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套《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是1935年12月发行的,全套共四枚,1937年3月停用。由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财政部印刷厂印制。也是解放区邮票中唯一的一套《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在解放区票发行史中,此前发行的区票为赤色邮政邮票和苏维埃邮政邮票,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根据地发行的邮票。以后的邮票则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分别发行。这套邮票是中央红军从中央根据地转移到陕北后印制发行的,设计者是黄亚光。其设计风格与苏维埃邮政邮票很相似。  相似文献   

2.
邵林 《上海集邮》2000,(4):27-28
辛亥革命前在中国使用的邮票,都被编入《清代邮票目录》:辛亥革命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发行和使用的邮票大致都被分别列入《中华民国邮票目录》和《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之中,其中可分三个大类,即中华邮政邮票、解放区邮票,以及作为附录收载在《中华民国邮票目录》内的伪政权邮政发行的邮票。以下先述这三个大类各自的专印邮票。  相似文献   

3.
回执的作用     
中国人民邮政事业是在接管、改造旧中华邮政的同时,以解放区邮政为基础,建立、发展起来的。建国之初,原解放区邮政的邮政资费并不统一,且各自发行本区邮票。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后,  相似文献   

4.
王辉 《集邮博览》2014,(7):70-71
正邮政日戳的使用在邮政作业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同的邮戳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对于没有盖销邮票功能的邮戳只能加盖在邮政业务单式或信封上,如电信日戳、储蓄日戳、报刊发行日戳等,是不能用于信函业务盖销邮票的,邮资已付戳、投递日戳用于信函业务但只能加盖在信封空白  相似文献   

5.
丁一凡 《中国集邮》2001,20(7):15-16
实寄封,是指经邮政部门收寄、传送、投递过的各种信封。因此,实寄封上都贴有邮票,或贴有邮资凭证(如邮资签条、邮资符志),或加盖免资戳记及其他邮政签条或副戳;书写有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与地址,盖有邮局的收寄邮政日戳和投递日戳。这一切都记录了该信封是寄件人送交邮政部门、并经邮政部门业务处理后递交收件人的全过程。所以,实寄封不仅反映了邮票的发行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欠资邮票发行于1950年9月1日。建国后至欠资邮票发行的这段时间,欠资邮件上常以解放区票、人民邮政邮票替代使用,或直接以欠资戳记向收件人收取欠资费用。新中国改值邮票是建国初期使用原中华邮政和解放区邮政邮票加盖作为中国人民邮政邮票使用。  相似文献   

7.
收寄包裹时使用的邮政日戳,几经变换,戳型较为复杂。建国初期,包裹业务沿用普通邮政日戳,有的下半环刻有“包”、“包裹”等字样。1956年至1957年,邮电部为统一邮政日戳规格标准,颁行了新的日戳式样。但对包裹业务日戳并无具体要求,仅提到包裹科  相似文献   

8.
邮戳和签条     
《上海集邮》2000,(1):41-42
邮戳是邮政部门使用的各种邮政戳记,邮政签条是邮政部门印制,用来粘贴在邮件上的各种标志。实寄封上的邮戳和签条与邮票同样重要,带有记录邮件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过程的信息,成为邮政史集邮的研究对象。 邮戳包括日戳和副戳两个大类。日戳标有地名和日期,具有盖销邮票并认定邮资已付的功能,风景日戳、纪念邮戳、临时邮局日戳都属于日戳的范畴。副戳具有标记、指示、通知、表明责任或宣传的作用,挂号  相似文献   

9.
我国邮政局开办的包裹业务从收寄、分拣、装袋、运送、投递通知单到领取,包裹单上的戳记录了全过程。一、邮政日戳邮政局各支局所和营业机构,每天办理包裹收寄、投递通知和交接业务时,用来盖销包裹单上所贴邮票的邮政日戳,可分为收寄日戳、投递日戳和领取日戳。  相似文献   

