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信箱、信筒是邮政部门设置在室外的用于收寄平信、明信片的邮政设施,也是收寄平信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把快件信函投入信箱、信筒内,虽然贴足邮票符合邮政快件邮费,也不再是快件信函了。因为,1991年版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130条作出了详细而明确规定:"信箱、信筒开出的使用快件信封邮件,凡贴足挂号信函资费(包括超出挂号信函邮资的),封面书写,封装等符合规定要求的,加盖"信箱开出"戳记,划销邮政快件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 《集邮博览》2008,(10):17-17
在人们的印象中,邮筒只是用于投寄普通信件和明信片的。但是,自2007年8月以来,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的市民会发现,街头又出现了一种红绿双色信简。其中,绿色的一面为传统的"邮政信筒",可投寄普通平信、明信片;而红色的一面为"同城快件",能投放文件类同城快件。  相似文献   

3.
1991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130条规定,对信箱、信筒开出的使用邮政快件信封的邮件,划销邮政快件标志,凡贴足或超出挂号信函资费,封面书写、封装符合规定要求的,按挂号信函处理。笔集有一些投入信箱的快件封,但仅有二件按以上规则处理。其一贴山西民居80分票,符合快件资费,经收寄局划销快件标志,销“湖南长沙/410000(简取)/1992.5.9.11”日戳,另有“长沙自投箱”矩形三格式挂号标志戳(图1),  相似文献   

4.
南京邮政于4月1日起对投筒(箱)邮件的收揽进行改革,除国际平信外,都由大宗平信集中处理中心统一过戳销票。试行初期的销票戳式都是“南京信函2”。  相似文献   

5.
贴1997-16《黄山》小全张首日封,1997年10月20日从浙江嘉兴寄上海。因内有汇票,故将邮件保价600元,收取1%的保价资费6元;邮件重96克,快件费达10元。合计与小全张面值相符。邮件正面由嘉兴市新塍支局加贴快件挂号标签,加盖“快件”和“保价、重量96克、保价金额(大写)陆佰元”三格式副戳,重量和金额均为手写。  相似文献   

6.
“无着邮件”戳记是邮政副戳中的指示戳,邮件只要盖上这种戳记,就成为经邮政部门多次邮寄而无人接收的实寄邮件。国家邮政局2002年12月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255条规定:“无法投递邮件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应作无着邮件处理:一、无法投退给寄件人。二、寄件人声明抛弃。三、拒付应付的费用。四、在投退局  相似文献   

7.
彩图展示的纪1、纪2和纪3的原版票全套实寄封、分别于1950年4月10日、24日和14日从北京寄上海。寄信人是周煦良教授,收信人是周夫人陈忠榴女士。发信戳有北京14和15支局,在纪1和纪3封背并盖有北京的“011”号信筒戳,纪2封上无此戳。此外,封背还有上海18支局落地戳,日期都和北京戳相差4天(分别为13日,27日和17日),在正面还有上海的投递员商码号章。  相似文献   

8.
"改段"戳     
近日整理邮政快件信封,在一个寄南昌的信封上,意外发现一个15×9mm红色有框"改段"戳。 邮局对"进口"的给据邮件按投递道段分拣,并编排好投递顺序,按段登录"投递邮件清单"(邮1401)。在投递前,如发现邮件错分道段,就要在清单上纠正,并加  相似文献   

9.
李季 《集邮博览》2008,(10):5-5
2008年9月17日晚8时,北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出席闭幕式的观众得到了两个惊喜。惊喜之一,观众进场时会发现,在鸟巢四周和鸟巢中心场地周围陈列着许多透明的大信筒,通透的仿旧式信筒的圆形筒身上标注着黄色的"邮政信筒"和"中国邮政CHINA POST"及中国邮政徽志标识,简底铺满了红叶形的花瓣。惊喜之二,闭幕式赠送给每一名观众的大礼包中多了一枚带有盲文标注的  相似文献   

