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地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全球风险控制、地方金融业及地方企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工程人才。我国地方高校已培养出一定规模的金融工程人才,但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不但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因生源素质、办学条件和课程设置等而有所欠缺。因此,应加快地方高校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尤其应注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物流人才的输出机构,高校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物流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偏离度入手,指出当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规模小、人才产出率低、人才层次低、人才素质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在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物流专业招生人数的基础上,提出扩大物流专业招生数,尤其物流管理、加工贸易等相关专业;提高物流人才产出效率;建立"物流实训基地"等建议来推动两者的匹配,为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储备合标准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巨大,当前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发展不平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将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融合意义重大。文章对当前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推动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以及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4.
对高校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息化人才是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人才群体。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以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对信息化人才的强劲需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为信息化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信息化人才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高校培养的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信息科学技术相关专业人才。我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信息化人才培养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数量缺口大、结构不合理和质量不高。为了应对出现的问题,今后高校应继续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数量,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优化以及不断提高其培养质量,以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我国高校创新人才供给效率不足问题,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从供给需求、德育体系、科教融合以及文化环境等四个维度对创新人才供给结构进行改革,进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供给效率,适应经济新常态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对外文化,经济交流合作的迅速发展,对实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我国实用型翻译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是很紧缺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继而从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IT产业作为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需要大批专业化的人才为其发展提供支撑。IT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也关系到产业的未来发展。教师要对我国IT人才的总量以及结构进行分析,并从IT人才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就加快我国IT人才培养的途径及方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的结构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才需求的分布、类型、规格、数量和质量受产业结构及其技术结构的状况制约和调节,人才的需求结构决定着高校人才的供给结构。人才供给结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和层次与产业间分工所形成的需求相匹配的状态。高等教育要改变人才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就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改变用学科价值的单一尺度评价高校的做法,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科学的定位,调整人才供给的结构,使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与产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也对高校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迫切要求高校以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的改革为核心,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符合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体育+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高校应从“体育+养老”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转型对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本文围绕人才的知识融合度、创新意识、人才特征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产业融合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对当前“体育+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创新培养路径,以期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