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增大,各大高校普遍都建立起了一整套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免"资助体系。在资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受助学生诚信意识缺失、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阐述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讨论和分析导致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提出加强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高校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基于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现状,阐述了将感恩教育融入高校资助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部分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将感恩教育融入高校资助体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亢媛 《知识文库》2023,(20):103-106
<正>国家资助政策的施行,助力无数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保证了我国的教育公平。然而由于当前感恩教育不到位、思想文化多元化等原因,部分受助生感恩意识淡薄,导致没有实现资助“育人”。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最后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社会、学校、家庭多角度探索“三位一体”感恩教育路径,以期增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实现资助工作由“助人”到“育人”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是推进和谐校园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据对高校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现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感恩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影响受助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结合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际和受助贫困大学生自身特点,尝试构建一种学生组织引领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导的五维感恩教育模式,并明确了该模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廖远志 《考试周刊》2013,(95):157-157
近年来,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多元化的资助模式逐渐形成,在物质上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受资助的学生中却出现一些感恩缺失的现象。本文从资助过程中感恩缺失现象入手,分析了受助群体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感恩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党和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投入大量资金资助贫困生,让他们能接受同样的教育。但近年来,部分受助农村学生"不知恩、不感恩、不报恩"的行为引发了我们对资助育人工作感恩教育缺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乡镇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是国家经济补助的一大群体。作为受助学生,对他们的感恩教育如何开展?对于别人给他们提供的帮助,受助学生应该如何回馈?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初中生尤其是那些接受国家补助的乡镇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感恩教育的内涵作为研究的起点,重点探究了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加强对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希望对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学校 目前每年约40%,共计14000余名在校生获得了生源地助学贷 款及国家奖助学金等国家资助。但随之而来出现了许多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后感恩意识淡薄甚至丧失现象,诚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探索感恩诚信教育新路径、提高感恩诚信教育实效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日益完善,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种类逐年增多,也出现了诸如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等突出问题,阻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实现。感恩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目的是通过论述感恩教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分析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贫困生感恩教育措施,为学校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提供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较为完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基本上都有了保障.为了解贫困生受助后是否心怀感恩之心,感恩教育是否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笔者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总体感恩水平较好,感恩缺失的学生只占一小部分.高校应利用好一、二课堂,系统地实施感恩教育,培养品德高尚的新一代青年.  相似文献   

11.
高校受助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欠缺、感恩行为缺失等现象,高校在感恩教育中也存在着形式化和强制化的现象,感恩教育缺乏系统性、实践性和体验性。本文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感恩教育对高校受助学生的现实意义,构建"三位一体""认知体验""主动内化"的感恩教育模式,增强感恩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体验性,使感恩教育深入人心,使高校受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为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提供实践的指导和实践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学生缺乏感恩教育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在学校层面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通过学科教育、学生管理、学校环境建设和制度约束等方面构建高职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高职受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陈瑞华 《时代教育》2014,(7):212+23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占在校大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保障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国家加大贫困生补助的同时,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分析高职院校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受助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实践研究,通过建立感恩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家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教育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进入新时期,高校扶贫工作已经进入精准资助阶段,该阶段的资助育人工作面临新的困惑:部分物质资助未能有效利用;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结合程度不够。所以在精准资助阶段,资助工作者需通过多种方法精准确定受助学生,有效利用物质资助。同时结合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有机结合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加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高校贫困生数量的增加,受助生数量也随之增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受助学生存在感恩缺失的问题。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不仅仅是对其进行物质上的支持,使其能完成学业,更要注重发挥学校"五项"教育作用,使受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志品格,达到自我激励,感恩回报的目标。应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实现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下,结合江苏省财政厅、教育厅等政府部门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新要求,对高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家庭学生的梳理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根据学生生源地别,将精准梳理的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有序有效,同时将资助育人的理念贯穿精准梳理的全过程,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得到有效资助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指导贯穿于整个过程,引导受助学生不忘诚信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永存励志之心。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贫困生感恩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较快地发展,招生人数不断地增长,贫困生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中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国家、学校和社会为了他们能够完成学业,给予了很大的资助。但是"90后"的高职高专学生具有其特殊性,有部分贫困生在接受各种资助的同时,却未怀抱感恩之情,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出现了许多感恩意识淡薄甚至丧失的现象。高职高专院校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应及时引导贫困生树立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大学生受助、感恩、管理为切入点,在阐述感恩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在对青年学生加强感恩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行为教育和后期管理,来促进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建立受助信息档案,跟踪受助学生的生活信息,让他们在不同时期关注社会弱势和母校的发展;通过感恩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视和教育的改革,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为了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完善、普及广泛,在积极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需要优化教育结构。本文从感恩意识的内涵入手,谈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指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刻不容缓,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并就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如何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朱全飞 《文教资料》2010,(30):236-238
感恩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精神美德。近年来,国家、社会、学校对贫困生帮扶的力度逐年加大的同时。受助学生群体中也不可否认地出现了“感恩缺失”的现象。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阐述了感恩教育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