,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这项改革的推进是将我国期刊推向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全球期刊市场化浪潮中我国期刊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学术期刊作为“非时政类期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行列.  相似文献   

14.
论出版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出版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周涤尘,谢珩一、出版文化的涵义及其基本属性出版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的一个分支系统。与其它形态的文化不同,出版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通过编辑出版工作者的规划、汇集、选择、加工、整理,然后印制成出版物的总体,是社会精神成果经过...  相似文献   

15.
报刊的创造属性和财产属性是报刊获得版权的理论依据.人们对此的认识,尤其是对其前者的认识,有必要深化.研究报刊版权发展战略的意义在于:报刊社既是版权使用者,又是版权经营管理机构;报刊为版权事业的发展营造文化氛围和舆论氛围,包括对版权工作进行监督,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资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报刊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报刊记录了近、现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它们是人类历史、思想史、文明史、精神心灵史的物质化载体.  相似文献   

17.
试论档案文化内涵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文化内涵是档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决定了档案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及相应的教育功能,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传媒市场化语境下的中国报刊退出机制予以探讨,认为应建构一套以行政为主导与以市场为主导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报刊退出机制.在中国现有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下,要处理好报刊退出事宜,必须秉持二者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两种机制的作用.报刊退出机制的建构旨在提高我国报刊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报刊作为"耳目喉舌"所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5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贯穿和体现了传播学和市场学的全部要义,更重要地体现了关于人的文化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电视媒体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主体,除了要关注商品的全部属性,同时亦必须高度重视其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20.
档案的文化价值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有效的劳动、智慧、经验等创造的,能够满足人类某种社会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档案的有用性、有益性的总称".从这一定义出发,档案的文化价值内涵是指档案的有用性,而其有用性显示在文化属性之中,没有文化属性的有用性不是档案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