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括的故事     
沈括,是我们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位奇人。日本一位叫三上义夫的数学家说,沈括这样的人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国出了这么一个。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称沈括写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相似文献   

2.
沈括深受儒家诗教传统的影响,继承了诗言志观念,认同诗歌要以人与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并认为诗歌需要反映社会政治。诗歌表现内容,沈括认为须求真求实,同时认同运用适度的夸张等修辞手法。在作诗态度与方法技巧方面,沈括主张求工,并认可倒装、集句、化用等作诗方法。从理论倡导与创作实践来看,现存沈括诗歌以平易清丽诗风为主,兼有清峻刚健、凄凉悲愤等风格。  相似文献   

3.
沈括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通才。沈括以其一生的音乐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以乐教为基础的情感论美学,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具有卓荦不群的历史地位。文章从沈括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三个方面,对沈括音乐美学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探寻,并从学术“效果史”角度对沈括音乐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4.
沈括是众所周知的科学家,也是镇江历史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苏轼与沈括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相互交往并不多,复杂在于由此惹出的"告密"公案给沈括形象蒙上了阴影。细考"告密"公案,王銍的记载为始作俑者,但王銍的记载不能当信史作为立论的依据,乌台诗案的发生与沈括"签帖以进"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是有其复杂的政治原因。因此,应该正确看待沈括的"告密"及与苏轼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传统物理学的高度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珍贵典籍,《梦溪笔谈》就是其中之一,其作者沈括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有许多学者对沈括进行过研究,但在这诸多研究资料中主要是突出、强调了沈括的"贡献",而笔者这里结合他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中国传统物理学的发展状况,将主要关注沈括是怎样获取那些物理知识的,以及他又是怎样把这些知识展现给世人的,从而使读者在了解沈括的同时,从中透视出中国传统物理学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沈括博学多才、成就卓著,在很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开创性的发现,其中不少成果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堪称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通才。沈括被公认是继东汉张衡、南朝祖冲之以来,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沈括与图书馆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很有成就的图书馆学者。沈括一生中约有八年从事图书馆工作。北宋时期设置的崇文院,具有国家图书馆的性质。在崇文院下分别设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等校书、编书和藏书处所。沈括36岁时参与昭文馆的编...  相似文献   

8.
沈括生平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  相似文献   

9.
镇江市为纪念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进步的政治家沈括及其蜚声国内外的名著《梦溪笔谈》,在“梦溪园”旧址兴建了“梦溪园沈括纪念室”。为了对学生进行富有地方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我们结合自然常识课教学,及时组织六年级学生参观了梦溪园沈括纪念室。这次参观,验证了自然课本中关于圭表、凸透镜、化石、石油等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如学生原来只从书上彩图中看到海螺化石,知道沈括在一次野外考察中,发现太行山一带的山崖中央有一层卵石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古代数学最辉煌时期之一.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曾对数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独创性和重大成就.沈括首创的“隙积术“和“会圆术“,是在数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沈括是位全才,在许多方面都有成就,他所著的《梦溪笔谈》被世人所称颂.但是在物理方面他所做的贡献我们知之甚少,笔者曾对一些学生进行了调查,竟然有80%的不知道沈括在物理上有什么发现.只知道他的《梦溪笔谈》.其实在《梦溪笔谈》里面物理条目数占第二位之多,看来我们应该了解沈括在物理方面所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做事态度.这对我们老师和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杭州人,是我国在11世  相似文献   

12.
张觅 《初中生》2018,(13):24-25
1086年,沈括已入暮年.他从仕途退下,归隐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在此,他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寄情于山水之间. 沈括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过.他曾任提举司天监(天文观测机构的最高官职)、翰林学士、三司使等高官,后来又担任了延州知州.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沈括因受牵连被贬官.几年后,沈括又因抵御西夏外敌不力,再被贬官,自此仕途之路彻底断送.  相似文献   

13.
沈括和王安石,在十一世纪后半期,各展其长,别树一帜,,为举世所共鉴。二十多年来,一些论著认为沈括是王安石变法的“助手”、“参谋”。在“四人帮”以儒法划线时,沈括又变成为推行王安石法家路线而“奔走南北”、“激流勇进”的重要的“法家人物”。 为了参加争鸣,不揣浅陋,仅就沈、王和沈括与变法派核心人物间的关系,作若干辨析。抛砖引玉,谨求指教。  相似文献   

14.
沈括的研究和著述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可以说在当时已有的学科中几乎都有他的工作。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沈括的科学成就进行了大量阐发和探讨,并一致认为他是古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正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的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家里的藏书都被他读完了。他随父亲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沈括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朗读了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老师读完之后,小沈括就请教了老师一个问题。"人间四月芳菲尽,为什么‘山寺桃花’才开始盛开,这不是很矛盾吗?"老师也解决不了小沈括的问题,就先宣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辞去宰相的那一年,辽朝趁机派大臣萧禧到汴京谈判辽宋边界问题,提出无理要求。为了对付萧禧,宋神宗就改派沈括去谈判。沈括办事认真,而且精通地理,他先从枢密院的档案资料中把过去议定的边界都查清楚了,再画成地图送给萧禧看,萧禧才没话说,辽朝鲸吞宋朝领土的阴谋未得逞。沈括为了维护宋朝边境的安全,十分重视地形勘察。他曾利用巡视定州(今河北定  相似文献   

17.
沈括,字存中,公元1031年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宦家庭,父亲沈周曾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精通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数学、物理学、  相似文献   

18.
<正>沈括是一位诞生于杭州良渚的北宋著名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水利等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杰出的成就。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沈括小学创办于2020年秋季,就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学校积极挖掘和传承沈括的独特文化内涵,倾力培育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中国公民。为此,学校遵循国家的育人方针,结合自身的文化优势和办学理念,以“人文为基、  相似文献   

19.
<正>青少年时期的沈括,在读到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眉头拧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这部百  相似文献   

20.
季建飞 《课外阅读》2010,(10):146-146
《雁荡山》是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的一条,载在该书第二十西卷杂志一。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长兴集》、《天下州县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