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南宋词人赵善扛,《宋史》、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全宋词》赵善扛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兹辑补其未备者若干事。要点有:善扛,宋太宗七世孙。信州玉山县(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六年(1170)十一月,已知邵武军泰宁县(今属福建)。淳熙七年(1180)前,曾知处州(今浙江丽水一带)。淳熙九年(1182)二月至八月,朝散郎、知湖州(今属浙江)。八月至十一年(1185)十一月,丁父忧。淳熙十一年十一月后,提举某路常平茶盐公事,疑未莅任。约淳熙十二年(1185)或稍后卒。  相似文献   

2.
北宋英宗四年(1067年),漳州发生一次大地震,地面裂开,形成一条大沟,“长数十丈,阔丈馀”。这次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和造成的灾害如何,史料阙如,地方志书亦未有记述,我们仅能从宋代郭彖的《睽车志》中得到简单的信息,再无他证。 郭彖,字伯彖,一作次彖。生卒年无考,据《宋会要辑稿·选举》、《直斋书录解题》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书的记载,知其登进士第,绍兴十七年(1147)官浙江某县主簿,淳熙间由监左藏南库任贡举点检试卷官,后知兴国军,为高宗及孝宗(1127-1189年)时人。《宋史·艺文志》载有郭彖《睽车志》一卷,清《四库全书》作六卷,漳州地震一事,载于是书之卷三,文不足四十字,曰:“治平丁未岁,漳州地震,裂长数十丈,阔丈馀。有狗自中走出,视其底皆  相似文献   

3.
宋代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即有争议,主要存在3种观点:(1)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途中;(2)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返江宁途中;(3)熙宁八年王安石再任宰相赴京途中。从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及《宋史》记载的史实来分析,只有熙宁八年春二月王安石再任宰相,才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阐明创作时间有助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4.
南宋知名士大夫、江西籍文学家黄人杰,《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全宋词》黄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特予辑补:人杰字叔万,自号鲁斋居士,又号可轩。约生于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前后。曾任州(府、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知江陵府公安县(今属湖北)。光宗绍熙二年(1191)至四年(1193)夏,疑在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绍熙四年夏至宁宗庆元五年(1199)七月前,疑曾通判某州(府、军)。庆元五年七月后至嘉泰二年(1202)秋前,曾知隆州(今四川仁寿)。宁宗嘉泰二年(1202)秋,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尚著有《可轩集》。  相似文献   

5.
《宋史·儒林传·杨万里传》载杨万里曾向丞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60人才,“淮次第擢用之”。周汝昌先生《杨万里选集·前言》将此事系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杨万里”条又云:“(淳熙)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今案:杨万里向丞相荐人才之事本在淳熙十二年(1185),不在十三年;所荐乃60人,而非16人,迁枢密院职乃在荐人才之后(次年),而非其前。检《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钞本《诚斋集》卷113《淳熙荐士录》,  相似文献   

6.
朱翌,舒州怀宁县人.晚年卜居明州鄞县.约徼宗政和八年至宣和四年间,任江宁府溧水县主簿,江南东路安抚使司幕职官.高宗绍兴六年十月至八年十月,左从事郎、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八年十月至九年十月,左宣教郎、秘书省正字.九年十月至十年四月,秘书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四月至八月,守祠部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八月至十二月,试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七月,试起居舍人、兼实录院检讨官.同修起居注.十一年七月,试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十一月,罢.同月,责授左承事郎、将作少监、分司南京、韶州居住.二十五年十二月,复左承议郎、充秘阁修撰.二十七年七月至二十八年十一月,左朝散郎、秘阁修撰、知严州.二十八年十一月至三十年三月,知宣州.三十年三月,左朝奉大夫、秘阁修撰、知平江府、提督海船.八月,复除敷文阁待制.三十一年二月,放罢.予宫观.三十二年闰二月八日前,除知太平州.闰二月八日,以臣僚论列,除命更不施行.卒,累赠少师.所著<潜山集>(一名<潜山文集>)、<猗觉寮杂记>(一名<朱新仲杂志>).诗集单行者有<朱新仲诗>.尚著有<鄞川志>,编有<五制集>.  相似文献   

7.
史载张说"三登左右丞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所谓"三登左右丞相",并不是作了三次宰相,而是指其在开元年间作了三次左右丞相,分别是十三年十一月、十七年二月、十七年八月;张说确实作了三次宰相,即所谓"前后三秉大政",分别是睿宗景云二年正月至本年十月、玄宗先天二年九月至本年(开元元年)十二月、玄宗开元九年九月至开元十四年四月;所谓"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应是从久视元年张说参预修撰《三教珠英》开始成为修书学士到开元十八年卒。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史书,从它的编写方法来说,主要有三种体裁,即: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即纪表志传体,如《史记》、《汉书》等)和纪事本末体。这后一种体裁的创始著作,也是这一体裁有名的代表作,就是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袁枢,字机仲,南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生于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卒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据《宋史》本传记载,他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试礼部词赋第一,出任温州判官,后为太学录,因同宰相不合,于乾道九年(1173年)出为严州教授,《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在这个时期编写的。以后历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又做工部、吏部郎官和常德、江陵知府等官。袁枢编撰《通鉴纪事本末》的目的,《宋史》本传也曾提到,说:“枢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  相似文献   

