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国翰(1787-1832年),云南云州(今云南云县)人。他是嘉庆、道光年间云南文坛上著名的“五华五子”之一。其诗文内容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诗风平实之中有峻峭,情景合一,文笔清新、自然,在云南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2.
傈僳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约有二十六万余人,主要分布于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的西昌地区;尤以云南的怒江地区为集中。在1801——1803年(嘉庆六年——八年)云南维西等县爆发的以恒乍绷为首的起义是傈僳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起义,也是乾嘉年间西南各族人民起义中非常突出的一次起义,很有研究的必要。兹叙述于后,以供同志们讨论参考。一起义的历史背景滇西北的丽江、维西及其迤西地区,绝  相似文献   

3.
陶澍和梁章钜都是晚清时期湖南的杰出人才.在政治上,他们都堪称公正廉洁、勤政爱民的能员好官;在对外关系方面,他们都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在文化成就方面,陶澍是当时的诗坛领袖,梁章钜则为联坛宗师.而且,他们又是嘉庆年间的同科进士,二人关系十分友好.  相似文献   

4.
杨国翰是清朝喜庆年间云南“五华五才子”之一,进士,道光年间浙江勤政清廉的地方官。系统了解杨国翰的家世渊源及生平交往,是研究杨国翰学成就与政绩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师》2009,(17)
学校前身为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804年)的蔚文书院,1908年改设为文昌县立中学,至今已有近百年的中学办学历史.文昌中学已成为一所闻名遐迩的中国名校(1992年评定).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的父亲是秀才,多年作教师.1804年(清仁宗睿皇帝颙琰嘉庆九年)他二十岁时考中举人.以后被福建巡抚张师诚聘入幕府办理公牍四五年,开始熟悉那时官府的行政事务,1811年(嘉庆十六年)二十七岁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三十六岁转御史,外放浙江杭嘉湖道.嗣后十年间历官江苏、陕西、湖北、河南等省按察使、布政使.1831年(清宣宗成皇帝旻宁道光十一年)四十七岁升河东河道总督,次年调江苏巡抚,1837年(道光十七年)五十三岁擢湖广总督.这是林则徐  相似文献   

7.
清代康熙朝大学士张玉书,是除嘉庆、咸丰两位皇帝之外,卒于热河的清代级别最高的官员,他为官50年,居太平宰相20裁,是一代勤政廉吏,一世博学鸿儒,可歌可颂.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诗人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嘉应(现在的广东梅州)人。他是嘉庆年间的进士,曾经做过云南永昌的知府(市长),性格豪放,下笔倜傥雄奇,其诗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9.
一清代团练之法,始于嘉庆朝川楚之役(即白莲教正理教起义)。自从太平军金田起义,各省大吏又纷纷倡议团练,“以团辅官”,“以练助兵”。咸丰二年清文宗又谕令各省仿照嘉庆年间办理团练。但是嘉庆年间所谓练勇,多半由国库支给饷糈,咸丰年间国帑枯竭是办不到的,着由地方绅士量力筹办,不假手于吏役,是绅办官督。经费既然不由官出,则官督的力  相似文献   

10.
笔者依据现存的嘉庆、道光时期的档案材料分析了这一时期滇铜供应问题,即供应不足和成色低潮,而后者较前者问题更为严重。清廷采取了诸多调剂措施,使得供应数量基本得到了保证,但对于成色低潮问题,始终未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嘉庆、道光年间云南铜矿呈渐衰之势,自然因素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但其背后官发铜本与产铜成本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及铜务弊端亦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