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耕地承载力、经济人口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3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明确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运城市1995、2000、2005、2010、2012、2014、2016年7个时段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经历了下降、回升两个阶段;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处于Ⅳ~Ⅴ级;2005年是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分析了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对泉州市土地承载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人口压力、资源支撑、技术支撑、经济支撑以及区际交流支撑等系统指标.用均方差决策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和各县(市、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值,最后根据评价值,对该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等级划分,并指出土地承载状况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陕西省商洛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对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整体水平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评价值位居首位并且逐年提高;社会环境评价值整体呈现波动状态;经济环境评价值位居末端但整体呈上升态势。针对商洛市人居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从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乐山市2001-2010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再通过二者的年变化率预测了2012-2016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研究表明,乐山市2001-2010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逐年增加,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则逐年减少,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与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乐山市2012-2016年预测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也逐年增加,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则在减少,耕地呈现不可持续利用状态.建议应严格控制耕地减少数量,提高耕地的产出能力,减缓日益增长的生态赤字,以此实现乐山市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效益评价分值,对呼争浩特市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要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应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适当提高投入强度扣调整投入结构并重,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重点抓好效益整体协调提高,积极促进各区域效益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项目在各个阶段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而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是从效益方面对所实施的项目做出的评价,属于土地整理后期评价的核心部分,其对土地整理后期的土地关系的调整、土地有效利用面积的增加、土地质量以及土地利用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本文以西南丘陵地区的南充市嘉陵区六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后效益管理体系,以保证达到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效果,从而为土地整理项目的后期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为西南丘陵地区其他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文章以来阳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评价耒阳市2006年至201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耒阳市人均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其中化石能源用地、草地和建筑用地呈现严重的生态赤字.研究认为,综合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农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体系,是实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耒阳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以苏南的张家港市,苏中的如东县,苏北的涟水县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10年的土地规划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结合三个市县的环境特点,构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规划有助于区域综合环境的改善,且发展越快的地方其环境综合效应提升也越快。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地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法的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考虑主体支撑力、客体压力及调控力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芜湖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借助正态云模型定量描述各指标综合影响条件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等级.结果表明:2006~2015年芜湖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处于2级临界状态,水资源承载能力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层次分析和快速聚类法原理,选取社会经济指标、用水指标和水质等5类共10项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层次分析和模糊矩阵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不安全系数与较不安全系数之和一直处于0.7附近,较安全与安全系数之和处于0.3附近,且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安全系数呈现增加态势。在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中通过发展经济、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污染治理可望提高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