10.
(4)新邮戳首日封和旧邮戳尾日封。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邮政日戳式样曾多次变更。在旧式邮戳终止使用日前一天投寄的邮件,盖有当地旧式邮政日戳的信封,即为旧邮戳尾日封。而在次日,即新式邮政日戳使用的第一天,盖有新式邮政日戳的实寄封,就是新邮戳首日封了。如北京邮政部门自1983年8月10日开办“快信”信筒(俗称“黄帽子”信筒)以来,曾先后4次变更“黄帽子”邮政日戳中的字。最近一次是在1997年2月20日,就出现了旧邮戳尾日封和新邮戳首日封。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家邮政部门发出了停用旧式邮戳和启用新式邮戳的通知与新戳样的件,但各地邮局换用新式邮戳的日期极不一致,相差几个月或1、2年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有的邮局迟十几年才启用新式邮戳。如1957年  相似文献   

11.
揭露假封     
下图所谓“邮政快件首日封”上盖有“北京6(支)1987.11.10.14日戳,快件标签上的流水号是“088610”。一般各支局快件标签上的流水号都是从“000001”开始,定期累积各支局流水号即是总件数。根据邮政总局1988年1月19日的(1988)邮政字10号《关于加强邮政快件业务管理和做好扩大开办城市准备工作的通知》的附表1《一九八七年邮政快件收寄业务量情况表》上,注明1987年北京快件收寄业务量总共只有5830件(52天)。  相似文献   

12.
国内邮政快件业务开办后,交寄办法经历过几次变化,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邮政快件资费戳,为现代邮政史留下了可贵的实物材料。国内邮政快件资费戳的格式很多,名称也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规范。如资费金额就有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和汉字大写数字之别。在  相似文献   

13.
1987年11月10日开办邮政快件业务,分零寄型和大宗型二种。根据《国内邮政快件传递处理办法》规定:“按大宗收寄的快件,也应按件称量计费,粘贴‘大宗邮政快件标签’(标签按节目填写),并应在邮件的正面加盖收寄日戳。”多数邮局按此处理(见图,广州寄嘉兴快件首日封)。1988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也如此规定。 当时,邮政快件的收寄与贴邮票的挂号邮件、大宗挂号邮件  相似文献   

14.
异形快件戳     
随着邮政快件业务的发展,各种快件戳记层出不穷,既有含邮资和不含邮资之分,又有“邮政快件”、“大宗快件”等文字之别。在外形上除绝大多数为矩形外,间或见有正方形的(图①,标志戳,18×18mm,黑龙江尚志。图②,邮费戳,28.5×28.5mm,河北隆化。图③大宗类带地名编号邮费戳,23×23mm,黑龙江绥棱),甚至其他形状的,现就所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邮政快件或大宗快件条型码标签上,邮件种类一般印“快件”、“快”或“挂号”、“挂”字样,而最近笔者收集到一枚陕西澄城使用的条型码快件标签,邮件种类则印为“大快”二字(见图)。这是“大宗快件”的简称,还是一种新的邮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03年第5期刊出张振声先生的“京城黄帽子信筒20年纪念文章”,详细的介绍了“黄帽子”的使用情况,林丰年和张振声先生为北京的邮史留下宝贵的资料,实为欣慰。本人在收集和整理邮戳时,也接触到开筒邮戳,据北京邮史记载:  相似文献   

17.
(1988)邮政字155号《关于严格执行邮政快件处理规格标准和传递时限的通知》再次强调:邮政快件从收寄到投递过程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都要贯彻一个“严”字,要严格收寄处理。在邮政快件寄递之初,因其给据邮件性质,各局对该类邮件出口环节都设立了严谨的检查程序。  相似文献   

18.
前年加拿大邮政工人罢工期间,儿子正好在渥太华旅游,他给我寄了一张明信片(如图),投入信筒的时间是1997年11月29日,明信片上写道:“虽然邮局仍在罢工之中,我还是按惯例给家里寄一张明信片。这张明信片将成为邮局罢工结束后,第一批前往国外的邮件,寄往中国。”正如他预计的那样,这张明信片在邮筒里等待了5天,当地邮局销戳的日期是12月4  相似文献   

19.
快件汇款业务是1988年5月1日开办的。初期的快件汇款使用普通汇款单(汇统3005),在左上角加贴“邮政快件”标志。办理快件汇款时,要在汇款单,票根和收据上加盖“快件汇款”戳。快件汇款资费是普通汇费另加快件费五角,以贴票方式将邮票贴在汇款单背  相似文献   

20.
邮政快件业务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邮政历史的见证。虽然停办5年了,确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史料。邮政快件是给据邮件,在信函上要贴标签。快件业务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才规范、成熟。快件标签也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