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的预先设计,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灵活产生的内容,是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部分。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充分“预设”,在面对动态的“生成”时,把握“生成”产生的时机,引导学生,从而有序而高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达到尊重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更加生活化。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总是抱怨学生学习不积极,教学效益低下。可仔细想想,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观念是不是有关系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控制好生成性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贝思思 《中学教育》2010,(11):36-40
当课堂教学不再简单地被看作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开始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便或多或少地生成出一些新元素。这些新元素引导着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真实生命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资源"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探讨"资源"生成对于教师、学生及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资源"生成面临的尴尬问题,并以教师为着眼点探究课堂教学中促进"资源"生成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4.
对话型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实现彼此视界的融合,并最终实现学生主体自我建构的教学。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好生成性教学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师应该充当好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促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有效对话,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成性教学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例如,可以成功地教会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作总结、类比和谈感受等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从而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胡志新 《化学教与学》2013,(11):48-49,18
精心预设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会使得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模式化,会缺乏些智慧与灵气.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是把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让预设与生成两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当今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而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就是教师课前的预设。课前预设得好、课中学习问题生成、处理得好,就能使"简约、灵动、质朴"的数学课堂呈现于我们眼前。教师对于课前的预设要有层次、有多种预案;课中促使学生生成问题要能循序渐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应变能力对生成问题进行合理地整合,要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生成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要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有意识的学习境地。  相似文献   

8.
张亮 《文教资料》2012,(13):170-171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生成的一对有力翅膀。然而,课堂教学的互动与生成,重量更要重质。教师应该如何科学地把握分寸,寻求合理的支点,促使教学过程实现动态的平衡,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教育功能,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交流的过程,它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互动过程,又总是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即时生成的超过教师预设之外有教学价值的新问题,即生成性问题;面对这些生成性问题,教师必须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并利用这些生成性问题来服务于教学。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中会出现的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而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教学构想,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学生总难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巧妙转化课堂生成的"错误"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堂计划,更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和疑问整合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那么,怎样才能挖掘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使生物课堂实现有效生成呢?通过近一年来生物新课程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2.
“生成性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生长和建构,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调整形成的活动过程。这是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的重要方法。“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过程。生成性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学识渊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3.
郑婷 《考试周刊》2014,(87):70-71
<正>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是课堂学习目标能否达成的一个导向。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必须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地探究概念、性质、定理、公理等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内化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可操作性的解题策略,那么高效课堂的实现就不再是昙花一现,在随堂教学中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素养,实现双赢。下面笔者以《圆》的部分教学环节为例,对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许小玲 《文教资料》2011,(10):134-135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课堂教学价值,充分预设是前提.有效捕捉课堂的各种教学契机而使教学问题生成是关键。对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合理再利用是深化。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对教学生成问题及利用策略的讲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思维教学呢?我认为,衡量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地把握了思维教学的契机,至少应该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在课前预设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准备了什么?二是在课堂教学生成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了什么?三是在课堂教学延伸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化了什么?在集合及其基本运算的复习小结课上,教师展示了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田宇 《天津教育》2014,(6):43-45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涌现出的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层层深入,学生课堂中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这使得生成性问题在课堂中频繁出现。生成性问题常态化使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是凭借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教学中人的、物的、精神的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之灵活地调控,积极引导教学活动不断更新,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每节课都需要问题推进,因此问题又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素。教师设计而生成的问题教学大致有两个层面:一是从教师的层面来看,能够生成一个有效的教学问题,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真正属于教师设计而生成的问题必然符合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二是从学生的层面来看,如果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同学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对课堂教学反思的深入,教学研究,让我们开始反思,让我们由侧重教师的讲授改变为关注学生的生成,并且让生成越来越精彩、越来越丰润。学生常常能与老师产生共鸣,形成共鸣场,让思维轻盈曼舞。同时在反思中,教师自觉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进行持续的调整与改变,提高驾驭课堂能力,逐步生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实现专业成长,生成也走向丰盈。由此,生成分为学生的生成和教师的生成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肖剑 《时代教育》2010,(6):188-188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教师课前对教学的预设是否会影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成性教学的质量呢?教师如何实现主导课堂教学呢?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并不矛盾,预设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精彩的生成也一定源于精心的预设.  相似文献   

20.
"课前生成"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自行解读文本、提出疑问并形成文字以备课堂研究探讨。所谓"有效利用"是指教师根据这些课前生成的教学资源准确地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预设;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课前生成"资源有效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延续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