9.
王维进士及第之年及生年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术界 ,普遍认为王维开元九年进士及第 ,同年又由大乐丞贬官为济州司仓参军。按唐选举制 ,这不可能。进士及第必先守选三年才能参加冬集 ,铨选授官。由《集异记》知 ,王维先天元年为京兆府解元 ,时年十九 ;第二年即开元元年进士及第。由此推算 ,其生年当为武后延载元年 ;上元二年卒 ,享年六十八岁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词人张子野,是北宋前期词坛上的名家。他名先字子野,乌程(现在的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生,天圣八年考中进士,曾做过宿州掾,后来以秘书丞知吴江县、任嘉禾判官、永兴军通判,后又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虢州,最后以都官郎中致仕,宋神宗元丰元年卒,葬于浙江湖州的弁山多宝寺。享年八十九岁。他的生平事迹,因《宋史》无传,《宋史翼》引《京口耆旧传》又是有传而极简,故《湖州府志》、《吴兴志》等志书所载也都不详。又因为和他同时另有河南开封人张先,字也是子野,同姓同名同字,又同是天圣进士,这就使各书所载二人事迹有混淆,因而更增加了了解张子野生平的困  相似文献   

11.
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强调二者间的差异.评价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时,多倾向于苏轼对柳永的革新.这些对于柳永及其词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的大力革新者.柳永在苏轼之前的创造性开拓,对后起的苏轼有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消息相通.苏轼的大力革新,是以柳永的开拓为基础的.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正是从柳永到苏轼前后相继的开拓,使宋词摆脱了花间令词的窠臼,走向繁荣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2.
冯梦得,宋末文人,《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在《宋史翼》中亦未作补充。因《全宋文》冯梦得小传有疏失讹误之处,所以根据《隐居通议》以及《宋季三朝政要》等文献,对其生平事迹作了一些订补,并从《隐居通议》中抄录其二十四篇文章,以补《全宋文》之遗漏。  相似文献   

13.
诗词互渗现象在宋代的诗话与文人创作中存在非常丰富的材料.本文在疏理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如下几种诗词互渗的表现形式:隐括诗意入词、翻词意入诗、诗句与词句相类、诗词创作相互触发等几个方面,以期直观地呈现诗词在创作中互相影响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描述了唐宋词对诗歌创作的渗透影响现象.  相似文献   

14.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5.
明代《草堂诗余》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堂诗余》作为一部由南宋书商因应歌需要而辑成的词选,在明代被视为宋词的典范受到社会的普遍推崇。流传至今和见于录有39个明代《草堂诗余》版本,受它影响由明人续编和扩编的尚有11种词选。明代《草堂诗余》的版本体系、各版本在明代的时间分布、主要版本的收词情况以及参与传播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可见其传播的盛况。  相似文献   

16.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不仅在思想上没有看轻看贱词,而且在创作中大大改变了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词的狭小格局和境界,在对士大夫情感的抒发和词境开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苏轼等北宋中后期词人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词史发展的繁荣期。而词派的形成,则成为宋词繁荣的标识。虽然,宋人的词派观念、词派意识远远落后于创作实践,但宋代词派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还丰富多彩。关于宋词词派,前人提出了多种说法。但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秦、柳、周为代表的“婉约”一派,姜、张为代表的“清空”一派,构成宋词波澜壮阔的景观。它们是宋词甚至整个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词派。  相似文献   

18.
以"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主要是元代以来边缘文人的观点,而正统文人多以"唐诗宋文"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只有限定于韵文系统内,文体自身历代纵向比较特别是与后代比较,才最具合理性.王国维、胡适以从西方引进的纯文学观念改造"唐诗宋词"说,使此说上升为现代主流学术观念,胡适更"误读"为"唐诗宋词"胜过同时代其他文体.事实上,"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是元代以后"追认"的,远离文学史原生态."唐诗宋词"并提,但不"等值",唐诗比宋词更有资格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对唐宋文学研究格局和撰写模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特定的角度看,此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不应当作"定论"接受.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宋初香而弱的词风,苏轼在诗祸日炽、诗的言志功能受到约束的环境下,提出词“自是一家”的革新主张,力图使词摆脱音律的束缚,改变“娱宾遣兴”的功能,其根本的目的是借词来承载诗的抒情言志功能。李清照则是在徽宗朝提倡音乐复雅的环境下,有感于词坛多种风格并存,试图通过“自是一家”的革新理论,来规范词的文体特征,对传统词风进行雅化,使词获得与诗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