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村教育》2005,(10):16-16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教育兴镇”战略,把创建教育强镇当作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和谐城镇的重点工作和基础工作来抓。多年来,经过全镇人民不断的努力.我镇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10月通过市级教育强镇验收.2004年12月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镇验收。  相似文献   

2.
鳌头镇位于从化市西部,全镇有各级各类学校23所(含幼儿园).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把教育"创强"与实施"五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开拓创新,于去年11月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  相似文献   

3.
一、努力形成创建教育强镇的巨大合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才成长之本,是经济发展之本,是社会进步之本。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发展潜力、抓竞争实力。加强教育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建设教育强镇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实现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镇上下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进取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要切实抓好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今年初,我镇已成立了由镇长亲自挂帅,镇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分头抓,各系统、各部门协调作战的创建省…  相似文献   

4.
凤岗镇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之一,也是一个文化之乡。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凭借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凤岗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时代发展到今天,创建教育强镇的使命摆在了凤岗人面前。教育是百年大计,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东莞市委、市政府早在五年前就提出了“打造教育强市,建设文化新城”的奋斗目标。因此,建设教育强镇既是为了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镇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5.
佛冈县地处粤北山区,是广东省50个山区县之一,佛冈县的财力相对比较薄弱。但是,2005年以来,佛冈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达4亿元!已有一所普通高中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终期验收,另有一所普通高中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并已启动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程;全县六个镇有三个镇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佛冈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塘厦镇充分发挥地缘、人缘等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迅速从农业镇发展成为广东省中心镇及百强镇,2004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千强镇,名列第五名。为了加快创建教育强镇的步伐,2003以来,我镇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为目标,以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布局为切入点,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通过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等措施,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彻底改变了前几年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我们既重视多渠道…  相似文献   

7.
更新人才观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镇实现教育强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以建设教育强镇为契机,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探索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这样一个共识: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办一流的学校,创一流的质量,必须首先开展教育科研,尤其是创名牌,创特色,充分利用好教育科研这一有力武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校领导由“行政型”向“科研型”转变,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各个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选好课题,落实…  相似文献   

8.
更新人才观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镇实现教育强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以建设教育强镇为契机,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麒麟文化之乡”——惠州市小金口街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近几年来。小金口街道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注重科学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使全街道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推进新一轮发展中.小金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强镇”与“经济强镇”“文化大镇”齐抓并举.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瓯北镇位于永嘉县南端,巨江北畔,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被誉为浙南“金三角”,是浙江省“百强”乡镇之一。近年来,我镇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实施了“五子登科”与“四个一流”的教育思路。即:“探索办学路子、抓好聚财盆子、建好学校房子、加强领导班子、造就一代学子”和追求“一流校舍、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大大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1998年,我镇被评为市级教育强镇,1999年又被评为省级教育强镇。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评价机制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我们深刻认识到,办好一所学校,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短短几年,中山市沙溪镇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着力提高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创建教育强镇增添了动力。  相似文献   

12.
我镇是新会市的一个侨乡镇.近年来,我们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指针,以学校等级评估为动力,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对全镇中小学的管理,并调动侨胞、港澳同胞办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我镇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使之向建成教育强镇的目标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技术》2020,(1):I0003-I0003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创办于1954年秋季,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一所校风学风优良、师资力量雄厚,享有良好声誉的现代化名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学校等。南海一中于2016年提出"让每一个学生以最棒的方式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构建学生多元成才立交桥"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路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8年佛山市启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工程,南海一中获批为"佛山市特色创建学校",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创建教育品牌工程,南海一中传媒教育获评为"特色学校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4.
一、努力形成创建教育强镇的巨大合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才成长之本。是经济发展之本,是社会进步之本。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发展潜力、抓竞争实力。加强教育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建设教育强镇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实现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镇上下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进取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要切实抓好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基石,民族振兴的柱梁.发展教育,是执政者的第一要务,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我镇党委、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和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县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举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以率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筹划,规范操作,全力以赴,创建教育强镇.  相似文献   

16.
《教育导刊》2009,(12):I0002-I0002
广州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863年,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该校以“勤俭、仁爱、敏毅、忠诚”为校训,秉承“以人为本,弘扬高尚,尊重个性,关注发展”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竞争机制为动力”的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创建教育强镇是创建教育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教育强镇对于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促进镇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助推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镇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依法治教,巩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加快了普及高中教育的进程,从而为将我镇建设成为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21):F0003-F0003
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创建于1981年,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广东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学校以培养中级旅游商贸披术人才和服务管理人才为目标,一贯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广东教育》2006,(2):14-14
2005年是“十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终端年。顺德在实现十个镇(街道)100%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后,进一步着力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大力提升办学效益。1.扩大普通高中的优质学位,打造名优学校。推进顺德一中高中部新校园建设,招收高一新生20个班,实际扩招10个班,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全区优质高中学位大规模扩容,单是区属四所普通高中学校就合计扩班24个。2.加大初级中学的改造力度,解决教育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