10.
为您答疑     
《集邮博览》2001,(2):36-36
黄清杰先生来信问:“在制作极限片时,往往难以做到邮戳日期与邮票发行日期相一致,如新邮票发行当天购到邮票,贴到明信片上,再寄到相关邮局。日期要后推几天或更长的时间,这样的制作还有没有意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盖销极限片用风景日戳,还是用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11.
邮政日戳盖销邮票的目的本来很简单,所以在大清邮政、中华邮政时期;对盖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新中国邮政建立以后,在发行的纪特邮票中,人物邮票占相当比重,主要是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伟人或名人等。对这些伟人名人邮  相似文献   

12.
首日封,原指贴有新发行的邮票、并加盖该邮票首发日邮政日戳的信封。而随着集邮活动的发展,首日封的名目在不断增多,如邮政资费调整后第一天邮寄的封,也被划入首日封之列。尾日封,是相对首日封而言的,过去也是指国家公布某种邮票将于某年某月某日停止使用,在停用日前一天(即最后一天),贴该种邮票并盖该邮票最后一天邮政日戳的封,即称为尾日封。现在,尾日封包括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常见的首日封和尾日封有: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15年7月号刊登的《包裹单上的各类邮政业务日戳》一文,举例介绍了实寄包裹单上加盖的各类邮政业务日戳,计有包裹日戳、营业日戳、分拣日戳、封发日戳、筒取日戳、转运日戳、投递日戳、平信日戳、挂号日戳、印刷品日戳、快件日戳、汇兑(储蓄)日戳、报刊(发行)日戳、电信日戳共14类,拜读后受益匪浅,深感包裹单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集邮课题。除了上述14类,笔者所收藏的包裹单中,还盖有另外两类邮政业务日戳,现补充  相似文献   

14.
任德孚 《收藏》2001,(3):53-56
邮政日戳是邮政通信部门经办各项业务的专用戳记,通常主要用于盖销邮票,表示邮件寄发和到达日期。生产单位处理日常业务用戳,也是邮局与用户及企业内部局所之间、工作台组之间责权关系的印信。邮政日戳上的地名与日期在集邮学研究上,法律事务查证上,都具有物证的重要意义。如在一些有时间性文件或通知以及工商事务运用上,经常注有  相似文献   

15.
邮政日戳是邮政部门在邮件或邮政业务单据上加盖的,表示收寄、投递时间的印记。邮政日戳记载了邮政业务在办理、交接、运输和投递邮路中的过程。"平原"邮政日戳由于使用时间短,样式特殊而受到集邮爱好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何捷 《上海集邮》2002,(6):42-42
邮政内部作业使用的日戳,按规定限用于内部业务单式上,不得用来盖销邮票和用于邮件收寄、投递和收款等处。但是,一些邮政局(所)对邮政日戳的使用比较随意,越俎代庖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兹将笔收集到的日戳混用信函择要辑录于后,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何欣 《集邮博览》2009,(11):24-25
中华邮政于1920年试办航空邮政,1921年正式创办,并于1921年7月1日发行第一套航空邮票,至1949年中华邮政共发行5套航空邮票(不含各种加盖航空邮票)。新中国邮政共发行两套航空邮票。笔者热衷收藏中国各时期原地封,中国航空邮票原地封是收藏重点。  相似文献   

18.
50多年来,新中国邮政日戳经过了四次大的变更:第一次是从建国到1956年底。建国初期,全国没有统一规格的邮政日戳,各解放地区多沿用解放区、中华邮政、日伪时期的日戳,采用公元纪年;普通日戳多为圆形三格式。北京1949年10月1日至12月底,使用一种单圈三格圆形日戳,上下格分别为“北京”和局、所名称或邮件类别简称;中格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公元年份用后二位数(图1)。这是新中国第一种普通日戳。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解放区邮票发行70周年,70年前在赣西南和闽西苏区开始发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色邮政)邮票,为以后新中国邮政的诞生拉开了序幕。中国解放区邮票的发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20年的武装斗争中,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艰难,发扬革命创业精神,建立了解放区独特的邮政机构,20年发行460余  相似文献   

20.
黄敦 《上海集邮》2004,(1):39-40
清代邮政从1898年起开办汇兑业务,在汇单上加贴邮票表明汇款金额,中华邮政初期沿用旧规,1925年开始使用宝塔图汇兑印纸,直到1949年,虽然图案不变,但在近25年中有多家印刷厂承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