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制药厂为净化废水生化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恶臭气体,建立了“吸收+吸附”的二级处理工艺的成套处理装置.设计进气量为22 000 m^3/h,当H2S进气质量浓度为600~1 200 mg/m^3时,H2S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醛类等有机气体的平均去除率为94%.经进一步分析核算知,处理1 000 m^3废气投资费用为10.52万元,H2S处理费用为3.14元/kg.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制备SO_4~(2-)/ZrO_2-SiO_2固体超强酸,并以廉价的1,4-丁二醇和工业废气在吸收过程中产生的溴化氢为原料,以合成的SO_4~(2-)/ZrO_2-SiO_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合成用途广泛的1,4-二溴丁烷.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SO_4~(2-)/ZrO_2-SiO_2固体超强酸制备过程中的复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硫酸浓度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以1,4-二溴丁烷的收率为考核指标,确定了SO_4~(2-)/ZrO_2-SiO_2固体超强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n(Zr)∶n(Si)为1∶4、陈化时间12 h、预焙烧温度200℃、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3 h、H_2SO_4浓度1.00 mol/L、m(前驱体)∶V(H_2SO_4)=1∶10时制备的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1.装置如图:先把预先吸在胶头滴管1里的盐酸挤入放有固体FeS的容器2内,产生H_2S气体进入中间的玻璃管内,使洋泡泡3略微鼓起时马上挤装有较浓H_2(SO)_4的滴头4使与容器5中的(Na)_2(SO)_3反应产生的(SO)_2气体也进入玻璃管内混和反应,此时洋泡泡逐渐因充满气体而鼓起,玻璃管壁有大量淡黄色硫附着。随着反应的进行,洋泡泡逐  相似文献   

4.
孰是? 孰非?     
说:用湿润的醋酸铅[Pb(Ac)_2]试纸检验硫化氢气体,其离子反应方程式,在众多的参考书籍中流行着以下两种写法: Pb~(2+)+2Ac~-+H_2S=PbS↓+2HAc(1) Pb(Ac)_2+H_2S=PbS↓+2HAc(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小麦秆制备糠醛的可行性。分别对干燥时间、氯化铵浓度、反应时间进行糠醛收率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经过反复试验,得到小麦秆制备糠醛的最佳工艺参数:干燥时间为6h(100℃)、氯化铵浓度为20%,反应时间为5h。糠醛收率达到理论值的65%,比玉米芯生产糠醛收率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6.
铜片和浓硫酸反应,会析出大量黑色物质。为什么会产生黑色物质,而且在热的硫酸中也不溶解呢?因为,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还有副反应: 4H_2(SO)_4(浓)+5Cu(?)(Cu)_2S↓+3Cu(SO)_4+4H_2O当硫酸浓度保持在15摩尔/升以上时,硫化亚铜不过是个中间产物,可进一步氧化:  相似文献   

7.
NH_3和H_2S在常温压下可生成白色固体NH_4HS和浅黄色(NH_4)_2S,控制NH_3和H_2S的比例使产物为NH_4HS,NH_4HS不稳定极易完全分解。根据这一性质,在一定压强下使无色气体NH_3和H_2S化合生成白色固体NH_4HS,减小压强,又可使NH_4HS完全分解为NH_3和H_2S。  相似文献   

8.
二、使用范围(1)可用于制取某些气体。如H_2(Al和NaOH溶液反应;Zn和HCl溶液反应;Na和C_2H_5OH反应)、H_2S、CO_2、NO_2、NO(Cu和HNO_3反应)、C_2H_2等多种气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自制了复合型SO_4~(2-)/WO_3/ZrO_2固体超强酸,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WO_3负载量、浸渍液H_2SO_4浓度、焙烧温度对固体超强酸制备条件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制备条件;采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X射线衍射(XRD)以及Hammett指示剂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宜的制备条件为:WO_3负载量20%、浸渍液H_2SO_4浓度1mol/l、焙烧温度550℃,此时固体超强酸比表面积可达239.768m~2/g、酸量可达4.939mmol/g。  相似文献   

10.
以Nd(NO_3)_3·6H_2O、C_6H_5CH_2N(CH_3)_3OH和浓HNO_3为反应试剂,通过溶液挥发得到一例新型配合物[(C_6H_5CH_2)N(CH_3)_3]_3[Nd(NO_3)_6](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No.2)空间群,晶胞参数a=9.779(1)?,b=10.857(1)?,c=22.412(3)?,α=78.064(3)°,β=81.766(3)°,γ=65.596(3)°, V=2115.5(5)?3, Z=2.配合物1中Nd3, Z=2.配合物1中Nd(3+)与6个NO_3(3+)与6个NO_3-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阳离子之间通过非共价库仑力以及范德华力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